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琛琛,乌 恩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浅析
——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张琛琛,乌 恩
(北京林业大学 园林学院,北京 100083)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养生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新热点。自然保护区凭借其优质的生态环境基底,为开发养生旅游产品提供了优势条件,而处理好养生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则成为自然保护区开展养生旅游的难点。本文以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养生森林资源,推出养生文化产品、健康医疗产品、户外健身游憩产品三大养生产品体系,并提出区内养生,区外居住的模式,为养生旅游在自然保护区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养生旅游;自然保护区;旅游产品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休闲时间的增多,国民的旅游休闲需求逐渐提升。城市高压的工作环境、快节奏的生活,让很多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希望在闲暇放假中放松身心,恢复精力,而养生旅游恰好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随着旅游的发展与国民观念的更新,养生休闲旅游逐渐取代传统观光旅游,成为旅游的新时尚。
养生旅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和墨西哥,以健身活动与医疗护理项目为主要特征,从而满足旅游者追求健康、放松、平衡的生活状态以及逃避工业城市化所带来的人口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1]。我国的养生旅游始于21世纪初,海南三亚保健康复旅游和南宁中药养生旅游,随后在四川、山东、安徽、黑龙江等省迅速发展,2007年养生旅游成为全国时尚旅游热点,国内对于养生旅游的研究也日趋增多[2]。
目前,国内养生旅游研究主要围绕养生旅游定义内涵、养生旅游类型及进展、养生旅游市场定位及开发三大方面进行总结与分析。养生旅游,是养生与旅游的融合体,是将与养生有关的理念与活动贯穿在旅游行为之中为旅游者提供促进身心健康的旅游体验[2]。养生旅游活动的开展,非常注重所处的资源环境,突出生态性,是有益于现代人消解第三状态、增进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动。目前养生旅游的类型,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集中在养生休闲旅游、温泉养生旅游、生态养生旅游、森林养生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等方面,其中温泉养生旅游的研究相对全面,包括温泉资源的养生保健功能以及温泉市场需求、产品定位等,而森林、医疗养生的研究主要为森林资源的养生保健作用在医学上的应用层面[1],而对于各类型养生旅游的开发模式、产品设计的研究相对缺乏。关于养生旅游市场需求的研究,养生市场群体以银发市场为主,中年为辅,以养生保健为主要趋势。
养生旅游首先在于环境,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们置身于自然环境下,有利于更好的缓解压力与疲劳,让身心都能得到放松与恢复。养生旅游资源主要强调原生自然资源,包括空气资源、气候资源、植物资源、水体资源等, 同时还应包括养生文化资源,养生文化资源包括养生民俗和养生文化遗迹。养生旅游主要依托的养生资源有温泉、森林,医药等。
养生活动不仅通过运动锻炼、按摩等方式使身体精力得到恢复,还强调对心灵的放松与提升。回归自然的同时,通过多种生态手段,比如森林浴养生、雾浴养生、生态阳光浴等疗法[3],在自然中恢复身心、治愈自己。
养生旅游面对受众多,涵盖年龄范围广,人们消费养生旅游产品主要有七大诉求:延年益寿、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医疗、修复保健、生活方式的体验、养生文化体验[4]。当代时尚健康理念的潮流席卷下,养生旅游消费主体的年龄范畴已由中老年扩展到老中青的多代际空间。
养生旅游主要有医疗旅游模式、康体休闲模式、心理养生模式三种。由于缺少中医文化底蕴或者较好的医疗服务资源,医疗旅游模式常融合于康体休闲模式,在以康体休闲项目为主体的情况下,结合一定的医疗服务,丰富项目体系的内容。以医疗旅游来提升品牌形象,提高产品档次,增加旅游收入。心理养生模式则是指以开发静怡养心型旅游产品为主的开发模式。
自然保护区具有有益人类健康的环境资源,但属特殊区域,其生态的敏感性决定了其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一般旅游地有所不同[5],必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进行低强度绿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坚持自然生态作为基础条件,强调环境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基于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森林环境,将旅游产品绿色开发,满足大众休闲、保健养生的旅游需求。
基于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敏感性,旅游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限制,观光、休闲度假、探险、科普成为自然保护区主要的生态旅游方式[6]。其中,大众游客参与的生态旅游活动多以观光、休闲度假为主,驴友、专业团队等小众群体进行探险、科普深层生态旅游。
养生旅游天人合一的理念,更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突出环境的自然性与生态性。因此,在自然保护区中发展养生旅游,既能满足游客休闲保健、养生的诉求,又符合自然保护区低建设绿色开发的原则。在自然保护区中开发养生旅游产品,将成为生态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杰作。
宇生乐丰园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镇段家窑村内,属于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中的一部分,宇生乐丰园规划面积约333 hm2,其中旅游建设用地129 hm2,东西跨度约1 km,南北跨度约5 km。
园内高山草甸疏林,乔灌交织,共有高等植物926种,季相变化鲜明,主要规划区域已形成一定面积的杏林和红沙棘,对森林养生提供一定的优势条件,但从休闲养生的环境上还有待提升。
社会压力的增加及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使得呼市养老养生度假市场走俏,养生度假群体类型、需求也开始多样化。呼市中、老年群体的主要特点有,他们消费能力较低,对健康、养生的关注度很高,有较多的闲暇时间,愿意参加对体力要求不高的休闲娱乐活动。另外,通过调查呼市养生人群的需求,尤其为,他们对环境条件要求高,希望能在空气质量好,风景宜人的地方居住,不喜欢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居住地,希望能在一个地方保证较长时间的居住。结合呼市当地养生环境的特点,将其养生旅游的需求归纳为对环境、休闲游憩、养生保健、精神文化归四大需求:
表1 养生旅游需求细分
自然保护区有及其珍贵的物种资源与生态环境,在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有着严格的限制条件。在开发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环境容量、养生产品与保护区资源相一致以及严禁建设大型现代化设施等方面要严格遵守。而养生旅游产品需要提供养生服务,对设施要求高,尤其是对于度假养生群体,需要建设大量的养生养老公寓,而自然保护区内开发旅游对建筑设施有严格限制要求,因此要与周边保护区外或社区合作,提供养生度假服务,实现“区外住,区内游”。
呼市在养生旅游发展上普遍缺乏特色,忽略了养生与人脉、地脉、文脉的有机联系,或是缺乏当地养生资源与现代养生理念的有机结合。而真正的养生,不仅停留在设施健身与养生机构的服务上,更要借助自然的力量,传递养生文化,让身心回归自然,得到恢复[7-8]。
宇生乐丰园凭借风景宜人的自然环境,提出养生文化、健康医疗、户外健身游憩三大产品体系。其中,养生文化产品以养生文化园、草药园、森林讲堂为主,森林讲堂可定期组织养生活动,针对私人定制化,设计压力管理、调节愤怒、自然睡眠治愈等课程,在回归自然中,提升自然的修复力,使养生群体由内而外,从心灵到身体,再到饮食都得到改善。健康医疗产品为保健中心及中医SPA馆,提供养生理疗、康体疗养、体检等服务。户外健身游憩产品,充分结合自然保护区森林中高含量的负氧离子,修建健身步道、森林氧吧、森林浴场等设施,动静结合,在养生区配置解说设施以及简易养生互动设施,增进游客的养生体验与养生知识的了解。
根据呼市养生群体对自然环境、生活设施、休闲游憩、养生保健以及精神文化情感的需求细分,并借力政策优势,倡导新型养生理念,推出养生文化产品、健康医疗产品、户外健身游憩产品三大体系,并配备完善的生活设施,打造呼市生态养生养老度假第一品牌。
结合保护区外城镇或社区的开发建设,保护区外建设养老养生设施,包括各类高中低端的养老养生住宿设施、医疗服务设施等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保护区内开展针对养老养生市场群体的休闲游憩与健康疗养项目,如森林疗养、森林医学、健康讲堂、中草药园、生态观光、户外健身步道、山地疗养步道、自然观察步道等对环境影响较小的项目,另外保护区外也可以开展与养老养生相关的产业:养老服务、生态养生产品加工、养老养生商业配套等,而保护区内则可相应开展相关产业所需的原料支撑产业,如中草药种植养殖、各种林下产品等。
在自然保护区,开展养老养生产品,是生态旅游未来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凭借自然保护区宜人的自然养生条件,加之庞大的养生市场,养生产品开发规模小、建设力度不大,养生群体参与强度较低的活动,对游憩环境冲击小都为养生旅游开发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养生作为开发重点是一个新的探索与尝试,也为未来自然保护区的产品设计提供借鉴。
[1] 胥兴安. 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0.
[2] 周 波,方 微. 国内养生旅游研究述评[J]. 旅游论坛,2012,(1):40-45.
[3] 卢素兰. 森林养生保健旅游文献研究[J]. 林业经济问题,2010, (6):531-534+539.
[4] 杨 光,林 峰.生态养生旅游开发(下)[N].中国旅游报,2006-05-10(2).
[5] 肖光明. 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产品开发浅析——以鼎湖山生物圈保护区为例[J]. 旅游学刊,2001,(3):72-75.
[6] 鲁小波.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08.
[7] 吕华鲜.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开发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0,(3):256-260.
[8] 邸胜男,范珊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牡丹江市环城游憩资源评价[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19-23.
Developmental Analyses of Health Tourism Product in Nature Reserves——A case study of Daqingshan Nature Reserve in Inner Mongolia
ZHANG Chen-chen, WU En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rn about the environment and health. “High-Health Tourism” is becoming a new hot spot of tourism consumption. Nature Reserve, with its high-quality ecological base, could offer advanta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tourism products, when handling health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ecome the core problem of health tourism in Nature Protection. In this article, the Daqi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for protecting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forest health resources. It introduces three health products systems: health and cultural products, health care products and outdoor fi tness recreation products, and proposes a model consisting of health tourism region inside and area for residence outside, thus providing a new ide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ture reserves.
health tourism; nature reserve; tourism product
F592
A
1673-9272(2015)02-0041-03
10.14067/j.cnki.1673-9272.2015.02.009
2015-03-09
张琛琛,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乌 恩,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E-mail:wunen@bifu.edu.cn。
张琛琛,乌 恩. 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浅析——以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2): 41-43.
[本文编校:李浩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