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就业困难人员及其职业指导

2015-12-18 13:31:32曹树江濮志俊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31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困难毕业生

曹树江 濮志俊

【摘 要】 如今,随着我国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也与日俱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大学生就业群体中存在着一群困难群体,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这个群体的就业问题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做好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职业指导不失为一条有效渠道。在就业服务工作中,作为劳动资源需求和供给双向选择的桥梁,职业指导是其重要组织部分。就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及对其的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本文作了浅论。

【關键词】 高校就业困难人员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2

一、关于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及其成因

所谓“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即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难于获得有利地位而无法顺利就业的群体。而分析其困难的原因,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大体来说,不外乎如下几个因素,即经济背景、家庭、个人、社会关系等。家庭经济困难、择业期望值过高、就业综合能力比较低以及女生和残疾毕业生群体等,这些都属于高校就业困难群体。

要更好地解决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就需要挖掘其就业困难的原因。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包括困难群体自身就业期望值高、综合素质欠缺以及心理能力弱等。归结这些就业困难群体形成的原因,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即即社会就业环境、学校就业因素、以及毕业生自身素质。

(一)社会就业环境

社会大环境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市场供大于求。

1999年全国高校扩招,此后这么些年以来,高校毕业生的人数迅速增加。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就业市场则逐渐趋于饱和状态,这种供求不适应在客观上增加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部分用人单位缺乏科学有效的选才标准。

高校毕业生在毕业求职时,总是遭遇用人单位的各项苛刻要求,如有的用人单位片面强调工作经验,有的单位存在性别歧视,有的单位还有生源地域限制等,这些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毕业生造成就业困难。

三、职业指导理论研究较浅。

职业指导本来应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现实情况是,目前,我国的职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业指导缺乏对其规律性和根本性问题的研究,更缺乏就业理论指导的系统性研究。

(二)学校就业因素

社会各种因素会造成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学校层面也有一些制约因素造成了学生就业困难。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不合理,供求错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误区以及“职业指导”的培养方式存在误区。除了上述三点原因,还有职业指导队伍建设薄弱。另有一些高校,校内的职业指导机构不够健全,其队伍构成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低,难以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产生较高质量的影响。

(三)毕业生自身素质

从毕业生自身角度分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也有其自身的因素:

1.自我认知不足,期望值高。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大学生往往自我评价过高。但与此不适应的是,其心态浮躁,盲目攀高,职业认识又比较肤浅,就业观念也不够开放,他们往往不能全面认识和定位自己,因而错失就业机会。

2.毕业生素质能力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匹配。目前大部分学生其实相当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思维狭隘,缺乏创新性,而且其表达能力也不够充分等,这些因素也导致其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不战而败。

3.社会阅历不足。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生了解职业和参与社会实践的途径和机会都不多,这也造成了其缺乏对正式职业规范的了解。对于非正式职业规范,他们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受此影响,对于影响择业的因素,大学生也往往无法全面、正确地认识。

4.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据有关调查,超过六成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没有明确目标。对于他们自身适合从事的职业和行业,大学生往往缺乏判断力,这种缺乏也导致他们对就业产生恐慌和盲目心理。

5.缺乏择业主动性,有比较严重的盲目依赖心理。在择业市场上,大学生不能有效地主动参与市场,在市场中主动“推销”自己,还盲目地寄希望于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这样就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

二、关于职业指导

19世纪末20世纪初,“职业指导”的概念第一次由美国科学家帕森斯提出。“职业指导”概念的含义主要为帮助求职的个体更清楚地对自己、对职业产生更多更良好的了解,以帮助他们正确地选择职业,实现入职匹配。

目前,对我国的高校职业指导的理解,不妨从以下方面来进行:

职业指导的主要做法应该是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信息,同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咨询和服务。对于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尤其应该多多给于帮助。

一言以概之,高校的职业指导即帮助学生对于当前就业状况和社会人才需求有所了解,对于有关人事与劳动政策法规要熟悉,进而提高其职业能力。之后,要结合市场人才供需情况,进一步为求职者提供各种就业服务如咨询、指导和帮助等,以帮助大学生实现入职的合理匹配。

三、加强对高校就业困难人的职业指导

(一)明确高校就业困难人员的困难类型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分类及特点如下:

1.经济困难型

经济困难型就业困难群体大都来自边远农村、城镇低保或是单亲或孤儿,也有的由于家庭变故而导致家庭经济困难。总之,他们几乎根本没有经济基础,在择业时他们首先需要考虑到就业成本的问题,只能自身奋斗,因此,在择业区域和范围上就会受到限制,这就造成了其就业困难。

2.生理缺陷型

高校毕业生中还有部分学生存在着生理缺陷,他们或者由于自身相貌,或者由于身体缺陷、性别因素受到了社会的歧视和排斥,这也给他们的就业造成了困难。在择业时上述因素给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因在就业中,这部分人处于劣势地位。

3.心理困难型

有些大学生做事比较保守、不果断,他们会因种种原因产生信心不足、焦虑、怯懦等心理状况,在就业竞争中,他们胆怯,甚至不敢参与。在择业中这部分学生总是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无法很好地向招聘单位充分展示自我,就业机会也往往因此失去很多。

4.学业困难型

高校毕业生中还有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而且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在毕业就业时遇到困难。由于学业成绩差,这类学生补考、重修课程严重,无法达到学位授予要求甚至无法毕业证和学位证。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不得不被动放弃,他们也便成为就业困难群体的一种。

5.女性就业困难型

在招聘中性别歧视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等原因,很多女生面对用人单位在招聘条件里直接标出的“只招男生”的字样,她们会产生自卑的心理,从而导致女性就业群体的就业难的情况出现。

(二)优化职业指导队伍结构,开展职业指导教育

目前,很多已经就业的毕业生也未必完全实现了他们的初衷。有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有的专业对口但自己不感兴趣,有的企业及所在的城市自己不满意,等等。为了让高校毕业生生对自己的职业有比较准确的定位,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想有明确的认识,以便在找工作时能给自己进行合理定位,很有必要在其求职前对其开展职业指导教育。

总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在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难的局势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就业困难群体,应该积极地通过职业指导引导和帮助困难群体走向就业、创业之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从高校职业指导的视角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指导对策[J].文资.2010,1:232-233

[2]守等.当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J].工程学院学,2011,9:44-47

[3]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帮策研究[J].林工程技范学院学,2012(2):36-39

[4]林.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及其路径选择[J].学院学.2012.05期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困难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选择困难症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有困难,找警察
小说月刊(2014年11期)2014-04-18 14: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