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浅析

2015-12-18 13:31:32盛玉祥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31期
关键词:毕业生院校高职

盛玉祥

【摘 要】 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今天,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是了解学生就业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就业率的提高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影响,除了社会的外在因素,学生本身的就业能力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学生的就业率水平。

【关键词】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1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社会的外在因素以及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这一问题也波及到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群体。所以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各高职院校深思的迫切问题。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专项就业政策促进其就业,但高职生作为社会新增的就业群体,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其影响很大。对于高职生自身而言,他们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有望更好的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具体内容

就业能力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从传统意义上讲,学生的就业能力不单纯指智力的专项技能、而是包含智力因素在内的情商因素和职业生涯规划、社会适应等能力的全面综合。教育部高教司在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中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敬业精神、专业技能、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信息获取和管理技能等企业所重视的可雇佣能力是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方面。

二、高职院校作为学生的培养基地,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了促进高职毕业生更好的就业,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就业扶助政策,做为高职学生培养基地的高职院校,在培养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应积极做到以下几点:

1.应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灵活务实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方向

要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需要为依据,根据学院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纠正只注重现有师资,忽视市场需要的倾向。同时,要将就业状况作为专业设置及其结构调整的依据,对连续5年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专业应中断或停止安排招生计划,对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应予调整。要把重点放在专业建设上,转变过去那种把专业理解为固定化课程、规格统一、批量培养的观念,强化其作为课程组合或课程模块的概念,更多地体现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适性、灵活性、务实性等特点。

2.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为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真正掌握顶岗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传授知识与实践动手操作有机结合,使学生积累岗位工作经验,达到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岗位要求。

3.根据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特点改革教学

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要按照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强调以能力为本,以应用为目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通。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意及时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相关内容。

4.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组织的科学性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和兴趣,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用灵活的课程管理制度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

5.与企业合作实现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

以培养高技能才为目的,紧密围绕本专业的岗位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校内项目技能训练、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技能训练体系,并通过多种途径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基地。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高校也应强化高职生的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要从根本上坚定学生的理想和信念,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倡导诚实守信。要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为他们的素质拓展提供服务,通过各种活动加强学生个人气质、能力、品格等各种要素的训练,提高人文素养。

2.加强就业心理素质教育。

要尽早地、系统地进行就业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尽早树立良好就业心态、完美就业心理素质,及时辅导毕业生应聘、面试的心理技巧,提高其应聘和面试的成功率。并帮助其正确进行自我认识与评价,正确定位,进行自我设计,增加从容就业、竞争成功的机率,形成稳定良好的就业心理。

3.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加强社会实践教育。

大学生社团在配合学校实施能力本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营造职业氛围、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载体。要体现团组织在帮助大学生成才工作中的综合效益和完整价值,以培养优秀大学生作为工作的重点,从而带动一大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大学生群体茁壮成长。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面向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克服困难、公关技巧等能力,以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

三、就业问题还需要毕业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应做好以下几点。

1.转变观念,适应社会。

学生就业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己是大势所趋。因此,毕业生应尽快适应形势的变化,转变观念,接受“自主择业”的挑战。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学习,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早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增强求职的竞争能力和实际效果。

2.应面对现实,准确定位。

毕业生要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准确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正确对待高职高专学生就是要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的客观现实,根据所处的择业环境,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进行切合实际的选择,才能客观实际的确定自己求职的方向和目标,才能科学合理的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才能找到适合发挥自己优势的工作岗位。

3.调整心态,正视挫折。

由于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关键阶段,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竞争中,遇到干扰和障碍,碰到挫折和失败在所难免。对于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及容易产生急躁心理和心态失衡。因此,在平时就应该养成良好的求职心态,确立“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观念,增强抵御挫折的能力。

4.勇于竞争,自主择业。

毕业生要懂得,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就是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唯有通过双方的选择,优胜劣汰才能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养成风险、自信、自主、进取的良好意识,消除惰性心理和自我封闭、害怕风险等不良心态,克服依赖心理,掌握择业主动权,敢于和善于推销自己。

5.迎接挑战,积极创业。

当前,毕业生自主创业已成为重要的就业方式。大力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和人格,要树立创业观念,掌握创业理论,学到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才能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创业,高质量地解决社会就业问题。

就业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又是有前途的,社会对高职毕业生有很大的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企业会企业会越来越重视高职人才,也让更多的高职毕业生在就业道路的曲折性与前进性中找到自身的定位找到理想的职业。

参考文献

[1]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

[2]谢志远.关于培养大学生就業能力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0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新华社,2010

猜你喜欢
毕业生院校高职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