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继兵
(安徽工业大学 审计处,安徽 马鞍山 243002)
高校治理视角下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
田继兵
(安徽工业大学 审计处,安徽 马鞍山 243002)
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内部治理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工作模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高校应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高等学校;内部审计;信息化
国际内部审计师学会董事会于1999年6月通过内部审计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用于改善机构的运作并增加其价值。通过引入一种系统的、有条理的方法去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可以帮助一个机构实现其目标。”我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进一步明确,高校内部审计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通过对学校与资源利用有关的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并进行确认、评价、咨询,旨在促进完善管理控制、防范风险、创造效益,从而促进学校事业目标的实现。”上述定义表明,高校内部审计是在高校内部展开的一项独立客观的管理活动,它具有监督、评价、咨询、控制、预防和增值的功能。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高校治理的关键是构建有效的制衡机制,以激励代理人为实现委托人的目标而努力,同时,对代理人形成有效的约束。在激励机制设计中,应重视控制权激励,让大学校长等代理人享有较多的控制权(办学自主权);在约束机制设计中,应重视权力约束,权力约束主要通过完善监督机制来实现。[1]内部审计所具有的监督、评价、控制和预防功能,使得内部审计成为高校内部治理的一个监督子系统,成为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这个大的系统内发挥作用,对高校内部治理活动进行监督和评价,为高校治理活动提供咨询服务,揭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识别和防范风险,对于保证高校治理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置身于高校内部治理的大环境内,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需要不断适应高校内部治理活动的变化,并随之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内部治理的信息化水平在快速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工作模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作手段面临同步提升。高校治理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需要调阅和查证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经济活动有关的资料,都以计算机手段加以处理,大量原始数据都存储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如果审计人员以传统的人工手段撇开计算机开展审计工作,就有可能处于被动地位,难以获取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在数据汇总分析方面,如果一味依赖手工而弃计算机和电子数据不用,无论是效率还是效果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因此,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客观上要求审计工作方式必须作出相应调整,审计人员应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学会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工作手段。
二是工作内容面临增加。在传统的治理手段下,高校的内部控制尤其是内部会计控制主要通过内部分级审批制度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来完成,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的审批、实施、记录和反映均以手工形式完成,每个环节的处理均可留下人工痕迹,这些痕迹基本上以纸质媒介为载体反映,具有不可更改和难以模仿的特点,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过程中只需对上述资料与痕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核实。但是信息化手段下,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的审批、记录与反映均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形成的信息也存储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修改可以做到不留痕迹,并且存在系统故障、传输故障、程序设计缺陷、操作人员失误、计算机病毒以及黑客入侵等诸多造成数据可靠性下降的可能性。因此,信息化治理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应有所扩大,在传统工作内容基础上增加关于信息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审查。
三是工作程序愈加复杂。由于信息化手段的出现,使得审计证据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由原来单一的纸质证据发展为纸质证据和电子证据并存。审计人员为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一方面要依据适当性和充分性原则,取得必要的纸质证据和电子证据,另一方面还要依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取得的各种证据的真实性和证据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验证,对纸质证据和电子证据之间存在的矛盾和疑点一定要查找原因,作出合理解释后,才能作为审计结论的依据。同时,应针对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信息系统运行模式,依据内部审计工作权限制定恰当的取证程序,保证电子证据的合法性。
四是工作队伍需要加强。高校治理活动信息化后,学校财产物资的核算管理和教学科研活动开展都通过信息系统平台进行处理,控制手段、管理模式、信息载体都发生了变化,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交流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作失误的表现形式和刻意舞弊的手段与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很多以前可以直观的审计线索变得隐蔽,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才能发现。因此,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配备方面,既需要具有丰富的财务、会计、审计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管理人员,也需要掌握一定信息技术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尤其需要兼具财经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信息化让内部审计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为内部审计创新技术手段、提升能力水平、扩展审计职能、强化审计服务提供了机遇。
一是有力推动内部审计手段创新。从现状看,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传统手段的内部审计对于信息化手段的高校内部治理无法形成有效制衡。随着高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治理活动的持续进行,由信息化治理活动产生的问题和风险将逐步显现,高校治理活动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内在需求将逐步增强,管理层出于监督控制和风险防范的需要,必然要推动内部审计创新技术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
二是有效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依赖手工完成,审计部门配备的计算机,大多用于文秘处理、数据计算、邮件收发以及资讯收集,即使是通过审计软件开展审计工作,也大多以手工方式将收集到的基础数据录入到软件系统中,再进行分析、统计和汇总,这种方式效率低、差错率高。随着学校信息化水平提高和审计软件的成熟,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审计软件借助网络平台对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信息系统有关数据进行密切跟踪,根据需要随时调阅、查询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分析、测试,判断其真实性、合法合规性以及效益性,并可以实时反馈审查结果。学校信息系统中存储的各种数据能够被内部审计部门共享,而相关部门也可以随时查询审计意见,及时对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中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可见,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使审计软件嵌入到学校管理系统中,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用,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水平,使内部审计机构与业务部门、管理部门的治理活动形成互动。
三是有助于扩展审计职能、强化审计服务。信息化技术在内部审计领域的应用,使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借助信息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强大的运算功能以及敏锐的识别技术,对审计对象相关业务活动和经济活动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在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评价职能的同时,强化内部审计服务功能,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学校改善内部治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国家审计署“金审工程”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典范,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借鉴。笔者认为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一方面要适应高校治理信息化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着眼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
第一,统一思想。统一思想指的是高校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普遍认可,也就是通常所指的营造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需要学校领导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学校中高层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既是适应审计对象信息化发展的审计业务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内部审计提升能力和水平的内在要求。
第二,明确目标。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应建成对学校人(包括学生)、财、物、教学、科研、后勤等有关部门的相关电子数据进行密切跟踪,对学校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实施有效监督的信息化系统。逐步实现内部审计监督的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2]
第三,统筹规划。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高校应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统一规划,在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内部治理结构的具体情况和治理活动的具体要求,确保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具备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功能。一方面,学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要包括内部审计信息系统,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的信息系统设计中要体现和满足内部审计监督的要求。同时,应依据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立足内部审计机构现有基础,科学制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第四,分步实施。
要配备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打造现代化办公系统。现代化的办公条件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信息化耐以生存的环境。内部审计机构应配备先进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和必要的工作软件,建立安全、高效的网络系统,实现日常办公自动化。自动化的内部审计办公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一是可以实现和上级行政、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电子公文传送和文件审签;二是可以实现和学校各平行部门之间的电子公文传送、会签以及相关数据的查询、调用;三是能够保证内部审计人员之间数据、资讯、管理信息的共享;四是提供丰富、完善的审计基础信息,包括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案例资料、审计专家库、审计对象库等。
要选择合适的审计信息化软件,建立审计信息化系统。
审计信息化系统应包括多个应用系统,可以全面覆盖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以“金审工程”为例,它包括三类应用系统,一是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简称AO,该系统基本实现了审计业务和过程信息化。二是审计机关辅助办公系统,简称OA,该系统用以加强审计业务工作决策,组织、指导、管理并构建用于支撑审计业务的基础资源数据库。三是联网审计系统,该系统有力地促进了审计监督的三个“转变”。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应实现内部审计机构通过网络与学校财务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实现远程数据采集、转换和分析、验证,并能通过系统运行完成审计底稿、审计证据和审计日记的编制与管理等审计业务具体工作。此外,系统还应该可以完成审计工作计划制定、审计工作方案的设计、审计资源调配、审计项目的具体操作以及审计业务登记、审计档案管理等管理工作,并可以完成审计公文起草、审签、流转、阅办和公文远程传输等文秘工作。
要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是各项工作取得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内部审计信息化是个新兴事物,目前还缺少相应的规范和标准,高校应该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例如,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数据采集和抽样的程序、标准以及审计底稿、审计证据的具体规范,制定关于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办法,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权限等。
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设高效精干的内审工作队伍。信息化工作手段的应用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对于复合型人才的依赖更加显著,内部审计信息系统能否发挥有效作用,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审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目前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尤其不能够适应审计工作信息化的需要,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偏少。因此,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设高效精干的内审工作队伍尤为重要。一方面高校要把好内审人员进入关,挑选真正适合当前审计工作需要的人才进入审计部门;另一方面要做好现有人员的培训,高度重视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将计算机应用培训放到重要议程上,把具有丰富审计工作经验的内审工作人员培养成信息化骨干和中坚力量;此外,要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优势,将思想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热心审计工作的计算机老师列入学校内部审计专家库,在需要时可以将他们和内审人员组成团队联合开展审计工作。
[1]杜芳,蔡文伯.利益共视角下民办高校内部激励问题探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6):10-15.
[2]熊湘琳.新时期关于对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的思考[J].经济师,2015(5):79-80.
(责任编辑 汪继友)
Research o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Aud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ance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IAN Ji-bing
(Department of Audit, AHUT,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The internal aud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concerned with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environment of internal audit, but the traditional working mode is faced wi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t has never ha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supposed to make scientifically the planning for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audit with the unification thoughts and tangible goa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rnal audit; information
2014-01-15
田继兵(1968-),女,安徽无为人,安徽工业大学审计处高级会计师。
G647
A
1671-9247(2015)06-0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