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投资与改革

2015-12-21 02:07:19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
上海国资 2015年4期
关键词:林毅夫劳动生产率常态

文‖著名经济学家 林毅夫

中国经济:投资与改革

文‖著名经济学家 林毅夫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前景应从两个角度判断,一是经济增长的潜力有多大?一是潜力变成实际增长率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如何

编者按:

2015年对中国来说,显得格外关键。今年既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亦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启之时。未来5年的道路依然会如前5年一样充满艰辛和希望。3月22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共同主办2015中国宏观经济(上海)论坛。邀请林毅夫、魏加宁、姚洋、王朝才、卢峰、宋国青6位中国著名学者共论经济时事。

本刊特摘选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投资是最好的选择

过去这一年,“新常态”是大家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其实,新常态这个词最早运用是在美国,2008年美国爆发了自19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2009年,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家使用了新常态这个词。

美国的“新常态”指的是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可能会经历一段经济增长率低、失业率高的时间。而同时,金融市场的投资风险增大,回报率亦相当高。从当年至现在,欧美国家的表现印证了这种预判。这是发达国家的新常态。

中国的新常态是什么?中国已经是中等收入国家,新常态表现为新的增长热点不像过去那么容易找到了。原来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是中国的比较优势,大量的企业扩张把农村劳动力往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转移,那些产业发展到今天,逐渐失去了比较优势。另外,人口老龄化、环境承载力和产能过剩都表现出来,这些问题让中国告别了从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平均每年9.7%的增长,并一直往下调。

但关键是,下调到什么程度中国才会进入一个相对来说可以支撑的、能够长期维持的增长率?怎么判断中国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速度?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前景应从两个角度判断,一是经济增长的潜力有多大?一是挖掘潜力变成实际增长率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如何。

经济增长的内涵是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有赖于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平均劳动生产率水平为什么可以不断提高?依靠的是技术不断创新。一个产业里面,产品生产的效率可以更高,或者是同一个产业的产品可以更好,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出现一些附加价值比现在的产业附加价值更高的产品,这样可以把劳动力、土地资本的资源从现有的产业往附加价值更高的新产业转移。不断循环,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经济就可以不断增长。这个道理不管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一样的。要维持长期的收入增长也同样需要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技术需要不断创新、产业需要不断升级。

如果产业需要升级,那么就需要大量的投资。但目前在中国,对投资在经济过程当中的作用观点很不一致。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后,市场确实看到了不少产业产能过剩。有观点认为中国现在的产能过剩是因为投资太多造成的,似乎投资就会产能过剩。中国确实有很多产能过剩的行业,比如钢筋水泥电解铝等,如果继续投资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产能当然就会更加过剩,可是中国作为一个中等发展阶段的国家,如果继续进行创新、进行产业升级,不断地从中低端到中高端升级运行,那么,投资的都是新兴行业,怎么会产能过剩?

和投资有关的另一个话题是,政府是否应该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这个问题的真实表述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当中,政府该不该采取一些反周期的经济措施?政府的经济措施一种是失业救济,一种是基础设施,到底哪一种比较好?其实,如果做基础设施投资,投资是需求,也能创造就业,所以从长期的发展来看,做基础设施的投资要比发失业救济有效。那么到底是经济发展好的时候再来投资基础设施还是经济下行的时候投资基础设施?如果经济发展好了,企业投资回报率很高,再去投资基础设施不更造成投资过热?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民营经济的投资积极性很高,政府投资基础设施的时候成本低,又可以创造就业又可以补贴经济,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猜你喜欢
林毅夫劳动生产率常态
中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区域差异的时空演变*
应该重视提高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
中国劳动生产率仅为美国的7.4%
林毅夫:去产能需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协同发力
大社会(2016年3期)2016-05-04 03:40:54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18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4:00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民族大家庭(2015年2期)2015-08-21 07:59:44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专用汽车(2015年2期)2015-03-01 04:05:35
林毅夫:探索中国经济“哥德巴赫猜想”谜底
传记文学(2014年8期)2014-03-11 20:16:51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