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秀莉 赵辉
摘要:为推动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全国各大高校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学分制替代学年制的管理模式。作为学分制的核心自主选课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在教学管理进程中,学生自主选课面临诸多挑战。该文通过对在实践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其具体的发展路径,推动学分制改革质的提升。
关键词:学分制;自主;选课;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28-0100-02
1 高校学分制改革以及自主选课制
教学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一直以来,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学年制。这种教学管理制度规定学生修满的学习时数、学年并且考试及格为获得学位的标准。实行学年制的高校专业培养计划、课程设置等都有严格规定。学生负担重,统得过死,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降低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为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多样性以及学生发展的个性化,学分制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管理制度被逐渐引进并普遍应用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中。所谓学分制是指一种学校以学分数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学生要达到学校要求的最低学分来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管理制度。学分制以自主选课和弹性学制而著称,学生按照所修学分数可选择提前一年或者延期一至两年毕业的弹性学制。作为学分制改革的核心和灵魂的选课制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能力选择自己的课程和学习进程。学校就像一个教育资源的商品超市,作为顾客和上帝的学生可以自由挑选,选自己所爱,真正实现了学校选课改革思路的“三自”原则,即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自主安排学习过程。查尔斯·艾略特说过,“选课制这个制度充满生机的原则即是‘自由”。[1]自主选课制实现了学生按照自己大学设定的职业计划自由修读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喜爱的老师、上课时间,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选择需求。俗话说“兴趣是最爱好的老师”,自主选课制加强了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自主性,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做出自我选择的能力和责任。因此,高校应不断完善自主选课制最大限度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更广阔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共性教育转变为个性教育,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性发展,不断改革创新,满足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人才市场多样性、专业性的需求。同时自主选课制不仅对学生发挥强大的积极作用,也促进教师为满足学生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自己教学水平,优化课程资源。
2 学生在自主选课过程面临的挑战
自主选课制在发挥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积极性方面毋庸置疑,尤其是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积极性发面起着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发现在推进学分制改革的进程中,学生在自主选课过程中出现了我们未曾预料的问题,阻碍了高校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
1)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学生自主选课制的实质就是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权,将自我成长、发展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手中。[2] 真正实现自主选课制的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选择能力和对自身良好的认知能力,然而初入校门的大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并不能很好的转化这种能力。由于学分制规定毕业时所达到的最低学分数毕业,获得学位证书,免不了出现有部分学生为“凑学分”盲目选课。学生在选择之前考虑的是这门课程是否容易过关、老师是否严格、上课是否点名等,更多的衡量“过与不过”,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老师的教学水平、课程的内在价值选择课程,对自己负责。同时学生在选课时往往容易受正式和非正式小群体影响,从众心理明显。[3]学生缺乏独立性,为了结伴上课,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宿舍的同学会同时选修同一门课程。除了学生选课自身因素,学生选课盲目性还存在学生缺乏选课指导的因素。选课前学生无法准确得知课程难易程度、课程内容、教师上课情况及风格,在选课进程中容易出现不符合自身实际的非理性的选课结果。这种情况下的自主选课非但没有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现个性发展,满足市场多样性人才需求,反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
2)优秀课程资源少,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自主选课的前提条件便是拥有充足且优秀的课程资源,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的热门课程比如金融学、会计专业等专业的课程可供学生自由选择,满足学生各自不同的个性需求。 要保障课程的质量和数量,师资的支撑是关键因素。在高校中普遍形成对教师的评价越来越依靠其科研能力,一些优秀教师全身心投身搞科研,不专注教学,优质课程资源缺乏,学生的修读课程种类单一、枯燥、无趣。在选课过程中易产生“优秀课程挤破头,差等课程冷门庭”的现象。与此同时在开设课程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不良现象。(1)部分教师为增加自己开课的课时量,开设的课程并不受学生欢迎,但仍然强制学生选择自己的课程,不考虑课程对学生的发展价值,这就造成学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2)由于一般学校都有一个开课人数下限,选课人数不足下限人数的课程要停开。部分院系为避免出现停开的情况,便停止开设此门课程或者缩减学生选择某一门课程的课余量,造成学生选不上课,更不用说选自己所爱了。(3)一些耗费资源、需要场地的实验课程和体育课程便以一些简单课程替代,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根本无法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课程,不免留下遗憾。
3)教学管理系统滞后
目前学生选课都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进行。随着选课活动的加强,对选课系统的应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来越突出。[4] 由于学生选课是全校性的选课活动,每一学期都有数以万计的学生根据自己要求进行选课。对于热门课程遵循“先入先选”的原则,学生同一时段进行选课,时常出现网络拥堵、系统太慢、进不去选课系统,甚至导致选课系统的崩溃。有时学生所选课程因班级人数达不到学校开设要求而停开或者因不及格要重修课程,然而这学期并没有开设此门课程,学生要进行补退选和置换其他课程,这些也给学生选课造成困扰。
3 学生自主选课的良性发展路径
1)加强对学生选课指导
学生自主选课的盲目性,影响选课制实施效果,一方面由于学生自身非理性认识;另一方面缺少必要的课程信息。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必须在选课之前建立详尽的培训和指导体系。首先由于学生的心理、背景、和认知能力各不相同,学生选课的动机不尽相同。针对学生“凑学分”和“从众”现象,学校应在选课前开展选课制的培训讲座和制作选课的流程图,分析自主选课的利弊。并指导学生在认清自身的情况下,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学习安排做出正确的选择认真求学,不贪多也不求少。其次,学生在选择一门新课程时,对其教师、课程内容等基本信息不了解。针对这种情况,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向高年级学生或者在学校贴吧打听所选课程的基本信息。学校应把每一学期对教师综合评价结果公开、透明的共享出来。一方面促进教师为改进教学水平提供动力;另一方面为学生选课提供参考。外在的参考信息固然重要,亲身试听则更为直接。目前网络慕课作为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深受广大学子的喜爱。学校可以借用这种网络课程影像类似于公开课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在线试听等。不仅使学生对要选择的课程更加了解,也避免学生在开学两周内实际试听后退选课程的麻烦。当然要整合和准备这些网络在线课程资源是一个非常艰巨且长期的任务。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课程资源
在指导学生自主选课的同时高校也应该进行优秀教育资源的整合。优秀且丰富的教师资源是实现供学生自主选择优秀课程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作为大学老师应该明白科研固然重要,但也要清除自己的职责教书育人。在教学方法上改变“满堂灌”和“照本宣科”。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校培养人才设定的课程目标,构建课程的知识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师不必拘泥于书本。传授知识固然重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是学生终身的宝贵财富。学校在组织开设课程时一定要结合到教师的专业和学术背景,实现教学有专攻。针对某些“热门”课程教学班开设的太少,同学根本没机会选上自己喜欢的课的现象,学校应该摸清楚学生在选课问题上的共性和个性需求,及时有效的合理安排学生选课结构。与此同时,学校应建立一个校内与校外互通的优秀课程的资源库,以至于学生因为其他原因选不上课也能实现共享。随着改革的深入,要实现教师教其所攻,学生学其所爱的目标。
3)完善信息化教务管理系统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是先进的教务理念和高科技计算机相结合的结晶。在教务系统进行选课是我们完成自主选课的关键步骤和重要载体。然而在选课时却经常出现网络拥堵甚至系统崩溃等状况,因此学校应优化教务管理系统,不断保障硬件设施的稳定运行。针对教务系统容量小,学校应该分年级分时间段等方法分流选课量。同时,学校应加大对校园网络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为选择课程奠定基础。只有当我们选课时,我们才会了解到这学期开设的课程信息,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应建立选课和课程信息的双向内容。在选择课程时,能够了解任课教师、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信息,使学生对选课更加了解,是选课更加科学和规范。只有不断完善益于学生发展的自主选课制,才能实现学分制改革质提升。
全面实施学分制下的自主选课制是推进教学改革、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学生真正实现了作为学习的主体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老师和课程,安排学习进度。真正体现了我们强调的 “以学生为主体”和“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是为实现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管理模式。尽管这种管理模式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相信高校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工作效果,提升教学质量,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熊匡汉.关于大学选修课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06(6):51-54.
[2] 张维,王存宽.基于学生自主选课制的实践反思 [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58-60.
[3] 何秉娇,李嘉诚.高校学生自主选课的问题和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9):139-141.
[4] 陈洁琼,王辉,杨瑞芹,等.学分制下学生的选课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4(6):46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