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荣,翟 园,杨晓春 (陕西省西安市气象台,陕西西安710016)
2013年全球气温虽未创出高温纪录,但气温已超过了长期以来的平均值。近100年来(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过去50年的升温速率几乎是过去100年的2倍,其中以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增温最为明显[1]。据最新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显示,我国增温与北半球基本一致[2],各地区对变暖的响应不尽相同[3];时空分布上北方总体变暖速率比南方明显,冬季比夏、秋、春季明显[4]。近10年来,全球平均表面温度上升趋势有所减缓,但这种短期减缓并不意味着气候变化大趋势有所转变。从长期看,全球变暖趋势依然十分明显,到21世纪末全球升温幅度可能为2.6~4.8℃[5]。笔者在此利用1970~2013年西安市各区县观测站地面温度资料,从西安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季变化、月变化以及突变检验等方面分析近44年来西安地区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1.1 资料选取 西安市气象局下属7个气象基本站、1个气象基准站,在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7个区县基本站(周至、户县、长安、高陵、临潼、蓝田、城区)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在全市7个基本气象站中,其中周至县气象局于1956年建站,户县、长安、蓝田气象局于1959年建站,高陵气象局于1970年建站,临潼气象局于1958年建站,西安城区气象站于1951年建站、于2015年1月1日撤站,由于各站建站时间不一,为保障台站同步性和较长的观测以及资料的统一性,因此,剔除1970年之前的观测资料以及2013年之后的观测资料,选取西安地区1970~2013年的逐日、逐月气温资料进行分析。四季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月~次年2月)。
1.2 分析方法 主要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MATLAB和SPSS系统对温度进行周期性、特征尺度的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M-K)法的突变分析。利用功率谱分析西安地区年平均气温的频域特征,当功率谱估计值大于红噪音检验标准谱时,说明所对应的周期是显著的。空间分布图均利用Surfer和VB 2个软件进行二次开发,针对西安地区7个区站的情况进行温度分布图的自动绘制。
2.1 气温年际变化特征
2.1.1 平均气温时空分布。1970~2013年全市年平均气温线性趋势方程为 y=0.036 5x+12.882,拟合增长率为0.365℃/10a,相关系数为0.689,通过0.05水平检验,年平均气温呈现强正相关,说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目前处于暖期。分段来看,20世纪90年代之前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1985年达序列最低点即最低年平均气温12.51℃,之后呈上升趋势,2013年上升到序列最高点即最高年平均气温15.39℃,两者相差2.88℃(图1)。44年平均气温为13.70℃,全市年平均气温自1993年之后均高于44年平均,1993年之前除1973和1977年外其余年份均低于44年平均。44年中高温年有21年,低温年有22年,正常年有1年(2003年)。从5年滑动曲线(图1)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初期之前,西安地区年平均气温缓慢下降,80年代初期至中期快速下降,之后又缓慢上升,2006年之后又快速下降,2011~2013年进入快速上升趋势。
由图2可见,全市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不均,同时也具有地域差异,自南向北递增,西安地区南部低温、北部高温。主城区年平均温度最高(15.11℃),考虑与城市热岛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蓝田年平均温度最低(13.15℃),两地相差1.96℃。西安地区7个区县年平均气温与全市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均是呈上升趋势,同时有其地域的特殊性。周至年平均气温最高是15.50℃,出现在2006年,最低是12.60℃,出现在1976年,历年平均气温是13.85℃,年际标准差为0.78℃,44年中高温年有10年(1995、1997、1998、1999、2001、2002、2005、2006、2007、2013 年),低温年有 7年(1970、1975、1976、1980、1983、1985、1985 年)。城区年平均气温最高是15.90℃,出现在2013年,最低是12.70℃,出现在1985年,历年平均气温是15.11℃,年际标准差为0.90℃,44 年中高温年有 8 年(1999、2002、2005、2006、2007、2009、2010、2013 年),低温年有 9 年(1970、1972、1975、1976、1980、1983、1985、1985、1993 年)。长安年平均气温最高是 15.10℃,出现在2006年,最低是12.57℃,出现在1985年,历年平均气温是13.55℃,年际标准差为0.56℃,44年中高温年有7 年(1995、1998、1999、2002、2005、2006、2013 年),低温年有 5年(1976、1983、1985、1985、1993 年)。户县年平均气温最高是16.00℃,出现在2013年,最低是12.70℃,出现在1985年,历年平均气温是15.03℃,年际标准差为0.81℃,44年中高温年有 7 年(1998、1999、2002、2005、2006、2007、2013年),低温年有 9 年(1970、1972、1975、1976、1980、1983、1985、1985、1993年)。蓝田年平均气温最高是15.80℃,出现在2013年,最低是12.10℃,出现在1985年,历年平均气温是13.15℃,年际标准差为0.56℃,44年中高温年有6年(1997、1998、1999、2002、2006、2013 年),低温年有7 年(1976、1980、1983、1985、1985、1992、1993 年)。高陵年平均气温最高是15.70℃,出现在2013年,最低是12.50℃,出现在1985年,历年平均气温是13.60℃,年际标准差为0.71℃,44年中高温年有5 年(2006、2007、2010、2012、2013 年),低温年有6 年(1976、1980、1983、1985、1985、1993 年)。临潼年平均气温最高是15.50℃,出现在2013年,最低是12.60℃,出现在1985年,历年平均气温是13.71℃,年际标准差为0.61℃,44 年中高温年有5 年(2002、2006、2007、2010、2013 年),低温年有8 年(1970、1976、1980、1983、1985、1985、1992、1993 年)。
可见,近44年西安地区的各个区县高温年与低温年不相一致,周至、长安为高温年占主导,其余5个区县为低温年占主导,周至高温年最多,临潼高温年最少,城区、户县低温年最多,长安低温年最少,户县和城区基本一致。低温年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高温年主要集中在90年代之后,说明西安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是明显的。
2.1.2 突变分析 1970~2013年全市年平均气温 Mann-Kendall突变检验(图3)显示,UF与UB在1994年置信区内有明显交点,说明西安全市年平均气温时间序列分布在1994年发生突变,与此同时,在1994年之前UF基本在0以下,1994年之后UF始终大于0的同时随时间上升,直到2000年超出置信区外,可见,2000年全市年平均气温突变增高达最大值,趋势越来越明显。
2.1.3 频域特征。由图4可见,1970~2013年西安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的24年长周期变化震荡,且通过α=0.05的显著性检验,其中滑动平均长度取5年。
2.1.4 各区县年平均气温与全市对比。从西安地区各区县年平均气温与全市历年平均气温对比(图5)可以看出,7个区县中有3个区县年平均气温低于历年年平均气温,分别为蓝田、高陵、长安,其中蓝田偏低最多,偏低0.56℃,高陵偏低最少,偏低0.10℃,长安偏低0.26℃;4个区县年平均气温高于历年年平均气温,分别为主城区、周至、户县、临潼,其中主城区偏高最多,偏高0.51℃,临潼偏高最少,偏高0.05℃,周至偏高0.15℃,户县偏高0.33℃。
2.2 气温季变化特征
2.2.1 时间变化。分析1970~2013年全市四季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趋势发现,全市春季平均气温最低为12.55℃(1976年),最高为16.78℃(2013年);夏季平均气温最低为23.51℃(1983年),最高为27.62℃(1997年);秋季平均气温最低为11.89℃(1981年),最高为15.36℃(1998年);冬季平均气温最低为 -0.55℃(1985年),最高为3.28℃(2007年)。由此可见,平均气温最低出现在冬季,跨幅最小出现在秋季,平均气温最高出现在夏季,跨幅最大出现在春季。经分析,近44年来全市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平均气温的线性拟合增长率分别为 0.622、0.219、0.302 和 0.315℃/10a,可见,西安市四季平均气温均为增温趋势,夏秋季趋势变化没有春冬季大,这与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一致[6-7]。
2.2.2 空间变化。1970~2013年西安地区四季平均气温空间分布大体趋势是自南向北递增。春季西安地区平均气温为13.57(蓝田)~15.89 ℃(城区),夏季平均气温为25.35(长安)~25.91℃(城区),秋季平均气温为13.21(蓝田)~13.89 ℃(城区),冬季平均气温为0.52(蓝田)~1.77 ℃(户县)。西安地区南部的蓝田和长安温度偏低,可能与沿秦岭山麓气候有关,还需进一步研究。而城区平均气温最高,其地理位置不在西安地区最北部,考虑与城市热岛效应有关,户县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冬季空间分布比较稀薄,夏季空间分布比较密集。全年最高平均气温集中在夏季,同时夏季空间变化最小;全年最低平均气温集中在冬季,同时冬季空间变化最大。
2.3 气温月际变化特征 分析1970~2013年西安地区各区县及全市1~12月月平均气温(图6)可见,全市月平均气温为-0.36~26.66℃;各站全年月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全市平均基本一致;各区县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份的蓝田(-1.29℃),各区县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份的城区(26.95℃)。西安地区1~12月中月平均气温9月份长安站最低,其余月份均为蓝田站最低;3~9月城区最高,10月~次年2月户县最高。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同时1月平均气温空间变化最大,全年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同时7月平均气温空间变化最小。
1970~2013年西安地区各区县月平均气温大体趋势是东部低、西部高,南部低、北部高。1月西安地区月平均气温为 -1.29(蓝田)~0.18 ℃(户县),2月平均气温为2.30(蓝田)~3.52 ℃(户县),3月平均气温为7.68(蓝田)~8.88 ℃(城区),4月平均气温为 13.93(蓝田)~15.38 ℃(城区),5月平均气温为19.06(蓝田)~20.51℃(城区),6月平均气温为25.68(蓝田)~25.38 ℃(城区),7月平均气温为26.55(蓝田)~26.95 ℃(城区),8月平均气温为25.90(蓝田)~25.51 ℃(城区),9月平均气温为 19.59(长安)~20.12 ℃(城区),10月平均气温为13.70(蓝田)~15.30 ℃(户县),11月平均气温为6.30(蓝田)~7.55℃(户县),12月平均气温为0.26(蓝田)~1.62 ℃(户县)。
(1)近44年西安市平均气温为13.70℃,随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目前处于暖期,拟合增长率0.365℃/10a,1985年处于历史最低点,2013年处于历史最高点,两者相差2.88℃,全市平均高温年与低温年基本相当,周至、长安为高温年占主导,其余5个区县为低温年占主导,户县和城区基本一致,低温年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高温年主要集中在90年代之后,说明西安地区年平均气温增温是明显的。1994年为全市年平均气温突变年,2000年全市年平均气温突变增高达最大值,趋势越来越明显,近44年存在显著的24年长周期变化震荡。
(2)全市四季均为增温,春季增幅最大,大体趋势是自南向北递增,因秦岭山麓气候影响,南部的蓝田和长安温度偏低,城市热岛效应导致城区气温最高。冬季空间分布比较稀薄,夏季空间分布比较密集。全年最高平均气温集中在夏季,同时夏季空间变化最小;全年最低平均气温集中在冬季,同时冬季气温空间变化最大。
(3)西安地区全年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同时1月平均气温空间变化最大,全年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同时7月平均气温空间变化最小。各区县月平均气温空间分布情况除9月份为长安区最低外,其余月份均为蓝田站最低;3~9月城区最高,10月~次年2月户县最高。
[1]IPCC.Climate change 2007:Synthesis report:An assessmen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R].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26.
[2]《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6.
[3]蔡新玲,王繁强,吴素良.陕北黄土高原近42年气候变化分析[J].气象科技,2007,35(1):55 -58.
[4]王绍武,董光荣.中国西部环境演变评估:第一卷:中国西部环境特征及其演变[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28.
[5]刘石磊.全球变暖速度减缓但大趋势依旧[N].北方新报,2014-03-03.
[6]高蓓,栗珂,李艳丽.陕西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6(2):290-295.
[7]王建鹏,孙继松,杜继稳,等.西安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受城市化进行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9,15(5):535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