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旺林
【摘 要】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4版)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笔者以为:运用激励评价,发展学生个性;鼓励质疑争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主探究,发展学生个性等,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注重阅读;讲究方法;发展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4版)在“课程目标”中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真正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运用激励评价,发展学生个性
表扬赞赏的话语能让人如沐春风,给人以自信和内驱力。因此,教师正确运用激励性评价,赞美学生,尊重学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上,我经常这样鼓励学生:“你读得真好,继续努力,相信会有更可喜的进步!”“你提的问题连老师都没想到,是个小思想家!”、“你的回答有独特见解,我们应向你学习。”这样的赞美,充满人文关怀。在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下,大部分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不仅如此,我还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差异,尊重个性,让学生获得言论的自由,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场所。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在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后说说:自己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并讲讲喜欢的理由。大多数学生表示喜欢蔺相如,因为他顾全大局,机智勇敢;也有一些学生说自己喜欢廉颇,因为他知错就改,勇于认错;而有一位学生却说:“我喜欢赵王,因为他慧眼识英雄,是位伯乐,当他看到蔺相如才华横溢,智勇双全时,一下子给予重用,而且把他从一个小官提拔到比廉颇将军的职位还高,我喜欢他知人善任的优点。”我提出上述思考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动心动情,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也没有让我失望,他们认真思考,积极表达,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得具体清楚,展示了各自独特的个性。而在学生发表见解的过程中,少不了教师的点拨引导,赞美与鼓励,甚至在精彩处,师生致以热烈的掌声。当然,并非学生所有的言论,教师都应附和,作为老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如果学生提出的见解有悖于文本的价值观,教师应作好疏导,不能为体现个性阅读而否定了基本的是非观念。
二、鼓励质疑争辩,发展学生个性
“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辩,勇于解疑。实践证明:充满问题的课堂能呼唤学生问、学生议、学生辩,引领学生走向探索的境界。如在教学《司马光》时,我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沉着机智的品格,然后鼓励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课堂上有一位学生举手发问:“司马光为什么要用砸破水缸的办法来救小朋友呢?”面对这样问题,我不急于向学生解答,而是把问题抛向全班,组织学生展开争辩。于是我顺势引导:“同学们,假如你是当时和司马光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当中的一个,你还有更好的救人办法吗?”话音刚落,几只小手已高高举起。一位同学说:“找根竹竿让小朋友握紧,把他拉上来。”一些同学立刻反对:“我认为不可能,从课文的插图上看,周围没有竹竿,等你找到竹竿,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已经憋死了。”另一个同学说:“我认为大家一起用力把水缸推倒,水朋友就可以得救了。”此时班长站起来说:“我不同意,小朋友这么小,水缸那么重,怎么可能推倒它呢?何况大家都被吓哭了,哪里还有力气呢?”……课堂上的争辩异常激烈。而对于学生的诸多办法,我不是急于作出评判,而是让学生依据文本,认他们充分讨论,想想这些办法是否可行。当大家结合文本情境,课文插图和生活常识进行全面分析后,在争辩中达成共识:其他办法因为时间不允许,救人工具不具备等原因无法施行,只有司马光砸缸的办法是最简单可行的。我想,这样的教学不是强加给学生一个现成的结论,而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自读自悟,发表见解,充分交流,在不断否定的过程中,形成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体现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在阅读中发展学生个性。
三、培养自主探究,发展学生个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自主探究,在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从而张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放映电影《小英雄雨来》,结合其中的主要情节,讲述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著名的小英雄雨来的动人故事。引导学生谈观后感。大都学生发出对雨来的由衷赞美。有的说:“雨来机智勇敢,好样的!”有的说:“雨来临危不惧,英勇善斗,是抗日小英雄。”但有一位同学说:“雨来蛮横刁钻,是个不听话的孩子。妈妈不让雨来耍水,怕出危险,可雨来却不听话,妈妈追雨来,可雨来却扎进河里让妈妈抓不到。”面对这位同学的看法,有的同学不赞同,有的小声发出议论,有的双眉紧锁……此时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深入文本,寻求答案。学生通过深入探究学习,争论质疑,互相启发,形成深刻认识:雨来由于“不听话”才练就高超的游泳本领。他调皮可爱促使他有机智灵敏的性格,对妈妈的“叛逆”正也表现在与鬼子英勇善斗上,总之,雨来是一位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如此一來,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愉快,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维发展水平。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在语文课堂中注重阅读,讲究方法,就能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发展学生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