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姜昊
刚刚来北京的时候,对北京人有一个特别不满的印象,就是觉得他们好像除了清华北大,看其他学校都像是看二本。虽然厦门大学在福建那里算是翘楚,在北京这边基本上不怎么对他们的口味。直到我看到了北方高校的水平,才知道我们的差距确实存在。
上这个班的时候,基本上只有40人左右,除了厦门大学法学院的人,其他基本上都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法学院的学生。上课的时候,一个姑娘坐在我后面,桌子上平摊了4份法学案例,分别是日文、英文、法文、德文。她告诉我,这是他们法学院的老师布置的案例题,要看,要做的(我想,她基本上应该是懂这四门语言的)。一问,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再一问,原来是大一的。
吃饭的时候聊起各个学校的趣事,她说起何炅何老师其实不是阿拉伯语教授,而是辅导员的时候,我惊愕了半天。更让我惊愕的一点就是她说,北外的食堂,你一进去,说什么语言的都有,大部分人都在苦读外语。我一想,我每次进食堂的时候,除了考试周,一般好像不是吃饭的人,就是各类活动讨论的人,这种场面,真得有一天亲自去北外看看。
后面坐了两个姑娘,一个北外的,一个人大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清华的男生。聊起人大法学院的学风,问她,你们有没有就考试前几周背一下而已这种问题的时候,她还没来得及说话,北外的姑娘就说起来,“以前去人大找同学的时候,发现自习室基本上也是满的(那时候还不是考试周)”。
再说坐我旁边那位北大的姑娘好了,从开始上课起,她就一直在看一本很厚的书,800多页吧,全英文,一开始还没注意是什么,后来去吃饭的时候经过她座位,才发现是联邦最高法学的判例,显然这本书她已经看了几遍了,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单词标注,还有一些别的东西,书已经泛黄,而且旁边还有她写的各种心得和批注之类的。
后面那位清华的小伙子显得活跃得多,我们四个人聊起耶鲁的一件事。他说:耶鲁巨霸气,清华北大好像准备和耶鲁共同搞一个什么项目,但是耶鲁给拒绝了,说中国的教育太差。说完之后,那小伙子就开始做题了,但是他身为大一的,做的题目是大三的。
以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人类总是不允许那些强者“自傲”?其实我一直觉得这没什么不对的,清华北大的同学有时候瞧不起人,除了本身确实优秀以外,我想,那些责怪别人的人,里面是不是暗含了一个逻辑?那就是——人都不喜欢承认自己很弱。
我的老师经常对我们说:Life is tough。我觉得这句话很对,当我们坐在福建翘楚的南方之强坐井观天的时候,殊不知其实我们和别人的距离还很远。
【人物速写·眼界】
很多时候环境让我们被动地自满、迷失方向,停止脚步,但我们要清楚“优秀”这个词应该是比较级,我们要勇于到更优秀的人群中,去听、去看、去感受。那些牛人的努力,是打开我们眼界的钥匙,让我们对自己有新的要求,也让我们的人生有了新的高度。
【人物速写·进取】
中国人常讲“学无止境”,是告诫我们对学问要永不满足,不断进取。清华北大之类的名校,是很多中国学生拼搏努力的终点,却是牛人们不断进取的新的起点。牛人的“牛”,不仅在于他们取得的成绩,更在于他们勇于进取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