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研究与探索

2015-12-21 09:31
山西焦煤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煤化工山西省产业链

李 婕

(山西焦煤集团 飞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 洪洞 041606)



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研究与探索

李婕

(山西焦煤集团 飞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洪洞041606)

摘要针对山西省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煤炭资源在山西的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的现状,探讨了煤炭资源精细化利用对山西省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基于山西省富煤、传统煤化工发展比例较高的背景情况,通过客观分析煤化工产业链精细化发展所面临的广阔前景以及机遇与挑战,从政府调控、发展循环经济、建立机制、人才培养、区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山西煤化工产业的战略对策,得出了在传统煤化工的基础上嫁接发展现代煤化工,拓展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煤基化工材料可作为优先选择的煤化工发展方向。

关键词山西省;煤化工;产业链;发展;精细化

山西省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有着其他煤炭丰富地区所没有的地区优势:山西省处于中部地区,离京津冀经济圈、华东、华南等化工产品消费地区的距离很近,因此,运输成本低;在2007年国家发改委的《煤炭产业政策》当中,山西省是13个大型煤炭基地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省份之一[1];山西省有焦煤、同煤、阳煤等大型的煤炭企业,为山西省煤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煤化工按发展成熟度不同,可分为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2].山西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传统煤化工所占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现代煤化工产业,前者以焦炭和化肥为主,后者主要包括新型煤基能源和新型煤基材料。煤基化学燃料包括煤基固体、液体和气体燃料,煤基化工材料包括煤制塑料、煤制化纤、煤制橡胶,其中煤制塑料主要是煤制烯烃及其深加工[3].

以位于洪洞煤焦化深加工园区的山西焦煤洪洞煤焦化循环经济园区为例,园区占地47.3 km2,以山焦焦化、山焦飞虹以及山西三维、山西陆合为核心,东起山焦焦化公司焦化厂东2 km,西至霍侯一级路,南起山焦焦化甲醇厂区,北至洪洞华清公司焦化厂。园区内现有企业20余家,现已形成焦炭年产能630万t,精细化工产能94万t,甲醇35万t.目前,山西省的煤化工产业正逐步完成从传统煤化工向现代化煤化工的转型,逐步实现中下游的精细煤化工。

1山西省煤化工产业链发展前景

石油和化学工业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大约13%,是第三大工业和第一大原材料工业。2014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实现进出口总额6 414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4 656.5亿美元,出口总额1 757.6亿美元,逆差2 898.9亿美元。石油和化学工业是主要工业门类中极少数严重依赖进口的行业之一。

三类化工产品严重依靠进口:1) 油气资源严重依靠进口,2014年我国原油产量2.08亿t,进口量达到2.82亿t,出口极少,表观消费量约为4.9亿t,原油进口依存度达58%,天然气进口依存度超过30%.2) 以油气资源为原料的初级加工产品,其中乙烯的当量进口依存度达53%,对二甲苯的进口依存度也达53%,乙二醇进口依存度更高达70%.3) 高技术含量的高端化工产品严重依靠进口,突出表现为化工新材料的进口依存度高达40%左右,主要原因是“上游缺资源、下游缺技术”。

煤化工产业链的运作从煤炭的开采开始,经过煤化工产业的加工,最后面向下游市场。要优化提升传统煤化工产业,着眼于布局优化、技术优化和循环经济,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煤基化工新材料是最优发展方向。

随着现代煤化工技术在近年的陆续突破,目前,已经可以以煤为原料生产几乎所有原来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大宗产品,例如汽柴油、天然气、塑料、橡胶、化纤等,甲醇、甲醛系列产品如甲基叔丁基醚(MTBE)、醋酸、酸酐等产品市场需求也与日俱增。因此,现代煤化工市场空间巨大[4]。

2山西省煤化工产业面临的机遇

低效率的煤化工产业链制约着以煤炭资源为依托的山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为了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应该大力推动山西省煤化工产业链的精细化发展,构建产业生态链,系统设计、规划和调控产业链的工艺流程,获取较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5]。

2.1在传统煤化工的基础上嫁接发展现代煤化工

现代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为焦化企业提供了新的、更高效益水平的副产品综合利用方式。焦炭企业副产的焦炉气可用于生产天然气、乙二醇、需要加氢的产品,如醋酸酯加氢制乙醇等。煤焦油中的重组份可用于生产柴油。焦炭副产焦炉气中氢气占55%,目前大量用作燃料,如果改作化工原料可大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焦炉气中甲烷占25%,与焦炉气的其它成分一起用作廉价燃料不能充分发挥其清洁燃料的经济效益,如果制成LNG可大幅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替换作为焦炉自身燃料的焦炉气,可建设适当规模的煤气化装置,使煤造气与焦炉气实现组份互补,各自发挥所长。

以山西焦煤洪洞煤焦化循环经济园区煤制烯烃项目为例,一方面,从产品的角度来说,乙烯、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的标志性产品,这一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推动山西省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弥补由于石油资源匮乏而存在的石油化工业的短缺局面;另一方面,从原料的角度来说,项目对大规模甲醇原料的需求,将为山西省业已存在的大量炼焦剩余煤气提供高效利用的途径,进而促进山西省炼焦企业的整合、提升,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

2.2煤基化工材料可作为优先选择的发展方向

因为我国能源定价方式为一次能源市场定价,二次能源政府定价,所以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煤基新型清洁能源项目的效益受政府对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定价的影响较大,而化工材料为市场定价,从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及产业链延伸性方面,具有对地方经济的带动作用大的特点。发展煤基材料产业不仅要推进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而且应延伸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的化工新材料,最大限度地拉动煤炭资源地区的经济发展。

2014年国内乙烯当量消费量约3 485万t,当量自给率仅47%(图1,2),且新型煤化工技术已趋成熟,目前煤制烯烃项目投产企业较少(见表1),市场空间巨大。

图1 2011—2014年乙烯生产消费情况示意图

图2 2014年中国乙烯消费结构示意图

表1 煤(甲醇)制烯烃已投产项目表

3山西省煤化工产业面临的挑战

3.1市场竞争压力大

煤化工行业在短短几年迅速升温,新上和拟上的煤化工项目不断增多,多省区都制定了煤化工发展规划。以甲醇制烯烃为例,目前国内已有项目的生产工艺几乎全部采用UNIOPL气相法和INNOVENE气相法,产品主要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通用型聚丙烯(PP)等产品。这些产品由于结构及性能相同,产业的“潮涌现象”使市场竞争压力很大,势必会造成通用料市场竞争激烈,未来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6].

3.2科技人才短缺

与传统石化企业相比,煤炭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产品销售技术服务团队,也没有构建成熟的聚烯烃产品销售渠道网络,在竞争过程中会受到种种制衡。煤炭大省山西尽管拥有多所大学,山西省化工设计院等科研院所、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也坐落山西,但是人才培养的速度尚且跟不上企业的需求,难以满足煤化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3生态环境脆弱

煤化工产业在整个生产流程中会排出大量的废渣、废水和废气,用水量巨大。山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共有水土流失面积约10.85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9.1%.水资源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年平均降水量400~650 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460 m2左右,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世界平均水平的4%,属严重缺水省份[7].生态环境破坏程度一旦超过其承载能力,便无法复原,如果盲目规划,不顾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承载能力,走先破坏后治理的老路,就会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8].在煤化工建设中一定要考虑环境容量,将环境成本因素纳入到企业效益核算体系之中[9].

3.4资金不足

煤炭本身碳多氢少、杂质多、固态难熔难溶,将其从不清洁的能源转化为清洁能源或化工材料,工艺过程流程长、环节多、技术难度大、投资高。山西省产业结构单一,煤电行业税收占全省财政收入近一半,这种税源结构带来很大的风险性。随着煤炭价格持续下降,财政收入有限,使得地方财政投资能力不足,山西省煤化工发展存在资金硬缺口。同时,煤化工项目投资期限长、规模大、风险大,商业银行受风险意识影响,投资有限。

4 煤化工行业发展战略

煤化工产业的“潮涌现象”是一种市场失灵。

1) 政府应该参与帮助调控,引导市场进行合理的煤化工项目投资,以下游各行业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对煤炭资源进行精细化高效利用,产出各种高附加值的多样化产品,并使所用的水、溶剂和催化剂易于回收,循环使用。煤化工企业要与下游各行业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时刻了解下游市场的需求,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使资源被投资在合适的地方,减少浪费,进而促进山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政府应慎用直接干预方式对工业行业发展直接过频、过多地干预,频繁出台政策可能会干扰行业的有序发展。为保证现代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应该慎用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10].

2) 发展循环经济。煤化工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要在源头预防,考虑企业的环境准入、清洁生产问题,妥善处理好“三废”的排放。a) 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一是组织企业内部各工艺、装置间物料循环,将整个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水、气等物质参与到其中,把废弃物转化为工业原料,实现废渣、煤气、余热蒸汽、工业用水的闭路利用,形成一个闭合的、可循环的、生态的循环经济框架结构。二是组织企业间循环,以山西焦煤洪洞煤焦化循环经济园区为例,通过产业链延伸,发展下游产业,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有部分是下游企业的原材料,通过市场交易建立基地产业循环经济框架。b) 制定政策促进煤化工企业循环经济。 一是技术政策。推动洁净煤技术发展,鼓励环保节能与资源循环再利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强化技术更新与创新,加强公众环保督促意识,强化社会监督机制,建立环境监测体系,提高执法能力。二是财税政策。对产生污染的企业征收费用,迫使排污者外部效应内部化,控制排污量;对治理环境污染、采用先进工艺与设备、环保技术的企业给予企业亏损补贴、税前还贷、财政贴息、减免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等优惠政策。三是投资政策。建议政府部门设立专门机构管理保障相关工作的运行,给予适当的投资或设立专项贷款或基金,对洁净煤技术加大研发投入。

3) 建立有效应对挑战的机制[11].a) 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将引进国外成熟技术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并与国内煤化工研究机构合作发展关键技术,减轻对国外技术的过度倚赖;对聚烯烃产品结构进行优化,提高专用高端料市场份额。b) 多方引资。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新型煤化工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资金筹措是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基本前提,通过争取银行信贷、重组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等途径,加大融资力度,促进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多元化[12];二是招商引资,与大型化工企业联合经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双方互补优势;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升抗风险能力。c) 金融支持。一是构建科学的投融资体系。由政府搭建融资平台,提供多渠道的融资服务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转型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形成;设立山西煤化工产业投资基金,注重投资基金和政府的配合,减少资金入市障碍,鼓励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商业银行、民间资本等入市,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源;二是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协作往来,由多家金融机构或银行向一个项目或一家企业提供银团贷款,解决单个银行承载的困难,满足企业巨额融资需求[13].

4) 培养和引进煤化工人才。a) 建立有利于人才有序流动和激励机制,加快培养专业人才。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的有效对接;动员有实力的大学、职业院校设置煤化工专业,实行对口培养和在岗职业培训;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技术转让服务机构、咨询机构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煤化工技术培训、指导、合作和交流。b) 引进高层次煤化工人才。加强引进和储备煤化工人才,实行先进、科学、高效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强化鼓励出国人才回国创业优惠政策措施,建立能够吸引和发挥优秀人才的机制,为科技人员创造更加适宜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c) 积极开拓市场。一是准确定位、细分市场、扬长避短,及时调整技术路线,规避国际低成本的石化产品竞争;二是建立自己的产品销售渠道,培养产品应用加工、高附加值研究与售后技术服务队伍,把握市场引导的主动权。

5) 加强开发区域建设[14].自“硅谷”形成以来,世界各国在建设各类开发区方面已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实践,如北京的中关村、青岛的橡胶谷等,对区域经济产业链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增强了产业的交流互通,是优化企业成长环境的重要方式。为此,应该制定、引导、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群的政策,将其发展与地区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区域结构功能。在煤化工产业集群方面,发展初期应首先确立纵向主导产业,主要包括:煤炭→焦化→焦炭等产品;煤炭→液化→汽油、柴油等产品;煤炭→气化→甲醇、合成氨、烯烃等化工产品[15].构建多元化运行,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建立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强化组织协调;实现产业集群和资源集中,坚持一体化、基地化、集约化,建立煤化工领域共性技术平台,发挥规模效益,搭建行业内部上下游资源有效衔接。

5结语

这种综合开发煤化工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将陆续出现在三晋大地的煤城地带,也将出现一批批规模不等的企业集团和基地。煤化工产业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工程、技术、管理、资金、机构、人员、基础设施等多方面,而山西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障碍和不足,未来应以融通投资为中心,通过招商引资、技术引进、人才培养,大力推进煤化工产业链的精细化发展,充分合理、可持续地利用不可再生的煤炭资源,在生产、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发展,促进山西省制造业的转型,拓展产业结构,真正体现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优势,达到兴晋富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鹏,傅泽强,智静,等.《能源(煤)化工基地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导则》框架研究[J].生态经济,2011,240(6):138-139.

[2]张方.煤化工产业发展趋势及其对煤炭消费的影响[J].煤炭经济研究,2014,34(4):14-23.

[3]王雨.发展内蒙古精细煤化工产业链的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9(3):10-11.

[4]刘俊平,赵乾,张会生.阳泉市煤化工产业化发展可行性研究[J].煤炭与化工,2013(7):155-156.

[5]俞国方,娄美珍.回顾与前瞻:产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8(3):96-100.

[6]冯勇,宋芳燕.浅析煤化工制聚烯烃产业的发展形势[J].科学与技术,2014(7):228.

[7]张富民,刘瑞祥,程过富.山西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6):65-69.

[8]韦晓柏.用科学发展观实现煤炭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J].新疆金融,2007(4):1-3.

[9]李莉,宋岭.区域煤化工产业生态系统构建思路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29(2):29-33.

[10]王立国.理性发展现代煤化工行业的思考—基于防范产能过剩风险的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12(1):7-12.

[11]任志军.宁夏煤化工发展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87(3):114-118.

[12]张飞飞.煤化工:淮北市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J].华东经济管理,2008,22(2):49-51.

[13]白锡庆.德国创新体系对国有企业发展的启示[J].经营与管理,2015,369(3):8-9.

[14]郭勇,杨彬.美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启示[J].经营与管理,2014,366(12):8-9.

[15]陈亚飞.煤化工产业发展与矿区循环经济战略[J].煤炭经济研究,2008(5):25-27.

·问题探讨·

(E-mail)leejie01@126.com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Coal Chem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Shanxi Province

LI Jie

AbstractAs there are abundant coal reserves in Shanxi province, coal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nxi province.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effect of coal refined utilization for fast, stable and health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nxi province. Shanxi is a coal-rich province whose traditional coal chemical industries take a high proportion. Objectively analyzes the broad prospect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refin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chain. Refer to government regulation, development of recycling economy, establishment of mechanism, personnel training, regional construction, etc, the strategy for development of Shanxi coal chemical industry has been proposed. The conclusion has been drawn that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oal chemical industries, modern coal chemical industries are developing, and the industrial chain is extending. Coal-based chemical materials can be the first choice in coal chemical development.

Key wordsShanxi province; Coal chemical industries; Industry chain; Development; Refinement

中图分类号:[TD-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0652(2015)05-0035-05

作者简介:李婕(1987—),女,山西太原人,201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硕士研究生,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5-03-23

猜你喜欢
煤化工山西省产业链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筑牢产业链安全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