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名芳
(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
崔名芳
(安徽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效,必须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提升个体对知识的接受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育人的功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中国国情和现实情况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指引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人类社会发展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认清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中面临和潜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在学习和工作中给自己准确定位和规划,塑造社会所需的有用之才。这既是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高度重视和重点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党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本文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认识。
(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深度不够,对该学科的应用性理解不够,导致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偏见
首先,大学生作为独立思想的个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偏差——非主课,与现实社会需求关联性不强。这应归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认知特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政策性,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潜移默化的长期的知识积累过程,与英语、计算机等课程相比,其功效性体现的不是很直接和具体,它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更多地体现为“润物细无声”,使人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升华。大学阶段是学生向社会过渡的特殊时期,毕业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深造和就业,无论是哪一方面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课程,甚至英语、计算机等实用性强的课程分数或掌握的技能直接挂钩,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选择过程中显现出潜藏的功利化倾向,认真学习在他们看来作用比较大的学科,对一些理论课表现为应付,选课和上课的目的不明确,只是为了拿到学分,甚至于上课只是去应付老师课上点名。其次,有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产生抵触情绪,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当现实与他们所构想的社会产生分歧时,更容易被一些负面因素和一些不良风气侵蚀,由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抵触和排斥的心理趋势。另一方面,西方多元化思潮从未放松对我们国家的侵蚀,使缺乏社会经历的部分大学生思想很容易受到冲击和波动,加上大学生对政治生活的认知缺乏长远和理性的目光,很容易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认知的直观化、浅表化和社会评价的功利化,对政策和执行力产生怀疑,进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宣传的理论和思想也一并产生怀疑,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无非是大话和空话,唱高调而已,在思想认识上走了弯路。再次,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不系统,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辨识上容易迷失。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前都接受过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教育,但基本都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范畴内,大部分学生的理论知识来源于书本和课堂灌输,并未消化将其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还未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谛。所以当受到社会中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时,有的学生对现实产生困惑,理想、信仰发生动摇甚至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上产生模糊和错误认识,容易被眼前的、具体的事件蒙蔽了眼睛,很难从整体上探求某件事情背后隐藏的真实原因,产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认知假象,这种存在着欠缺的认知结构,必然成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障碍。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密切,对热点、难点及疑点问题的针对性不强,依照传统教学模式照本宣科,不能满足大学生求知和解惑的思想需求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大学生在理论上接受,在现实中感悟,在思想上升华,对知识的接受和学习达到理性认识的高度,从而学会用理论解决现实中的复杂问题。但在教学中往往缺乏对现实问题在理论上的具体阐释,很容易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的脱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迷茫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很多学生不能真正领会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涵和精神,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方法论来切实地指导人生观和世界观,达不到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教学中,教师拘泥于完成教学任务,无暇顾及学生个体的接受程度
一门成功的课不在于讲授了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从中领悟到什么道理,学会了什么样的方法论。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质量也不能仅限于完成教学任务,也需注重课堂的教学质量。但目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固定,使得教师们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疲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学生个体的思想认识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教师就像是演员,学生为观众,一个再好的演员总是重复一种表演方式和表情,时间久了也会失去新鲜感,因而课堂也失去了活力。这种弊端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显得尤为突出,使人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空话多,与学生实际关心的问题差距较大,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师生之间不能形成良性互动。
任何教学必须要富有感染力(包括内容、方法和模式等)。要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感染力,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需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把握课程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把学生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大学生思想的唯一标准,而应该是是否达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的是“培养大学生不可动摇的思想信念,在这种精神生活中是思想与劳动、知识和积极活动相汇合的领域”,这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不仅要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前沿知识,还要注重应用性,要求教师不局限于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将这种思想知识的传授寓于行动之中,使学生在无形中主动接受思想教育,提高思想认知的高度。其次,需要教师在教授内容上注重把握重点、难点,突出时效性和现实应用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流水账式地照本宣科,使大学生在短时间内“吃”透感兴趣的、困惑的、与现实联系密切的问题,领略时代精神的内涵,把握社会发展的主线,对一些模糊的概念和问题进行更好的深入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意识上的反映。时代不停的变化,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及着重点也要相应变化,这就要注重教学中的时效性,尤其是对现实中重大时事问题的解析和对一些事件、问题的剖析,以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和现实应用性的结合。
(二)构建和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
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启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是实现师生互动的良性教学和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首先,要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营造和谐优良教学氛围的前提。浓郁的学习气氛往往和热烈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慕而往之,尊而习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堂知识吸收的催化剂。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换位思考,以丰富的学识与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引导和感染学生,鼓励和维护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其次,精炼、幽默和逻辑缜密的教学语言是营造和谐教学气氛的一剂“良药”。 教师课堂讲授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知识传播的载体,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相互交流感情、交换思想的桥梁和纽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氛围和效果。教师课堂上组织教学的语言是教师素质的一种体现,良好的教学语言能体现学科特点,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性,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挖掘教材资料的内在趣味性,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诙谐幽默的语言,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血有肉,在愉悦和热情的课堂气氛中,将知识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有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努力锤炼语言基本功,寓理论于通俗的语言中,使理论认知与现实和谐。同时,注意收集社会的新兴词、流行语、网络趣事应用到教学上,增强教学的艺术性,理论知识就会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诙谐幽默的课堂用语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的“良药”。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讲道理,教师采取不同的方法,目的都是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学生以情真意切之感,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学生认同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并很好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实效。[1]再次,积极组织课堂互动,把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解决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和他们自身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主动参与意识。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进行教学设计,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势利导。在讲授法的基础上,融入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每节课中都设计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限定每一问题的回答次数,在竞争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亦可依据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开展专题教学和讨论精心设置问题,把握学生对问题答案渴求的心理状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真正实现课堂知识传授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良性循环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遇到的知识储备和发散思维受限障碍,做好适当的铺垫和引导。同时,注意观察、倾听并收集学生的反应信息,进行评价和汇总,并对有深度的答案进行鼓励和表扬,维护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愉悦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并发挥知识应用的时效性。
人的思想状况的复杂性,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同时多元化时代造就了学生的多元思维方式和人生哲学,[2]大学生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群体,每个个体关心和认识问题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差异,但实际教授过程不可能对每个个体都面面俱到,这就更需要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才能更好地针对某些或者某群个体的问题进行有目标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的放矢方能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因其特殊的时代性特征和学科特点已在高校普遍进行多媒体教学,这样能更大限度地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接受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学生主动学习构建知识的过程,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当然也不能墨守陈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运用电视和电影、录像教学等教学手段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真实性,把组织学生收看录像、相关记录片和讨论相结合,把电影教学和讨论相结合,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清楚表达和独立论证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大学生的思想也通过撰写学习体会而得到了极大的升华和提高,进而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
新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有志之人,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核心理念。
教与学是两个相互的过程,默契配合才能相长。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教与学都要相互改进。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探寻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发扬创新精神,改变枯燥乏味的灌输教学模式,加强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对客观历史史实形象化,理论联系实践,发挥该门课程的实用性,从而提升个体对知识的接受度;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提高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应用前景和潜在意义,教师的授课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达到育人的功效。
[1]Liu Ning. Challenge and Innoration Faced by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at New Period[N].BeijingDaily, 2000-07-24.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4.
(责任编辑 汪继友)
A Study of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I Ming-fang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As a main access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s theory teaching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In order to bring it into full play, it is a must to ameliorat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attern, promote individual acceptance of knowledge and strengthen its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ur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2015-07-02
安徽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研究课题(13SZZXZD008)
崔名芳(1980-),女,山东临沂人,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
G640
A
1671-9247(2015)06-01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