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农民职业教育问题探析

2015-12-18 00:27董玉霞
成人教育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三门峡市三门峡农民

董玉霞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三门峡农民职业教育问题探析

董玉霞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近年来,三门峡市根据就业形势发展需求,以提高劳动技能为出发点,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贴近生产实际的农民培训活动。但是,如何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提升农民自身素质,使其在社会中找到合适的岗位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文章就三门峡农民职业教育问题进行探讨,探寻三门峡农民职业教育问题的破解对策,以职业教育铺就农民工致富之路。

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一 三门峡市农民职业教育的现状

据统计,三门峡市现有农村劳动力102.5万人。根据受教育程度,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4%,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9.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14.1%。①从统计数字看,该市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数较少。近年来,该市依托25所各类职业院校等教育机构,通过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全市农民职业教育总体上实现较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政策支持与财政投入力度加大

我国“三农”事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农民职业教育工作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该市对此高度重视,并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为全市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财力支持。

2.职业教育培训工作初步发展

目前,三门峡市拥有高职院校1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8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6所、职业高中7所。②主要依托以上各类职业院校,实施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并将农业科研相关部门作为辅助培训力量。从2004年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计划以来,下属卢氏县累计发放培训补助500余万,经培训通过劳务输出和部分返乡创业,带动1.8万群众脱贫致富;③2009年3月3日,三门峡市举行湖滨区会兴街道办新兴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建成揭牌仪式,成立了农民工子弟学校;2009年,下属灵宝市职业中专招收返乡农民工300余人,现已转移安置130余人;2010年3月,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全顺劳务公司董事长张全收前来做农民职业教育的讲座。这些机构为全市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支持,成为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中坚力量。

3.职业培训网络日渐完善

三门峡市自2004年以来,先后成立陕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朱阳镇果园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豫灵镇麻庄村农民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开展各种技能培训,促使农民职业培训的立体综合网络日渐完善,使得农民的受益面日广,这些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对全市农民的职业发展、农业生产、生活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 三门峡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

近年来,农民职业教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比、与农业专业化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要求相比,仍然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1.农民职业教育定位不准,培训形式单一

作为全市实施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在发展中,主动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加大与行业企业合作力度,开门办学,寻求办学路径和自身生存发展的空间,是市场经济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以及人才培养工作的滞后性,导致有相当部分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要;或者有的学校一味地跟着市场走,在专业设置上缺乏调查研究和市场预测,导致新设置的一些新专业不接地气,与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需求相去甚远。在专业调整上不能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新设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与学校自身办学条件不相匹配,不能满足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呈现出较大的随意性。同时,在人才培养上,自我封闭、自成体系,忽视对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忽视各种新技术、新成果、新知识的传递、补充和更新,没有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2.公众缺乏全面正确认识

从社会大的教育环境来看,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民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一直处于尴尬地位。在很多人看来,普通教育是“正规军”,是为社会培养“精英”的教育,而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民职业教育,被称为“匠人教育”,是“游击队”、“杂牌军”,主要面向无望升学的学生和没有技术没有出路的农民。这种偏见,是制约职业教育和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从社会现状来看,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多数农民不愿意让子女到农村职业学校就读,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又有所抬头,社会公众对农民职业教育缺乏应有认识,关注度不高、参与度不够,以至于存在有鄙薄农村职业教育的行为,这也同公众文化意识淡薄、政府宣传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息息相关。

从政府和政策实施层面来看,各级政府过于重视经济指标在社会发展和建设中的作用,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普遍重视不够,财政投入也是捉襟见肘,根本无法满足农民职业教育所需资金。由于以上各种不利因素叠加,使得三门峡农民职业教育始终处于“讲起来很重要,忙起来不重要”的尴尬局面,难以培训大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实用人才。

3.师资力量薄弱,终身教育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三门峡市农民职业教育学校的师资队伍虽有一定数量,但在人员构成、职称构成、职业成长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基础课教师比重大、职称偏高,专业核心课的教师缺乏、职称偏低,严重缺乏“双师型”专业课教师,缺少专业带头人等。农民职业教育的开展,对农民个体而言,是终身的,不是一时一地、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三门峡市以职业培训和教育为主的终身教育网络尚未建立起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培训相脱节,培训工作严重滞后。同时,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分别隶属于教育和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不同部门管理,由于存在条块分割,加上部门之间缺乏有机的协作配合,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三 三门峡农民职业教育的对策

农民素质事关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通过扩大规模与提高水平,将直接影响农业劳动人口整体素质的提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队伍,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针对以上问题,结合三门峡农民职业教育的实际,提高农民职业教育需要从四方面努力:

1.抓好落实,搭建农民职业教育的联动机制

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既是全社会的任务,更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只有把农民职业教育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认真加以实施,才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财富,促使农村经济实现新的发展转变,才能真正落实好、发展好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

为此,针对这项长期任务,应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加强舆论宣传,提高公众对农民职业教育的认知。要把职业教育的理念传播到农村去、把职业教育的课堂办到农村去、把职业培训和发展的种子播到农村去,真正针对农村、面对农业、面向农民,为每个农民的职业生涯提供培训服务。为实现这一目的,应针对农民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向农民传授职业技能,使其获得脱贫致富的技能。具体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农业种植养殖培训,可以是面向打工群体提供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可以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展开的新技术服务等等。总之,应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求,在农民职业教育中要确定教育内容,多内涵、多层次推进,做到思路灵活、形式多样、效果扎实,使农民得到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2.理顺发展关系,构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完备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是实现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的保证。要实现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繁荣,就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 面向市场、开放运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建立完善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就培训的运作模式而言,可借助于社会影响面较广、公众参与度较高的项目为切入点展开,比如依托百万中专生计划、绿色证书工程、星火培训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通过加强与教育、劳动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在各级各类学校开设职业教育培训课程,逐步推行多证书制度,使农民职业教育与农村基础教育紧密结合,增强农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也可广泛利用新科技成果和现代网络技术优势,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快捷便利、覆盖面广、便于沟通的优势,搭建农民远程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

3.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农民职业教育实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实施农民职业教育主体的各级各类职业学校,要推动农民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在教学理念上要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办学思路要灵活,以服务为宗旨,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管理特色、育人特色、办学特色,提高教育培训质量。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或培训机构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共同组织好学生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度合作,探索“专业+公司”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鼓励学校依托专业、联合企业开办相关产业,鼓励企业与学校及培训机构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在教学工作中要与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摒弃不重能力重学历、不重职业资格证书重文凭证书的传统观念,根据社会需要开发、设置、调整专业大类,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做到突出技能、彰显实用。

4.增强服务意识,提供完善制度保障

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完善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水平。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相关部门要真正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将其纳入农村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真正关心帮助,争取政策支持,充分调动职能部门、培训机构和农民的积极性,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上下联动机制,切实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加大经费投入。财政部门要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加大对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比例。要充分运用金融、税收、社会捐助等手段,努力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资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支持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三是创新工作机制。要开足马力,为农民工“充电”。三门峡市的陕县作为全省29个职教强县(市)之一,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的基地作用,搭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立体综合教育培训体系,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在学制上灵活多样,学制分三年、一年;在培训内容上,应切实本着“实际、实用、易学、受益”的原则,进一步细分细化,使所授课程更有针对性。四是营造良好氛围。全市各级各类职能部门要积极实施“农民工培训倍增计划”,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培训范围,落实培训任务和所需资金,及时开展培训。劳动保障部门要落实“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农业部门要落实“阳光工程”,扶贫部门落实“雨露计划”,教育部门要积极扩大中职学校招收农村初、高中毕业生的规模,让农民通过学得一技之长,增强致富创业能力。

【注释】

①三门峡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smx.gov.cn/.

②河南省人们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henan.gov.cn/.

③三门峡市政府.关于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的实施意见,2012 年 9 月14号文.

[1]张亚,邱雪梅.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投入探讨[J].经济师,2010,(1).

[2]张小萍.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机制的建议[J].中国财政,2010,(13).

[3]郑亚男.我国教育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北方经济,2010,(7).

[4]夏益俊.现代农业视阈下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J].前进论坛,2009,(10).

[5]刘宗敏.试论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J].甘肃农业,2009,(12).

[6]韩冬梅.新时期发展农民科技教育对策思考[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2).

(编辑/赵晓东)

2015-07-13

2012年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基于科技创新的三门峡农民职业教育问题研究”,编号为SKL-2012-2177

董玉霞(1970—),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大学教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外教育史比较。

10.3969/j.issn.1001-8794.2015.12.023

G725

A

1001-8794(2015)12-0086-03

猜你喜欢
三门峡市三门峡农民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云虚拟机实例建模方法研究
饸饹面“贷”富农民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印染厂唐墓陶器研究
三门峡市果树产业发展报告
三门峡市
文物普查——三门峡虢国博物馆在行动
浅谈三门峡库区安全运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