我们怀念的科学家为什么总是像李小文那样?

2015-12-22 00:43
华东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核弹邓稼先呼唤

文 张 臻

我们怀念的科学家为什么总是像李小文那样?

文 张 臻

科学家应是怎样一个群体?也许未必都是李小文先生那样。

有着“扫地僧”美誉的中科院院士李小文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文革因言获罪,到考研出国留学,再到晚年因一双布鞋走红,他被人们冠以这些高尚的词汇:俭朴、低调、国士风范。甚至在女歌星姚贝娜去世的时候,中国新闻网特地刊发了署名“国平”的文章:请对“国魂”多一分关注。可以说,从民间到官方,都对其做人与治学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身后事,但在生前,号称每天有口二锅头就能满足的李小文先生就被华为作为广告人物,用来传播华为的企业精神。其大意如此:为什么我们要以李小文先生为榜样。

这个疑问或许能用来解答另一个疑问,为什么我们总是怀念像李小文这样的科学家。

为什么呢?就我而言,可能用一个故事能够更好地回答。这要从一部电影讲起。它的名字叫《横空出世》,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它讲述了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砸锅卖铁搞原子弹的故事,其中的科学家们从物质相对充沛的城市来到大西北,一待数年,隐姓埋名,啃杂粮喝脏水,埋头苦干,不为名不为利,就为让中国能够早日有原子弹。其中有一个场景,我印象特别深。数百位物理学家啃着馒头,夜以继日地在一个大厅内算着数据,美国人用的是计算机,而我们用的却是算盘,一个简单的失误就会让结果完全不同,他们就这样一遍接一遍地演算着,直到算正确。大热天,几十台电风扇吹着,照样汗流浃背。这是电影中的场景,但现实远比电影来得艰难得多。邓稼先,两弹元勋,其实就是电影中的原型。戈壁滩上,一次核弹点火后未爆照,邓稼先说了句“我是总指挥”,然后只身走进试验场捧出哑弹。也正因捧了核弹,在晚年的生活里,他的身体受到了核辐射的影响,得了不治之症。

科学家是要有点精神的,可能是勇气、是钻研、是认真、是等等其他好的品质。科学也是独特的,它往往埋伏于科学家身后,当这位科学家离开人世,他所贡献的科学成果才被人们所关注、赞叹,乃至青史留名。

我们所怀念的可能并不是单独的个体,或具象的领域,就像怀念李小文先生一样,对那个时代的精神性的怀念可能才是动因。那个时代有别于这个时代,因为人们总是发现科学家好的品质日渐凋零,被外界所左右,在真理探寻之路上的勇气变得稀薄,物质干扰也增多。

可以说,呼唤李小文,是呼唤一种精神气,也是呼唤一个群体本真的样子。科学家应该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也许未必都是像李小文先生那样,好酒、随性、喜爱令狐冲。但一些共同的投影却很重要,例如认真、淡泊名利、富有勇气。

猜你喜欢
核弹邓稼先呼唤
核弹爆炸的威力
为什么核弹爆炸会出现蘑菇云
无声呼唤
十亿核弹毁灭太阳系
爱的呼唤
邓稼先 此身许国 再难许卿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三月的呼唤
许鹿希:有一种爱情叫“国家机密”
穿越时空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