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飞英
【摘 要】 让学生自主学习,关键是留有充分合理的学习空间,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学习空间是学习任务的恰当难度和灵活度,学习方法的合理运用,学习结果的汇报形式。创造是人在继承已有的文明基础上,对前人成果的革新与发展,对前人没有的东西的一种新的发明与创造。作为主体的人是富有创造性的,创造性是人主体性的一种最高体现。形象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起着突出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关键词】 语文课堂——焕发活力
【中图分类号】G6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1
“让小学语文课堂焕发生活活力”这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所追求的一种最美好的境界。如何焕发生命活力呢?我认为关键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核心问题就是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会创新学习,有赖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性空间”。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教学实践与启示:
一、教学过程——留有空间,注重发展
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以老师的引导转化为主线,以优化学生的学习结果为目标的学生自主参与的有效的学习活动。
(一)设计有一定思维空间的读练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关键是留有充分合理的学习空间,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学习空间是学习任务的恰当难度和灵活度,学习方法的合理运用,学习结果的汇报形式。老师在设计“读练内容”时,切忌滥、碎、浅,应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出有一定思维度的,内容度泛的,答案不划一的问题,让学生自读自悟,切实解放学生的思想。如教《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文,我没有在情节问题上兜圈子,一改常规教法,独辟蹊径,设置问题情景,主人公阮恒到底愿不愿意输血?试着从文中找出依据。这一问题学生无法简简单单地回答,必须对课文信息实行重组,把阮恒输血前“举、放、举”的矛盾心情,以及输血过程中的三次“哭泣”,三次“制止”的痛苦表情等,重点内容串联起来思考。于是,学生在信息重组中获得了新的信息,由于对输血的错误认识,阮恒在输血时痛苦加剧,然而为了不让医生停止输血,他一次又一次地竭力制止哭泣,他是心甘情愿为朋友献血。此刻,阮恒那颗纯朴、善良的心灵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学生。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就学生的思维、语言的发展而言无疑具有创新意义。
(二)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造是人在继承已有的文明基础上,对前人成果的革新与发展,对前人没有的东西的一种新的发明与创造。作为主体的人是富有创造性的,创造性是人主体性的一种最高体现。形象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起着突出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我在教学《猎人海力布》时,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然后,学生自己确定扮演的角色。接着,学生自由组合,研读课文思考如何表演海力布的故事,包括几个场景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学生在座位上试演,再互相研究评议。这时,我便接机提出要求;不必生搬硬套课本,在大体情节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就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各个方面有所创新。准备就绪,我便请学生当堂表演、交流。学生们的表演让我出乎意料,太精彩了!这种自编自演的自主过程,就学生的思维、语言的发展而言,更具有创新意义。
二、教学形式——整合优化,注重情趣
组织学生学习的相关因素很多,它涉及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涉及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基础及培养涉及学生情感基础等。教学活动形式的整合优化,就是根据学习过程的相关因素的相互联系,选择具有综合性、思维间距大、有情趣、有拓展性的最优化的学习活动。
(一)老师要设计形式多样、贴近生活的学科活动。如我在教《新型玻璃》时,在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做推销员,推销某种玻璃,能说得人人动心最好。这一活动的设计,要求学生把文中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作用,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尝试以推销员的身份,加上让人心动的话语进行推銷。这就是一个整合后的高能级的学习活动,活动形式富有挑战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
(二)老师要倡导“专题训练”的形式。所谓“专题训练”,即根据学习内容,组织指导学生以生活积累作为切入口,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广泛深入地搜集资料和信息,由学生或集体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最后让学生获得学习语文更广泛的空间和方法。如我在上《望庐山瀑布》一文时,先组织“赛诗会”,这种富有情趣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原有对“瀑布”诗句的积累,促使学生将课外阅读积累补充课内阅读,接着让学生学习组织“吟诗会”,使学生在读读诵诵中,体会诗的意境,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形成课堂教学的亮点,最后是布置举办“赏诗会”,要求学生收集有关诗句,欣赏诗句中诗人的想象意境。
课堂内教与学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中,老师可采用“情境创新”“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自主创新性的形式组织教学,强调人际互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在操作中学,在讨论中学,在发现中学,学生乐于参与,学得积极主动。通过,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不同差异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丰富了每个学生的主体人格。学生身上所体现出的团结合作,乐于实践的精神。正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要追求的一种人格特征。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