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CSAMT成果探讨下庄矿田部分地区深部成矿潜力

2015-12-19 05:58:56陈允森
西部探矿工程 2015年8期
关键词:矿田铀矿断裂带

陈允森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广州510800)

运用CSAMT成果探讨下庄矿田部分地区深部成矿潜力

陈允森*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广州510800)

通过对比放射性物探方法、磁法、激电中梯、高密度电法、CSAMT(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在下庄矿田铀矿勘查中的应用,发现CSAMT能较好地探测到深部岩矿石的电物性特征,在铀矿勘查工作中是有效的勘探方法。并根据其测试成果推测:下庄地区、墩头地区、仙石地区、马头岭地区、坪田地区等-300m以上构造发育,矿化较好,在-300m以下矿化较差,说明地表矿体或构造向深部延伸不稳定。

CSAMT成果;电物性特征;下庄矿田

1 概述

下庄矿田是一个老矿田,从1958年至今,已找到18个铀矿床,实现了万吨矿田,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这些铀矿床都处在中浅层,标高范围在-300~300m。时至今日,小于-300m标高的深部,还未曾发现有工业价值的铀矿体。特别是2006年以后在下庄矿田深部投入了大量的工作量来探测其铀成矿规律,但一直没有突破,难道在其深部真的没有矿吗?还是没有找到?带着这些疑问,从这几年物探工作成果入手,进行资料整理、综合分析进行总结。

2 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于南岭诸广岩体南部,属于贵东花岗岩体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闽赣后加里东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的交接部位。

南岭地区花岗岩体主要由3条EW向花岗岩带组成,自北向南依次为:骑田岭—九峰山花岗岩带(北带)、大东山—贵东花岗岩带(中带)、佛冈—新丰江花岗岩带(南带)[1],研究区属于中带。矿田受黄陂断裂与马屎山断裂的夹持,区内EW、NEE、NNE向3组断裂相互交织,控制矿田内铀矿床的分布。其中,北北东的硅化断裂带与近东西向中基性岩脉呈近等间距分布,形成棋盘格子状构造(图1)。

图1 下庄矿田地质略图

2.1 岩浆岩

研究区岩浆岩覆盖全区,岩浆岩主要由印支期花岗岩和印支—燕山期中基性岩脉组成,矿田南部和中部主要出露呈岩基产出的鲁溪岩体和下庄岩体,矿田北部由从东至西呈半环状排列的帽峰岩体、分水坳、龟尾山、白水寨和岩庄岩体等组成,与下庄岩体呈侵入接触。组成矿田的岩体从南至北矿物颗粒逐渐变细,斑晶含量逐渐减少,岩体年龄逐渐变新,半环状排列的岩体大多数形成于印支晚期,从东至西岩体侵入年龄从新到老递增。

矿田内部印支期花岗岩在区内出露面积最大,主要有鲁溪岩体、下庄岩体与帽峰岩体等,呈岩基产出。

印支期岩体:第一侵入期花岗岩,呈岩基产出,分相较好,岩性为渐变关系;中心相分布于南部,出露面积小,岩性为粗粒(巨)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过渡相岩石广泛分布,岩性为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边缘相仅见于工作区东部,岩性主要为细粒黑云母、二云母花岗岩。

其他侵入体:岩石为第三期花岗岩,其中第一期侵入体岩石见于矿田西部、西北部、呈岩株产出,岩性为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第二期侵入体岩石见于矿田东部,呈岩株产出,岩性为细粒、不等粒白云母花岗岩;燕山第四期的石英正长岩。中基性岩脉成群成组分布,主要有辉绿岩,其次为辉绿玢岩。

印支期花岗岩呈灰白色,粗粒斑状花岗岩结构。造岩矿物有微斜条纹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长石不发红。副矿物有磷灰石、绿帘石、金红石等。蚀变矿物见少量水云母、绿泥石、黄铁矿和碳酸盐等。关于印支期的岩体年龄前人的工作结果有:热水岩体单颗粒锆石219.1Ma±0.2Ma[2],Rb-Sr等时线215.2Ma± 6.3Ma[3];印支期花岗岩年龄大致为219~235Ma之间。

2.2 构造

矿田内分布有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北东向3组构造带。

东西向构造带为矿田内形成时间较早的一组韧性剪切带、挤压带和中基性岩等组成的复杂构造带,是矿田早期铀成矿主要导矿和储矿构造带,从北往南依次有水口—竹山下、黄陂—张光营、下庄—石示下、鲁溪—仙人嶂、中心段等5组。

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带:有西部的黄陂断裂带,东缘的马屎山断裂带,构成具断陷性质的夹持区,两带之间分布有同序次低级别相互平行的86、108、14、31号等硅化蚀变碎裂岩带,呈近等间距分布,具压扭性质、左行扭动,是矿田中期铀成矿主要导矿和储矿构造带。

北北东向硅化断裂带:从西往东呈近等间距分布,有明珠湖、新桥—下庄、102—石角围、仙人嶂—张光营、太平庵、坪田等6组,为矿田晚期铀成矿构造带,其中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为矿田主要构造。新桥—下庄断裂带(组)从北东到南西穿过工作区,是矿田主要控矿构造,长大于20km,宽1~20m,产状15°~40°SE∠75°~85°。构造带成分主要为硅化花岗岩、碎裂岩,充填杂色微晶石英、萤石、方解石等。以铀成矿期活动为主,由北东向扭裂隙组成,左列式展布,左行错移辉绿岩,北段为新桥石英断裂带,南段为下庄硅化断裂带。新桥—下庄硅化断裂带上已查明336矿床、6009矿床和332矿床,成矿作用明显。

3 矿田铀矿化特征

矿田内已发现18个铀矿床及一批矿点矿化点,铀矿化严格受构造控制,3个方向断裂构造相互交汇,构成棋盘格子状,控制了铀矿床的分布。铀矿化类型按控矿构造特征分为硅化带大脉型、硅化带群脉型、“交点”型、蚀变碎裂岩型、变质岩型等五种。

(1)硅化带大脉型铀矿化主要标志为:矿化严格受硅化断裂带控制,含铀脉体主要由微晶石英构成,围岩以过渡相花岗岩为主;共生矿物主要有沥青铀矿、各色微晶石英、黄铁矿、赤铁矿、萤石、方解石等,组成沥青铀矿—微晶石英(硅化带)型的矿化类型。

(2)硅化带群脉型铀矿化主要标志为:矿体的展布受裂隙带控制,含铀脉体主要由微细的硅质或微晶石英脉体群构成,沿裂隙密集成带展布,含铀脉体主要由绢云母、白云母、黑色石英、硅质细脉等所组成。

(3)“交点”型铀矿化的主要标志为:矿床定位于构造与辉绿岩脉相交部位,矿体严格受构造与辉绿岩脉复合轨迹控制,辉绿岩的厚度往往成为矿体的长度;矿体呈板柱状,长度小,延深大,长深比例往往在几倍至十几倍;矿石品位较富,大部分0.3%以上,主要为沥青铀矿—紫黑色萤石、黑色微晶石英型和沥青铀矿—方解石型矿石;热液蚀变主要有赤铁矿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粘土化等。

(4)碎裂岩型铀矿化标志为:主要特征为矿床受蚀变碎裂岩带、破碎带控制,含矿主岩大多为强烈破碎粘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白云母化、黑云母化的碎裂花岗岩和碱交代的碎裂石英正长岩,岩石中常见有微晶石英、萤石、黄铁矿、沥青铀矿等细小脉体,而且有蚀变、碎裂石英正长岩富集矿体。

(5)变质岩型铀矿化有332东、403、坪田等3个小型矿床,矿体产于花岗岩体外接触带中,受寒武—震旦系的浅变质岩层间破碎带或切层断裂带控制。

4 CSAMT的基本原理及选择依据

4.1 基本原理

CSAMT的基本原理:以地下岩(矿)石或构造和围岩的电阻率差异为物理基础,来探明岩(矿)石或构造和围岩在地下分布情况。它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方法、技术、数据处理都非常成熟,它在多金属找矿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广泛应用石油地质、海洋石油地质,在煤矿、铀矿等非金属矿中应用不是很广泛。

4.2 选择依据

这些年来,在下庄矿田投入大量的钻探工作量来探索铀矿成矿规律,开展多种物探方法找矿,如放射性物探方法、磁法、激电中梯、高密度电法等,通过对比发现,CSAMT为深部找矿最有效的方法。

(1)只有CSAMT能探测到深部岩矿石的电物性特征,它能探测到地下1000~5000m深岩矿石的电物性参数,而放射性物探方法、磁法、激电中梯、高密度电法等的有效探测深度一般为0~300m。

(2)这些年来,工作人员采集了大量岩矿石标本,测量它们的电阻率,其中花岗岩的电阻率为200~1000Ωm,辉绿岩大于40000Ωm,铀矿体为10~100Ωm;断裂带或构造带因为破碎,充填水,电阻率大大降低,表现为低阻。从岩矿石的电阻率特点可以看本区铀矿层为低阻,辉绿岩脉为高阻,各种断裂带或构造带为低阻,围岩(中粒、粗粒黑云母花岗岩)为中阻。目标层(铀矿层或构造带)电阻率与围岩电阻率的差异是存在的,并且明显,这就为CSAMT的应用提供了地球物理前提。

(3)CSAMT的解释成果与已知地质成果相吻合。自2006年以来,先后在下庄矿田下庄地区、墩头地区、仙石地区、马头岭地区、坪田地区等地开展CSAMT工作,共有20多条剖面。很多剖面是根据钻孔方位设计的,其中有两个孔深超过600m的深孔,目的是由已知的钻孔地质成果来推断CSAMT剖面电物性特征,来检查CSAMT方法的可行性。经过分析总结,CSAMT的解释成果与已知地质成果相吻合。

(4)CSAMT在下庄矿田墩头地区中深部得到验证。2010年根据CSAMT的解释成果在墩头地区设计了一个钻孔,目标就是揭穿CSAMT成果图的低电阻率,结果钻孔成果很好,铀异常矿段有13.70m,铀矿化矿段有2.50m,铀工业矿段(>0.050%)[4]5.50m,品位高且连续,单矿体有×××吨。

5 成矿潜力分析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的出台,地质工作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下庄矿田为了实现新的突破,加快了深部找矿的步伐,从2006年以来,广东省核工业二九三大队和中国核工业二九○研究所投入大量的钻探工作量探索深部铀成矿规律,但都没有取得好的成果,在深部(标高小于-300m)没有发现有工业价值的铀矿体。

综合分析这些CSAMT成果图(以图2为例说明),发现它们有共同的特点:在标高-300m以上,都有低电阻率存在,低阻现象比较明显,推断有铀矿体存在,或构造比较发育;在小于-300m的深部地方,却很少有低电阻率现象,即使有也不太明显,规模也比较小,由此推断下庄矿田下庄地区、墩头地区、仙石地区、马头岭地区、坪田地区等地深部矿化情况较差,地表矿体或构造向深部延伸不稳定。

6 结论

图2 46、53号线电磁测深解释推断图

本文仅仅凭几十条CSAMT剖面成果就推断下庄矿田部分地区深部矿化潜力,显得有点以点盖面。本文只是从物探的角度探讨了研究区深部的成矿潜力,由于物探成果具有自身的不足及多解性,所以在引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

本文的结论总结如下: (1)CSAMT能较好地探测到深部岩矿石的电物性特征,在铀矿勘查工作中是有效的勘探方法。

(2)通过分析CSAMT测试成果认为:下庄地区、墩头地区、仙石地区、马头岭地区、坪田地区等-300m以上构造发育,矿化较好,在-300m以下矿化较差,说明地表矿体或构造向深部延伸不稳定。

(3)在今后布置深钻时,建议地质决策者,不仅要考虑浅部的地质构造和矿体往深部的延伸情况,还要利用CSAMT成果,特别注意深部有没有低电阻率现象,钻孔揭穿的目标就是低阻层,这样能提高钻孔见矿率,降低成本。

[1]周新民.南岭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成因与岩石圈动力学演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李献华.诸广山岩体内中基性岩脉的成因初探[J].科学通报, 1990(16):1247-1249

[3]沈吉,赵懿英,刘道忠.华南诸广山花岗岩体中段锶氧铅硫同位素研究[J].岩石学报,1991,5(2):38-42.

[4]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EJ/611—2005 γ测井规范[S].

P631.3

A

1004-5716(2015)08-0168-04

2014-09-17

2014-09-30

陈允森(1969-),男(汉族),广东信宜人,工程师,现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工作。

猜你喜欢
矿田铀矿断裂带
冷冻断裂带储层预测研究
依兰—伊通断裂带黑龙江段构造运动特征
地震研究(2021年1期)2021-04-13 01:05:12
诸广长江矿田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矿产勘查(2020年2期)2020-12-28 00:23:52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矿产勘查(2020年9期)2020-12-25 02:53:40
诸广岩体南缘长江矿田铀矿成矿机理探讨
矿产勘查(2020年8期)2020-12-25 02:46:38
铀矿地质勘探设施治理分析
关于铀矿地质退役设施的长期监护
UExplore_SAR软件在铀矿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夏断裂带构造特征新认识
新疆地质(2015年3期)2015-12-10 05:08:27
浅议矿田地质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