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以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2015-12-21 07:46陈艳香刘海兵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分课程设计应用型

陈艳香 刘海兵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以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陈艳香 刘海兵

(湖南科技学院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以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分析了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课程体系不合理、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实践性教学环节滞后双师型教师偏少等问题,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和适用湘南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我校办学特色,优化了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提供参考。

人才培养方案;土木工程;服务湘南;应用型本科

2009年,湖南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首次招生,该专业是依托工程管理和应用数学专业新增设的本科专业,隶属于当时的土木工程与建设管理系,现为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为符合本院校自身发展,突出本院专业特色,以服务于湘南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学院与永州市建筑设计院、永州市电力勘测设计院、湖南省鸿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深入产学研合作,培养方案的修订中邀请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理工学院、邵阳学院等地方本科院校把脉,结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1](下称专业规范),初步形成了符合湘南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1 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主要缺陷

1.1课程体系不尽合理

我院土木工程专业设立较晚,人才培养方案多是参考其他学校,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12级学生之前没有分方向,12级学生开始分了两个方向:建筑工程与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虽然为了适应市场,有利于就业,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口径拓宽,但课程体系不尽合理,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不符合企业需求,如大学化学、高等电工学、水力学、弹性力学等课程未开设,理论力学和大学物理有诸多知识点存在重复性等。另外毕业生经济管理与法律类知识体系缺乏,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不足[2]。

1.2理论教学与规范脱节

土木工程类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近年来更新较多,教材内容与新规范匹配的很少,如《砌体结构》我校采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2版教材,《砌体结构设计规范》2001年的,现行规范是2011年。导致学生在校所学知识老化较快,新技术知识薄弱。企业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希望能快速承担技术工作,但某些专业课时安排不尽合理,教学方法脱离培养目标,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工程能力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达不到预期效果。

1.3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主要有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本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自2009年招生以来,招生人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具体数字见表1),随着招生的火爆,对于学生实践性教学的安排愈发困难,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未见成效。

表1.土木工程专业招生人数

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 招生人数149155163183174174

1.3.1实验教学投入不足。学生人数众多,实验仪器设备台、套数不足[3]。由于实验教学投入不足,使很多工程实验只能采取演示,如土工三轴试验等。甚至一些实验无法纳入正常计划,如:工程结构试验,本学院还没有结构试验室,09级学生是带到南华大学勉强完成实验学时,后面几届由于劳民伤财而没有开设。

1.3.2实习效果不理想。土木工程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由于学校周历表一般安排学生在校时间为20周左右,学校要求理论课停课时间为18周左右,还要给学生预留理论课考试复习时间,学生能有的集中认识和课程实习时间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人数众多不能大规模组织学生外出;学生认识和课程实习只能被安排在周末和学校附近开展。大多数学生只有“走马观花”,敷衍了事。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时间安排虽然比较集中,但也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只能参与其中部分甚至某一道工序,无法全面了解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与施工工序,也无法真正掌握实际的施工工艺,实习效果不佳。如深基坑的逆作法,一般需要2-3个月才能施工完成,学生实习期间只能看到梁板和土方开挖等部分施工工序。还有部分同学为了考研根本没有实习,实习鉴定表由他人帮忙盖章,这也成为了“公开的秘密”。

1.3.3课程设计不连贯。课程设计大多依附于理论教学,仅仅围绕某一具体课程展开,设计题目单一,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连续几年的设计题目都是肋梁楼盖设计,忽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连贯性、整体性,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融合不够。另外,课程设计针对某一课程,往往任课老师就是指导老师一人,学生人数多,对于学生考勤与考核都不严谨,采取的是“放羊式”管理,达不到课程设计的训练目的。

1.3.4毕业设计单一。我院大部分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要求完成手算与机算两部分,以建筑工程方向为例要求学生能完成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包括机算与手算一榀框架),这比《专业规范》有所精简(无施工管理类选题),在过程控制上不够严格,要求在校做毕业设计时间为10周,但学生返校时间没有严格要求,造成毕业设计质量不高,学生多是套用模板计算,没有理解把握全局。

1.4“双师型”教师偏少

我院现有专任教师32人,其中拥有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岩土工程师、建造师、监理师、建造师等双师型教师8名。其余大多数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年轻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对生产环节工艺工法了解不深,使得理论教学枯燥、实践教学环节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2 优化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特色

按照《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中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指导性要求,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经过大量走访企业和同类院校,结合原有专业的基础和现状,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现已基本形成较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2.1培养目标

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2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模块比例的优化

本院土木工程专业按方向分为建筑工程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方向,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理论课程按照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通识教育课程51.5学分,约占28.6%;学科基础课程28.5学分,约占15.8%,专业核心课程28学分15.6%,专业选修课程33学分,约占18.3%,实践教学环节39学分,约占21.7%。与之前方案相比,新增了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相关的实训课程,选修课程中增设了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关的老城区改造规划、矿山建筑工程等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2.3重视过程控制,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共43学分,其中有4个学分为鼓励学分,不计入毕业总学分,开设学期的安排计划如表2所示。不论实验、实习还是设计,对学生都严把过程控制关,要求学生“一个萝卜一个坑”,考核内容包括:考勤、报告、设计、答辩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从入校开始每个学期都开设实践课,组织学生去实践和学习,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学院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例如:永州电力勘测设计院、永州建筑设计院、湖南省鸿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加强“校企合作”,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全部来源于工程实践,参与完成的设计类型有教学楼、酒店、综合楼、商住楼、别墅和办公楼等的设计。课程设计相互协调,连贯起来,如将房屋建筑学、楼盖、地基基础、施工组织、概预算等课程设计任务书合成一本,题目多样,统一下达,各个设计相互联系,不再针对某一课程,让学生对设计能全局把握。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目前我院土木工程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25人,在现有教师队伍基础上,鼓励广大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以工程实践和横向科研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课程安排上尽量同一门课程有两名专任教师上课,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可以进修与教学两不误。采用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适度引进高水平、高学历的教师,选派部分专业教师赴国内重点大学进修,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努力提高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3 结 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发展也是是新月异,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办学面临空前的机遇与挑战。要使毕业生具有竞争力,学校必须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探索,从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模块、师资结构等方面着手进行完善与调整。本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方向,指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和思想、优化课程模块比例、深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逐渐完善和推进人才培养计划,切实解决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着力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土木工程类应用型专门人才。

[1]高等学校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S].2011.

[2]顾文虎.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9):35-36.

[3]金生吉,白泉,徐金花,鲍文博.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2):109-113.

(责任编校:何俊华)

2015-07-05

陈艳香(1983-),女,湖南永州人,工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结构优化。

TU415

A

1673-2219(2015)10-0063-02

猜你喜欢
学分课程设计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学分美食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