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实验兔眼刺激性试验研究
周艳艳丁琦伍锡栋余华
(江西省药物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29)
摘要:[目的]观察给予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对实验兔眼所产生的刺激性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实验兔眼刺激性试验,在给药前、给药期间、停药后1、2、4、24、48 和72小时,双眼滴1%荧光素钠并用裂隙灯对家兔双眼角膜、虹膜、结膜进行观察,对损失程度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经眼给药后对实验兔眼角膜、虹膜、结膜等均无刺激性,各组平均积分均为0。[结论]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对实验兔眼无刺激性。
关键词:苄达赖氨酸滴眼液新西兰兔眼刺激
白内障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要致盲眼疾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除了进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外,以往药物治疗疗效一直不突出。苄达赖氨酸滴眼液为新一代醛糖还原抑制剂,对多种类型的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为了观察其用药安全,我们参照国家SFDA颁发的《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药、天然药物局部刺激性和溶血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对家兔进行了多次给药的眼刺激性试验研究[1-5]。
1.1实验材料
1.1.1药物
苄达赖氨酸滴眼液,0.3ml/支,由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131102。
1.1.2实验动物
实验动物:新西兰兔,普通级,2.0-2.5kg,5只,3只雌性,2只雄性,由上海市松江区松联实验动物场提供,合格证编号:2007001103073,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沪)2012-0011。
1.1.3实验仪器
LYL-Ⅱ裂隙灯显微镜:凤凰光学仪器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1.2实验方法
(1)给药前检查
试验前24h对每只动物的双眼用1%荧光素钠进行检查,有眼睛刺激症状、角膜缺陷和结膜损伤的动物不能用于试验。
(2)给药方法
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组实验兔左眼滴入苄达赖氨酸滴眼液2滴,然后轻合眼睑约10s,右眼滴入0.9%氯化钠注射液2滴作空白对照,然后轻合眼睑约10s。每日3次,每次给药间隔为4h左右,连续给药28d。
(3)观察方法
每天给药前以及最后一次给药后1、2、4、24、48和72h,用双眼滴1%荧光素钠并用裂隙灯对眼部进行检查,观察结膜、角膜、虹膜和其他损伤,并按表1进行评分,并在试验前24h内和最后一次给药后1、2、4、24、48和72h对兔眼部拍摄照片,由于动物给药前24h内已经进行眼检查,首次给药前当天不检查。将每一个观察时间每一动物的眼角膜、虹膜和结膜的刺激反应分值相加得总积分,将一组的积分总和除以动物数,即得最后分值。按表2判断其刺激程度。
表1 眼刺激反应评分
表2 眼刺激性评价标准
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及0.9%氯化钠注射液对实验兔眼结膜、角膜、虹膜等无刺激性,各组平均积分为0。结果见表3、图1及图2。
表3 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实验兔眼刺激试验评价结果表(n=5)
图1 苄达赖氨酸滴眼液1h 图2 0.9%氯化钠注射液1h
苄达赖氨酸滴眼液为醛糖还原抑制剂,醛糖还原酶能促进人晶状体的葡萄糖和半乳糖还原成难以渗入细胞膜的醇类,并吸收细胞膜外水分进入晶状体,使晶状体蛋白纤维膨胀、结构紊乱、改变透光性从而形成白内障。苄达赖氨酸滴眼液通过局部滴眼能进入眼组织和房水,并在晶状体内浓集,有效地抑制眼内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延缓白内障发展的进程,达到预防或治疗白内障的目的[3,6]。本实验进行多次用药后眼刺激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对实验兔眼结膜、角膜、虹膜等均无刺激性,各组平均积分均为0。苄达赖氨酸滴眼液对实验兔眼均无刺激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实验及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5.3.
[2]《中药、天然药物刺激性和溶血性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5.3.
[3]严汉英.抗白内障新药苄达赖氨酸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9,18(4):240-243.
[4]徐丽瑛,王丽华,余华,等.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兔眼刺激试验研究.科技广场,2010.10:118-119.
[5]Liao J,Liang WZ,Tu GS.l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eleven tertiary alksloids decumbens[J].J Chin Pharmcen Sci,1995;4(2):57.
[6]查仲玲.抗白内障新药——苄达赖氨酸滴眼液[J].新药介绍,1998,1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