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 乔,双海军,孙瑞者 YE Qiao, SHUANG Hai-jun, SUN Rui-zhe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工商学院,重庆401524)
(School of Industry & Business, Chongq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524, China)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国内的城镇化程度大大提高。城镇化是在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基础上强调以人为核心、市场主导、多元协调的发展模式。城镇化无疑对经济、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全面转型具有深刻影响,而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转移的过程中,物流业既能为社会生产提供生产性服务,又能为居民生活提供生活性服务,物流业的发展与城镇化息息相关,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和影响,共同推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重庆市作为直辖市,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化工、医药、纺织、汽车等产业十分发达,与此同时,其地理位置优势突出,辐射中国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是我国长江上游最大的商贸口岸,第三产业发展迅猛。近年来,随着重庆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大力发展,物流服务业也相应增长强劲。总的说来,重庆城镇化对物流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城镇化建设与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加以克服完善,发挥物流业与城镇化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重庆是常住人口数量在2 000 万以上的超大城市,自2003 年步入城镇化路径的探索阶段以来,虽然尚有诸如城乡统筹发展、区域特色建设等问题尚待破解,但仍然在人口转移、经济集聚、产业转变和结构转型等方面释放了良好效应。
(1) 人口转移。城镇化必然存在人口向城镇的大量转移,而重庆城镇化对人口转移有加速推进的作用,并且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劳动力资源是十分具有创造性的资源,人的流动必然使城镇人口规模较快增长,使重庆市的劳动力资源储备更加充沛。
(2) 经济集聚效应。重庆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人口的集聚会带动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入,加速资本的集聚,最终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居民的生存环境。从近年来重庆经济总量的增长、资本等要素的集聚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上可以得到明显体现(见表1),2008 到2012 年间GDP 总量每年的增长率均在10%以上,在全国范围内的比重也不断增加,从1.84%增长到2.21%,而人均GDP 占全国的比重也不断上升,这正是反映了经济集聚效应对重庆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
此外,随着重庆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力、资金、土地等要素集聚进一步加快,这一系列的变化又将使重庆的消费集聚效应更加明显,这对于物流业的发展来说是十分有利的。
表1 重庆2008~2012 年GDP 主要指标单位(基于现价):GDP/百万元;人均/元;比重、增长率/%
(3) 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就业结构转型。推进重庆城镇化发展的核心是产业结构的转变,重庆城镇化发展也为产业带来了快速转变,主要反映在工业经济效益提高、主导产业及企业效益突出等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都强调了产业产值及就业人口的分布问题,由此起到了对就业的导向性作用,技术、资本也随着产业布局而流向倾向性产业,新兴产业得以发展壮大,既要有利于充分就业,又要能够保证经济活力,既要经济增长,又要使生产效率提高,同时,还要保障就业。
1.2.1 重庆物流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1) 重庆市拥有区位优势及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
首先,重庆位于我国西部中心,物流发展的地理优势明显, 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拥有全国“两纵三横”五条水运主通道之一,是西部地区唯一拥有长江“黄金水道”的内陆口岸城市,还有铁路通道中的沿江通道、包柳通道和沪昆(成) 通道,公路“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的渝湛线和沪蓉线在此交汇。其次,重庆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在西部众多城市中是首屈一指的。重庆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17 条跨省公路连接周边。形成外环高速连接川、黔、湘、鄂、陕的省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 000 公里;重庆作为全国五大铁路枢纽之一,9 条铁路将重庆连入中国铁路网,从重庆的物流园区可通过发达的铁路网延伸到中国的各个角落,集装箱运输更能直达香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已开通130 多条国内外航线;重庆作为长江上游最大港口,水上运输业发达。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稳健的增长势态,决定了重庆物流产业在西部地区的巨大发展潜质。
(2) 重庆的经济产业规模优势更好地带动物流业的发展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人口密集度高,产业优势明显。直辖以来,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物流量大增,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对过去传统的仓储运输业提出了挑战,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物流产业已具雏形。近年来,重庆机电产业、医药和日用品行业的外贸进出口规模日益扩大,以批量进货大量销售为特点的大型商场、超市的兴起,连锁经营的引入,城镇化程度提高,全市零售规模不断扩大,使得社会消费能力增长,促进了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土物流企业的壮大,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在重庆市开设公司或设立分支机构。作为现代物流显著标志之一的物流配送中心也不断增加,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应运而生。为保证大宗商品销售畅通,必将对物流的专门化程度提出更加迫切地要求。
1.2.2 重庆市物流发展面临的挑战
(1) 面临体制转化的挑战
现代物流的发展更强调物流的一体化和专业化,要实现必然涉及跨组织跨部门跨地域的合作,重庆物流业的发展将从原本的分散化向社会化转变。在引进专业物流系统服务后,必然导致接受服务的企业进行内部结构调整和适量裁员,因此,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将成为共同化及专业化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
(2) 面临人才匮乏的挑战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需要专门化人才和先进的信息技术作支撑,过去物流被看成是企业的附属品,全社会对物流人才重视度不够,尤其是同时具备物流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的高级物流人才奇缺,在这一大背景下,处于西部的重庆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来说物流人才缺乏更加严重。重庆市的物流业的发展能否适应和赶超东部发达地区,甚至国际物流业,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能否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大批物流专业人才。
(3) 面临效益与市场竞争的挑战
从长远看,物流一体化和专业化将使供应链上各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但这一过程是长期的、较为缓慢的,尤其是对于重庆一些资本相对薄弱的中小型企业。一方面,企业仓储运输设备上为了适应物流一体化要求需要进行更新换代,物流一体化建设的成本大大增加,影响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加上维持运作都需要巨大的投资,其回收期是比较长的。另一方面,重庆正处于大物流形成的初始阶段,由于社会需求尚未达到经济规模,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水平仍在高速建设发展中,其服务价格和质量比不上经济发达地区,如何通过有效地调控来提高重庆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这也是当前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4) 物流资源整合利用不够,面临土地、设备和资金等资源的挑战
当前,重庆市与物流相关的各个部门和企业都在分别规划和建设自己的物流园区和物流节点,在土地、设备和资金等资源利用方面相互之间缺乏综合协调,容易产生资源重复浪费、物流设施功能单一、投资分散、效益偏低等不利于物流建设中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因此,如果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调控措施,物流业的发展难以有效推进。
重庆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节点、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的核心部分,将进一步融入国家区域协同发展战略,更好发挥集聚辐射作用。这必然需要完善重庆的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强化与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改善重庆小城镇的对外交通条件,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城镇化格局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大价值,也有利于解决重庆市之前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存在衔接不畅的状况,从而促进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随着城镇化进度的发展,重庆的城市物流基础设施也逐步加快建设规划。重庆确立了主城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市级物流枢纽、地区级物流枢纽、城乡配送网络差异化联动发展思路。重点规划建设了国家级物流枢纽,加快形成了“三基地四港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物流基本功能,铁路物流基地集装箱中心站投用,公路物流基地开工。在未来的发展中,以铁路、公路客运站和机场等为主的综合客运枢纽,以铁路和公路货运场站、港口和机场等为主的综合货运枢纽将会得到优化和功能提升。重庆市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加强铁路、公路、民航、水运与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完善集疏运系统与配送系统,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衔接。这种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的建设有利于重庆的国际通道的形成,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目前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2%,而中部、西部地区只有45%左右。这说明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率提升的潜力更大。而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发展中的领头者,在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的流入和工业的发展,必然要求有相应的产业支撑,最终刺激重庆物流需求的增加。
首先,城镇化水平的持续提高,会使更多农民通过转移进入城市,加入物流业尤其是快递行业发展的人力储备队伍;此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会吸引更多高学历、经验丰富的物流管理人才进入重庆,从而使物流人才储备队伍不断扩大、而创新型人才的加入也使得物流业的发展潜力不断释放。
重庆十二五规划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提出,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强化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强化信息资源社会化开发利用,推广智慧化信息应用和新型信息服务,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增强城市要害信息系统和关键信息资源的安全保障能力。显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明显地促进物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对于提升重庆市的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价值。
总之,城镇化建设通过影响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消费需求和人才流动等方式间接改变着重庆物流发展环境,最终给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改变与机会。
重庆应依托城镇化所带来的优势,有效承接几大主城区的国家级物流枢纽以提升对周边城市或地区的物流集聚能力,如川东、川陕南、湘鄂西、黔北、乌江流域等。其中,可以重点推动万州、涪陵地区的综合物流枢纽建设。以重点实施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协调推进市级物流枢纽、适时推进地区级物流枢纽为发展机制来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近几年来,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重庆市实施了“百强物流企业引进工程”,大力引进国内外的知名百强物流企业来本地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以推动本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加大推动力度,在引入更多收入上亿元的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世界级百强物流企业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的大型物流企业,整合物流资源,促进物流企业从传统化向现代化转型升级。鼓励有实力的本地物流企业拓展服务网络,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竞争力水平。重庆政府应从税收、财政等方面支持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改善其经营环境,促进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最终,使重庆市建立起自己的物流企业品牌,构建专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体系。
依托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公路货运枢纽的布局规划,加快建设以主城区为核心,万州、江津、黔江、涪陵、合川、永川、南川及长寿等区域为配送基地,若干县级配送中心和若干村镇配送点为支撑的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鼓励本地各工业、农业和商贸零售系统龙头企业利用和拓展既有配送及服务网络,提升工业、农业、生活用品等的集约化、专业化仓储配送能力,加速城乡商品双向流通。建立城市配送标准,实施城市配送标准试点工程,制定城乡配送相关政策。
重庆市应在城镇化建设、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背景下,紧抓物联网发展机遇,促进物流智能化发展。推动和完善重庆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区域物流信息共享,支持物流企业信息服务外包、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建设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促进政府服务、口岸通关、电子商务的联网运行和信息交流。除此以外,重庆市应适时开展全程物流信息服务,实施国家级和市级重点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示范工程。
目前,大多物流企业和相关部门所采用的系统模式都是人机系统模式,需要同时具备物流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物流信息化人才十分缺乏。针对这一问题,重庆市应注重城镇化过程中引进物流人才。一方面,在本地高校做好物流专业建设工作,在科研机构开展现代物流研究,加强物流从业人员信息技术姿势的培训,积极引进高素质和高层次的现代物流经营管理人才;另一方面,鼓励行业协会、物流企业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从而培养重庆市物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人才。
[1]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R]. 北京: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2013.
[2] 赵冰琴. 以产业集群式发展助推城镇化进程[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1(6):47-50.
[3] 任小飞. 重庆市区域经济的综合评判分析[J]. 商业经济,2010(5):21-22.
[4] 沈强. 现代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重庆市为例[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 张毅,陈圻. 中国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基于复合系统模型与30 个省区面板数据[J]. 软科学,2010(12):70-79.
[6] 刘光奎. 重庆城镇化发展动力研究[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7] 胡湘苓,沈琦. 加快推进重庆城镇化建设策略研究——基于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J]. 高等建筑教育,2010(10):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