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宁,李炳昌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
传统村寨旅游开发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雷山县西江苗寨为例
孙 宁,李炳昌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
随着我国传统村寨旅游开发浪潮的掀起,传统村寨在旅游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传统村寨旅游开发也存在着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景区内部形成同类竞争、当地村民参与程度低、旅游收益分配不均、村寨旅游环境遭受破坏等问题。通过对贵州省雷山县西江苗寨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相似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加强政府部门监督、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调整利益分配格局等对策,以期促进传统村寨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寨;旅游开发;西江千户苗寨;建议
传统村寨是一种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其具有的历史、文化、艺术与美学价值等,使之成为国家历史文化遗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传统村寨,完善相关的旅游环境,做好传统村寨的旅游开发,能够直接起到延续历史文脉、保持乡村特色、保护旅游资源的重要作用。然而,今天传统村寨的旅游开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牺牲自身特色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从而导致村寨环境资源遭受较大的破坏,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传统村寨旅游开发的进一步发展,是村寨开发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贵州省的雷山西江苗寨是近年我国传统村寨旅游开发比较成功的一个典型案例,以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开发现状为例进行研究,深入探讨其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对进一步探讨我国传统村寨旅游开发及其对策具有借鉴意义。
西江千户苗寨地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境内,距离县城雷山36 km,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市35 km,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60 km。苗族历史上历经5次大规模迁徙,西江苗寨是苗族第三、四、五次迁徙陆续到达的集结地。西江苗寨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组成,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苗寨,现有户籍人口1 460多户,近6 000多人,苗族人口占99.5%,“千户苗寨”由此而来。
西江千户苗寨地处河流谷地,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上游地区开垦出来大量的梯田。由于受到地形限制,当地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上千户吊脚楼跟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十分壮观。在西江,村民们按照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在每个村寨的坡头都种植了成片的枫树林作为护寨树,成为西江重要的自然景观之一。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苗族村寨,西江千户苗寨有着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苗族建筑、服饰、银饰、语言、饮食、传统习俗在这里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延续。传统的农耕文化、优美的苗家风光和独特的苗族文化吸引了国内外的众多游客。
1982年,西江被贵州省列为农村旅游开放区,在1987年确定为贵州东线的民族风情点,在2005年,西江被评选成为中国民族博物馆西江千户苗寨馆。2008年,贵州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召开,西江苗寨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景区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景区景点的增加、宣传力度的提升,西江的游客量迅速增长。根据西江旅游公司的统计数据,2012年西江的旅游总人数达到231.4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2.36亿元,同比增长29.83%。其中,省内游客以贵阳、黔东南、遵义地区为主;省外游客以湖南、湖北、广东、浙江、山东、重庆、上海等地为主;国外游客占游客总数的0.5%[1](2011年)。2014年“十一”黄金周前后,前往西江苗寨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2.1 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当前对西江千户苗寨的旅游开发还停留在以观光度假为主,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层次不高。旅游公司对于村寨的旅游开发主要是开设景区酒店、经营餐厅、开展特色歌舞表演等方面,没有形成产业链,也缺乏创新性。游客在景区体验到的不是原汁原味的当地特色,大多都是经过旅游公司“包装”再展现给游客,因而缺乏对游客吸引力。加之景区开发不成熟,景点分散,相互联系不紧密,大部分游客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村寨停留时间不长,没有真正体验到当地苗家生活和文化。根据实地调查发放的问卷数据显示出35%的游客在西江的游玩时间为1 d,59%的游客在西江的停留时间为2~3 d,只有6%的游客停留3 d以上。
2.2 景区内形成同类竞争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当地部分村民通过经营“农家乐”、房屋出租、家庭旅馆、旅游纪念品等旅游经营增加收入。但是,随着同类经营店铺的增多,景区内部产生同行业恶性竞争。根据调查,2010年西江景区内苗王酥店铺只有3~4家,而到2013年增至12家左右;景区内客栈旅馆由当初的几十家增至现在的160多家。由于游客可选择的范围较多,因此,很多店铺生意不如以往几年,淡季尤甚,很多店铺以旺养淡。此外,许多店铺经营的产品缺乏苗族独特性,当地特色文化在商品化后难以保持原有的文化成分,很多产品在其他地区的村寨、古镇等景区中也可以买到,使得游客的消费需求减少。
2.3 当地村民参与程度低西江千户苗寨景区的开发和管理主要是以政府和旅游公司为主导,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当地村民没有过多参与到景区的开发、规划和管理中。在对村民的走访调查中发现,村、支两委充当的是临时性协调机构[2],大部分村民,尤其是年龄在45岁以上的村民认为开发和管理是政府和旅游公司的事情,与自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持一种随意的观望态度;而20~45岁的村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主体作用,但是不知道通过何种方式参与进来。在游客观光旅游过程中,村民们与游客之间的也缺乏互动交流,没有把苗家热情好客的一面很好的展现在游客面前。
2.4 旅游收益分配不均当前,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收益的主要获得者是西江苗寨旅游公司,村民从西江景区获得的收益只有门票收入的15%。旅游公司和当地村民的收益分配不均也是导致村民对参与开发保护西江苗寨景区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从调查中发现,虽然西江苗寨景区的发展提高了村民家庭的人均收入水平,但是大部分的村民对西江景区现在的收益不满意。一方面是大部分村民认为15%的分配比例偏低,应该提升到18%~20%;另一方面只从门票收入中进行分配的制度不合理,比如博物馆和表演场地等其他经营性项目的收益也应进行适当的分配。此外,在西江景区的开发经营过程中,村民和村民之间的收益也存在很大差别。平寨村和也东村分布于商业街周围,村民通过经营“农家乐”、家庭旅馆、餐饮以及房屋出租等方式可以获得较高收入。东引村和羊排村位于寨子的西部山头上,是千户苗寨夜景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村寨远离商业区,村民通过旅游经营获得的收入比较少。村民之间收入失衡,从而导致村民们贫富差距较大,长此下去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有些村民心中产生不满情绪,对自己家建筑物的维护也会很随意,这样会破坏村寨的整体美观,也不利于旅游资源的保护。
2.5 村寨环境遭受破坏在传统村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状,村寨中居民的保护意识不强,很多都是先开发后保护,加之相关的保护资金往往也很难到位,保护工作往往无法真正开展,从而致使传统村寨开发后,遭受严重损害。另外,随着我国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旅游业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在这股热潮的推动下,到传统村寨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随之,他们对传统村寨带来的实际破坏,也就变得越来越严重。
在调查中,70%以上的村民表示西江景区开发后对他们的影响程度很大,一方面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视野阅历也得到拓展;另一方面外来游客和文化也对景区产生了很大冲击。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随着景区知名度的上升,游客量剧增,穿寨而过的白水已经不复以往的清澈。以前,当地村民还可以在白水河里游泳,而现在白水河的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河水的排污治理也提上日程。此外,由于规划和管理不当,乱搭乱建现象在景区内部普遍存在,新建的房屋因为过高而遮挡住后面的建筑物,破坏了村寨的整体美观和协调。随着景区的深入开发,部分田地被征收,当地市场上很多的蔬菜瓜果都是从其他村寨、县城和凯里市运送进来,从而造成西江整体物价偏高,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
3.1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传统村寨是历史赋予的宝贵财富,应该对其进行珍惜与保护。早在1986年,我国国务院就开始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中,首次涉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问题。到了2002 年,我国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首次以法的形式真实确立了历史文化村镇在我国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具体地位。一年之后,我国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又联合公布了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无疑极大地促进了传统村落的具体保护工作[2]。国家已经在法律方面,对传统村寨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保护,但如果想要进一步的加强保护的力度,无疑还需要在完善法律方面下功夫[3]。
3.2 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传统村寨在发展中处于弱势状态[4],因此,在传统村寨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中必须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作用,加强自身作为。一方面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对旅游公司的活动行为,政府要给予监督和指引,引导他们对景区进行合理规划,注重资源保护,避免盲目开发和不当利用;另一方面,政府应当在旅游公司和村寨村民中起到桥梁作用,加强村民和旅游公司之间的交流沟通,倾听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要服务群众,传达群众意见和建议,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景区的开发发展中,促进传统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3.3 开发特色精品旅游产品由于旅游开发和外来文化、生活习惯的影响,传统村寨的语言、服饰、文化中的特色在渐渐消失,而这些正是吸引游客前来游览观光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对村寨的民俗文化进行深度开发,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每年固定的时间村民们都会举办应时的民俗活动或者当地仪式,这些在游客看来是很神秘奇妙的,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每年农历11月,西江苗寨会迎来苗族新年,整个月都在节日欢庆中,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2013年,在西江景区前来旅游的新人举行了苗族婚礼。由此可见,在传统村寨的开发中应该加大对民俗节日的开发,使游客也能参与到其中,而不仅仅只是在一边围观而已。此外,传统村寨的歌曲、舞蹈、节日庆典等也可以制作成旅游产品,这就形成每个村寨的特色纪念品,不会像其他旅游产品“遍地开花”。
3.4 调整利益主体的分配格局传统村寨作为一种传统的人居空间,其建成之初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居住,村民是村寨的主要因素。村寨旅游是景区与居民生活区结合的最为紧密的旅游形式[5], 因此,作为村寨主体的村民应当积极参与到景区的开发建设中来。而合理的利益分配体制则是西江旅游资源开发是否可以持久的关键。以政府牵头,把旅游公司和西江村民集中在一起,构建利益协作组织[6],旅游公司以资本入股、西江村民以村寨实物参股,以股份的形式把西江旅游资源的主体和受益群体包括进来。其目标是实现旅游收益的合理分配,提高村民的收益分配比重,提高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村民也可以参与到相关的民俗活动或者歌舞表演等有关活动中,从而获取收益,以此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
3.5 管理和保护并重传统村寨旅游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景区内相关从业人员的培养,创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人员队伍,进而提升整个村寨村民的素质,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专业管理人才,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合理规划村寨景区建设,加强对景区物资和文化、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管理,让资源保护的观念贯穿旅游资源开发发展始终,在此基础上加深对村寨旅游资源的开发,推动村寨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同步可持续发展。
传统村寨往往拥有着极为璀璨的地域文化,其更是历史的微缩景观,无论是在历史、艺术方面,还是在美学、建筑方面,甚至在具体的人类学方面,传统村寨都具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一种必须对其进行保护的珍贵历史遗迹,对于这样的传统文化建筑,就必须要对其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对传统村落旅游的合理开发能够直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能为保护传统村寨带来保护资金,促进对其的保护,从而形成一种较为合理的循环机制,使各地的传统村寨都能够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促进传统村寨的永续性发展。
[1] 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江千户苗寨景区总体规划[R].2011.
[2] 李炳昌.民族文化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雷山西江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77-79.
[3] 马耀峰,宋保平,赵振斌.旅游资源开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159-160.
[4] 吴大华,杨昌儒.生态环境与民族文化专论[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9:376-377.
[5] 张晓明,张静.江西婺源古村落旅游开发问题与对策探究[J].农业考古,2010(3):269-271.
[6] 伍先福,谢雄辉.古村落旅游开发中的利益主体协作问题研究——以湖南岳阳县张谷英村为例[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3):323-326.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Village Tourism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A Case Study of Xijiang Miao Village
SUN Ning, LI Bing-chang
(School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set off a wave of tourism in China, traditional villages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ourism. However, because of various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t factors,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For instance, single tourism products structure, congener products competition within scenic spots, low rates of local villagers to participate in, unequal tourism revenue distribution and village tourism environment is destroyed and so on. Through study on similar problems which appeared i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Xijiang Miao Village in Leishan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urther consummate the correlation laws,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f government departments, develop the special tourism products and adjust the interest distribution pattern, etc.,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Traditional village; Tourism development; Xijiang Miao Village; Suggestions
贵州省教育厅2011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1GH027)。
孙宁(1989-),女,安徽蚌埠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源与房地产估价研究。
2014-12-15
S 181.4;K 928.5
A
0517-6611(2015)04-1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