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
【摘 要】 近几年来,古筝课程在我国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古筝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各类学校中得到广泛推广,但是,在古箏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因此,教师必须针对这些误区找相应的解决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古筝课程的学习效果。本文主要就古筝当前古筝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对策。
【关键词】 古筝;初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01
1.前言
古筝在我国拥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在历史中以“筝”为名称,是在现代教学中才将其称之为“古筝”,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优雅演奏方式在种类繁多的音乐艺术中独树一帜,受到了很多学者的喜爱。学习古筝演奏可以有效提升学者的音乐知识,锻炼学者的对音乐的韵律感,还可以陶冶学者的情操和个人情趣,提高学者的艺术修养。
2.现代古筝初级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2.1古筝教学过程中忽略了集体协作
与传统的集体教学有所不同,古筝教学大部分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这种传统教学方法虽然可以让教师能够用心的教一位学生,学生也能更专心,但是却需要花费教师很多的精力,并且这种将学生孤立出来进行教学的方式,还会对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造成影响,致使很多学生独自演奏时表现得非常出色,但进行集体演奏时便会手忙脚乱,无法与其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缺乏合作技巧,无法在合奏中自我调整,进而对演奏的效果造成影响[1]。
2.2教学中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
表现能力是演奏乐曲的灵魂,尤其对于古筝演奏而言,演奏者在音乐上的表现能力直接影响着演奏的实际效果,一个优秀古筝演奏者必须具备超强艺术感染力,让听众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在现代的古筝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古筝教学都更加注重演奏技巧教授,而忽略学生表现力的培养,致使学生虽然能演奏音乐,但音乐中却没有感情。
2.3演奏音乐文化内涵得不到明确
古筝是一种视听艺术,属于抽象概念音乐艺术,每一个作品都会存在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表现手法也会因人而异,部分乐曲比较欢乐愉快,部分音乐则比较悲伤哀婉,因此,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将音乐的内涵义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绪仔细的讲解给学生听,不止要让学会学会基本的技巧演奏,还应该从心理上了解作用想要表达感情,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熟悉音乐的旋律,进而发自内心的进行表演,将音乐作品的内涵表达出来。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大部分的教学者却未能做到这一点,只是将演奏的方法教授给了学生,学生学会了演奏但却没有理解作品的真实意境,无法真正的掌握作品的旋律、演奏速度、节奏以及力度,缺乏对音乐作品的分析鉴赏能力,让学生的音乐演奏成了一种机械化的演奏,而没有情感的表达,对于学生感知能力培养造成很大的影响。
3.古筝初级教学方法渗透优化的策略
3.1加强培养学生的表现力
演奏者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力对古筝演奏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学生在学生古筝的初级阶段,教师应该注重其音乐表现力的培养(1)确保古筝演奏技巧的正确性。演奏的准确性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对音乐作用的音准、节奏、左手按、颤、滑、揉等方面的技巧进行全面的掌握并正确运用。(2)教会学生把握音乐的流派,不同曲风的音乐作品,其表现手法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各个音乐流派的表现特点进行把握,这个把握的重点就在于学生对左手按弦手法的运用,这需要靠学生自己对音乐的感觉,也就是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对作品内涵和意境的了解。(3)学生在古筝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看一些与人文思想相关的书籍,拓展自身的视野,提高自己在音乐艺术方面的素养。(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对肢体语言进行合理的运用,在其举手投足之间将音乐的美感表现出来,让观众从心灵上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3.2明确音乐作口的内涵
对于古筝的初级教学而言,让学生学会古筝的演奏技巧虽然非常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讲解,古筝乐曲大部分都是编曲者心理活动的表达,可以将其说成是一种抽象的个人感受。(1)在古筝的初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作品的内涵和情感表达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音乐的内涵,并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想象作品的意境,再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走入意境,对作品进行意象化,二者互相交融,将演奏的指法、曲谱及表演者的心境进行结合,这样才能将作品完整地演奏出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染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2]。(2)在古筝的初级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让学生在古筝技术训练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而是应该要求学生掌握演奏的技巧,并对演奏技巧进行规范化的训练,以提高演奏的效果。学生熟悉了演奏技巧之后,再将古筝音乐的内涵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把握音乐中的人文背景和风格特点,对古筝音乐进行深层次的了解。
3.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在古筝的初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特性,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演奏中融入自己的个性元素,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进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2)如果学生对于音乐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师应该给予鼓励,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古筝,采用鼓励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音乐演奏中融入自己的风格,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3)让学生拥有足够的想像空间,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像,让学生将音乐当成自己思想意识中的一部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品味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3.4完善古筝的教学方法
正确的教学方法对于古筝教学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学生每次进行练习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明确学生练习需要达到的程度,而不是只要求学简单的练习几个曲目,或对相同的曲目进行反复的弹奏。如在学生进行弹奏之前,让其先对演奏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指法和弹奏技巧进行构想之后再进行演奏,让学生将思想和肢体进行统一和协调,以正确的方式进行多次练习,如果学生弹奏方式不对,教师应该立即进行纠正。
4.结束语
总之,在古筝初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明确古筝音乐文化的内涵,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让学生接受到系统性的古筝教学,为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增加学生音乐表现力和感知能力,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想法,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古筝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曾玉珍.古筝教学边际能力培养浅析[J].艺术教育,2015,11(5):107-108.
[2]杨妍,赵雪晖.浅析新时期古筝音乐的发展与普及[J].2013,31(135):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