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践

2015-12-18 12:37张程刚
关键词:音乐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张程刚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41)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践

张程刚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 243041)

建设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主要途径之一。自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立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来,该课程教学团队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使该课程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共享资源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是在2006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背景下产生的一门新课程。它是将过去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中国音乐史和音乐欣赏(中国音乐部分)两门课程进行有机整合而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国音乐作品的鉴赏力,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

《纲要》自颁布以来已实施了整整10年。10年来,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依照《纲要》的要求,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并于2013年将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成功申报为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011年教育部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以下称《意见》)中明确提出:精品课程共享课的服务主体是高校教师与在校学生,同时也要兼顾社会上的学习者。它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观念的改变,更新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并服务于社会。自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立项以来,本课程教学团队全体成员按照《意见》的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实施,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该课程在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以及共享资源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本文通过对我校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做法进行梳理与总结,旨在不断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资源共享。同时也希望这些做法,能够对其他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是根本

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首先在于它必须拥有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没有一支一流的课程教学团队,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建设好一支师德师风高尚、教学水平一流的课程教学团队,是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教学团队的全体成员凝心聚力、分工协作才能完成。一流的课程教学团队,应该是由若干个师德师风好、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的本专业的教师组成。我们以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为依托,组建了《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团队,不断加强其建设力度,主要采取了以下五项措施: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关键。我们首先从师德师风教育入手,组织全体教学团队成员认真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规范其教学行为。其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积极作用,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团队成员的事业心以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再次,通过参加学校“三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评选活动为契机,以身边的师德标兵为榜样,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加强师德修养。

二是鼓励团队教师在职进修,提高整体专业素质。高度重视在职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以及选派优秀的教师赴国内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以不断更新、完善其知识结构。同时积极参加高端学术研讨会,及时掌握学术前沿动态,并将获得的最新知识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之中。

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教学团队结构。在做好在职教师培养、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学校招聘人才政策,引进政治思想坚定、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充实到本课程教学团队中来,更好地为课程教学服务。

四是突出培养重点,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参加评选省级专业带头人的活动,切实做好选拔培养工作。明确他们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责任和义务,采取一系列的倾斜政策,加大其培养力度。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在教学、科研中的引领示范作用。

五是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为每一位刚进校的青年教师,安排了一名教学经验丰富且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中老年教师为他们的导师,实行“一对一”、“手把手”的辅导。通过导师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听青年教师的课、引领他们参与课题研究等一系列做法,分析解决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规避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走弯路,助力于他们快速掌握必备的教学、科研能力,提升其专业素质。另外,根据青年教师各自不同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专业成长规划,以便他们尽快成长、成材。

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建设好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保证。我校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团队经过几年的建设,目前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均较为合理。本课程教学团队由4人组成,他们毕业于3所不同的高校,均为硕士,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助理讲师1人,1人被评为校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以及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被评为校级教坛新秀。

二、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是核心

“教学内容,系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1]“教学内容”就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说通过这个课程的教学教师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从这个课程中学习到了什么。 因此,它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程教学内容从某种角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直接影响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培养目标决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反过来也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2],它们彼此之间是一对互为因果的关系。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音乐作品更是浩如烟海,因此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就显得尤其丰富且繁杂。《纲要》将本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划分为六个部分:绪论、上古音乐、中古音乐、近古音乐、20世纪前半期的中国音乐、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音乐。针对中国音乐史文献浩瀚、内涵丰富、作品繁多的实际,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多的教学内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教学团队成员经过教学实践与认真细致的思考,一致认为:只有依照课程标准,采取精选教学内容才是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内容是由过去的中国音乐史和音乐欣赏(中国音乐部分)两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两门毫不相干课程的简单叠加,它是将本课程置于中国历史文化背景下,使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史,提升学生音乐历史知识、音乐感知能力以及思维的思辨能力的一门课。这就要求中国音乐史和音乐欣赏(中国音乐部分)在课程教学时要各占一定的比例;在讲述音乐历史时聆听音乐,在聆听音乐中讲述音乐历史,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两门课程的有机整合。但“由于音乐历史与文献的教学容量极为丰富,为此应注意教学内容的精选”。[3]

《纲要》在“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中指出:要“选择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人物、作品及音乐思想、理论等内容”。[3]同时在课程教学中要求,对“上古音乐、中古音乐、近古音乐的教学内容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3]其中包括对一些晦涩难懂的理论问题(如乐律学中的各种律制以及乐调理论等)可以删繁就简、点到为止,不必做过深、过细的讲述。而对在中国音乐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的音乐事件、音乐流派、代表人物、音乐作品、音乐理论、音乐思想等重要的教学内容应该重点加以讲述和聆听,从而构建一个清晰、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是手段

教学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必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它主要是解决“如何教”的问题。随着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的不断优化,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必将随之发生改变。

中国音乐史课程的课堂教学一直以来以教师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讲述形式为主,这种“满堂灌”的授课方式,极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目前,我们在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中,主要以中国音乐历史发展脉络文本的讲述为经线,以中国音乐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历代音乐作品的欣赏为纬线而展开的。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首先要通过纵向、横向的观照,采用理论讲授与音乐作品赏析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一边讲、一边听、一边看、一边论,进而构建一个“四位一体”的立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讲、听、看、论”不是简单、孤立地进行,而是要求在同一节课中有机地循序渐进呈现。其次,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还可以选择如:案例教学、启发诱导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互动式教学、自主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再次,教学中充分利用“文、谱、图、音、像”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还原远离学生久远的中国音乐史学内容。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从理性与感性、听觉与视觉等多方面获得认知,从而提高其学习效率。

四、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是关键

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的基础性工程,它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网络共享的前提。课程网络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的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课程教案、教学题库、音乐作品的音响视频等一应俱全的教学资源。它的建设不仅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还可以为学习者不受地点和时间等其他因素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主动性、交互式的课程学习。如果利用好这一优质的教学资源,就可以有效促进学习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中,我们具体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制定建设总体规划。做好课程网络平台的顶层设计、构建网站整体框架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中的关键性的第一步。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得是否合理,直接关乎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成败。我们首先明确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的定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需求,为他们的课程学习提供高质量的支持和服务,从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的角色从被动地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其次,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实际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网络平台的整体布局,使教学内容与程序设计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中国音乐历史问题以及综合把握中国不同时期音乐作品的能力。再次,根据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特点以及学生自主学习和认知的规律,合理选择课程设计功能、师生交流、互动功能以及后台管理功能等功能需求模块;优化网络平台栏目设计,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是建立网络平台资源库系统。网络平台教学资源是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前提和基础。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以资源共享为目的,以课程网络教学为核心,进而实现资源上传、检索、查询等多种功能。网络平台资源库中包括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课程教学中用到的课程简介、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课程教案、试题库、音乐作品的音响视频、图片等学习资料以及音乐专业名词术语、参考资料、相关网址链接等。课程教学团队成员可以通过田野调查、赴外地高校参观学习、网络资料查询等多种途径,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不断扩充教学资源。

三是建立自主学习及师生交互系统。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的建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网络在线学习的优质平台。网络平台除了进行正常的课程教学外,其他的相关教学活动,如作业的布置、提交,成绩的查询,网上提问、答疑和讨论等,也都可以通过这个网络平台来实现。在网络平台后续建设中逐步加入新媒体的元素,开通与课程相关的微博平台和微信公众账号,不断完善两个新媒体的各种功能,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切实为课程教学服务。通过上述这些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课后辅导再也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五、结语

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工作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它应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网络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需要实施动态管理,包括对网络教学平台的日常维护,教育资源的及时更新与扩充等,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课程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boZfvmEJtkWAPDisjS77-4ct8XM36lNKU8SgXty7Fv6RL95j4HGekQZjj-FjcZKDyoPPSVtXtOndf4nG58AfK.

[2]童乃诚 .高职课程教学内容建设探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5-7.

[3]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6-11-29.

(责任编辑 汪继友)

The Practice of Course Construction on Excellent Sources Sharing of Chinese Music History and Appreciation of Masterpiece

ZHANG Cheng-gang

(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 Ma’anshan 243041, Anhui, China)

Great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of excellent sources sharing is one of the main accesses to realizing the sharing of excellent education sources. Ever since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n provincial level of excellent sources sharing of Chinese music history and appreciation of masterpiece was initiated, the teaching group has been making conscientious efforts to conduct it and constantly optimizing educational sources, which, to some extent, renders the course's success in constructing the teaching group and teaching contents,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network platform of source sharing. And it has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a relatively sound system.

Chinese music history and appreciation of masterpiece, courses of excellent sources sharing, construction

2015-09-12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2013gxk111);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重点项目(gxbjZD2016119);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质量工程项目“音乐表演教学团队” (2013xjjxtd02),“音乐专业技能综合实践教育基地”(2013xjsjjd04)

张程刚(1963-),男,安徽肥东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硕士。

G642.3

A

1671-9247(2015)06-0089-03

猜你喜欢
音乐史资源共享网络平台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中国音乐史的百年发展历程探索
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共享中心模式探索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专题国际学术研讨会
针对大数据背景下工程造价信息的资源共享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构建西方音乐史专业课程体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