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海鹏,张晓幸
(1.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7;2.河北省地矿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河北石家庄050021)
基于GIS技术下找矿信息量法的成矿预测
窦海鹏*1,张晓幸2
(1.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7;2.河北省地矿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河北石家庄050021)
在“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的指导下,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实现多元地学信息有机综合和分析,多思路地进行成矿有利地段圈定的方法,越来越成为当代重要的找矿手段。在总结成矿规律的基础上,以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为出发点,基于GIS平台,对研究区已采集的地质、物探、化探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找矿信息量法对矿区进行综合成矿预测,对有利成矿区进行圈定,对研究区下一步勘查工作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GIS;信息量法;成矿预测
近年来,人们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增加,成矿预测变得更加重要。多年的地质工作,积累丰富的地质资料,并且成矿预测的理论、方法也不断的更新和完善。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地理信息系统(GIS)不断成熟,均为多元信息综合成矿预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因此,在本区利用GIS技术开展成矿预测工作,并结合信息量法,对于研究区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1.1 研究区地质特征
研究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西南方向,约四十余公里处,属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祁丰乡管辖。地处祁连山腹地,山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山势陡峻。属于昆仑祁秦地槽系大地构造亚一级单元,位于祁连地槽西段北部地带。地质构造相当复杂,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其总的构造线方向为北西西向。断裂非常发育,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且以北西西向逆冲断层为主,山前地区有大量北北东或北北西向的横断层。主要出露地层主要有前震旦系、奥陶系及第四系。地层走向基本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图1)。以早奥陶世(O)的安山岩最为发育,前震旦系上部(AnZ2)的千枚岩次之,与矿化有关的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和高岭土化,在地表有矾化、铁染等,与其伴生的为黄铁矿化和黄铜矿化,且研究区重要的成矿作用是与火山活动有关的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并发现小型的Cu矿体。
1.2 数据采集
高质量的数据的采集是建立空间数据库的基本保证,基于研究区地形起伏较大,对研究区进行地区网格化,做成较大比例尺的20m×20m的网格,较为系统地对每个网格进行地质、化探、地面高精度磁测、激电中梯等工作,并确保每个网格的数据全面性、可靠性。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是GIS空间分析技术关键步骤,这一步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空间分析直至整个成矿预测的效果,高质量的数据库的建立是成矿预测成功的基本保证[2]。
(1)应该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如:投影变换、格式转换等,并将其转化为GIS所能识别的文件。
(2)每一类数据根据属性特征可分为若干图层。图层主要是根据成矿预测的需要来划分的,且适应GIS技术特点为基本原则。
(3)录入数据的同时还要建立属性文件,建立空间拓扑关系。
成矿预测的根本就是能够准确的预测未知矿床基本类型、品位以及规模,并能够迅速定位其空间位置。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其强大的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功能,与成矿预测理论得到了有机融合,实现了跨学科的综合研究,特别是基于GIS的地学数据库建立,使得找矿预测工作较为便利。整个成矿预测工作的核心就是基于空间数据库,较为合理地选择预测方法,由于研究区地势险峻,前人勘察程度相对较低,本次多源数据采集较为全面且采集精度较高,故选择找矿信息量法对研究区进行成矿预测。
图1 研究区1∶2000地质草图
3.1 信息量法原理
找矿标志对研究对象的作用是用信息量的大小来评价地质因素、标志与研究对象的关系密切程度。某种标志的找矿信息量用条件概率计算,即∶
式中:IA(B)——A标志有B矿的信息量;
P(A/B)——已知有B矿存在条件下出现标志A的概率;
P(A)——在研究区内出现标志A的概率。
由于总体概率估计上的困难,具体运算时,用样本频率值来估计总体概率值。此时:
式中:Nj——研究区内具有标志A的含矿单元数;
N——研究区内的含矿单元总数;
Sj——研究区内具有标志A的单元数;
S——研究区内的单元总数。
若IA(B)=0,表示标志A不提供任何找矿信息,即标志A存在与否对找矿无影响;若IA(B)为负值,表示在标志A存在条件下对找矿更为不利;若IA(B)为正值,表示标志A能提供找矿信息,且越大提供找矿信息越多。
3.2 单元的划分
预测比例尺为1∶2000,考虑到研究区已发现矿体的位置和预测矿体的精准程度,最终确定网格为20m× 20m,将研究区划分为1824个单元,已知有矿单元为107个。
3.3 确定找矿标志和单元信息量
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建立,选取包括地质、物探、化探等方面的信息标志为11个,作为统计分析变量,各标志在单元内存在取值为1,不存在取值为0。统计各标志在单元内的分布,计算各标志的信息量,见表1。
表1 研究区Cu多金属矿找矿标志信息量统计表
3.4 有利成矿标志优选
据表1,计算结果将所有标志按信息量由大到小进行排序,按下式计算有用信息的累计临界值,即:
式中:K——给定有用信息水平,经验取值为0.75;
n——正值的信息数。
然后将各标志信息量由大到小进行累加,累计到ΔI+值,则累计的若干个找矿标志即为有利找矿标志。如表2所示。
表2 研究区Cu多金属矿有利找矿标志统计表
3.5 含矿远景单元的确定
针对表2得出的有利找矿标志信息量分别计算每个小单元的找矿信息量。并根据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已知矿化单元找矿信息量情况,采取主观概率法选择信息量临界值为0.32,将大于或等于临界值的单元选为成矿有望单元,小于临界值称为成矿无望单元。以此为依据,研究区内共确定827个成矿有望单元,其中包括99个已知有矿单元,其余为成矿无望单元。
3.6 效果验证
研究区内成矿有望单元827个中有99个已知有矿单元,全区共计107个已知有矿单元,可知成矿有望单元见矿的可靠概率为99/107=0.925。
3.7 矿预测
以单元信息量值绘制等值线图(图2),并根据信息量情况初步圈定3个找矿靶区,且这3个靶区分别围绕已发现的矿体附近。为了验证信息量法的可靠性,分别对各个靶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得出:
靶区A:位于研究区的西北端,地表蚀变、矿化线索强烈,主要控矿构造为研究区内F2断裂,且视极化率异常明显,磁场强度表现为较高正磁异常。
靶区B:位于研究区东南角,地表发现原生矿,矿化、蚀变强烈,Cu、Fe具有较高的丰度值,极化率异常强烈。在前人的钻探验证中,发现Cu矿体。
靶区C:位于研究区最南端,地表发现大量的孔雀石化、褐铁矿化,并具有少量的黄钾铁矾蚀变带。在前人研究工作中,曾布2个钻均发现Cu矿体,矿体走向大致北西向,且视极化率异常、高磁场强度。
(1)本文基于GIS手段,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建立空间数据库,选用信息量法,并结合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有效圈定找矿靶区,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工作部署提出了指导意义。同时,也提出了新时期地质找矿的新方法。
(2)在运用信息量提取方法过程中,有效找矿标志越多,对成矿预测工作越准确,但由于研究区地形起伏较大,研究程度较低等原因,致使在找矿标志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困难。
(3)随着找矿方向向深部隐伏矿体转移,对于复杂地形地区来说,将研究区网格化,在网格内采集数据,既确保了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降低了数据采集的难度性。
图2 研究区信息量等值线图
[1]牛广华,毛德宝.GIS在阿尔金成矿带铜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地质通报,2006.
[2]许仕琪,周可法,张晓帆,陈川.GIS空间分析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新疆地质,2008.
[3]赵鹏大,胡旺亮,李紫金.矿床统计预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4]何海洲,杨志强.找矿信息量法在广西大厂矿田新一轮成矿预测中的应用[J].矿产与地质,2007.
[5]肖克炎,张晓华,陈郑辉,等.成矿预测中证据权重法与信息量法及其比较[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9,21(3):223-226.
P208.2
A
1004-5716(2015)11-0093-04
2014-11-04
窦海鹏(1989-),男(汉族),河北承德人,新疆大学地质与矿业工程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