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现在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将生活在未来,并且可能成为未来社会运行的中流砥柱。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更加以人为本,尊重个性的发展需要。它对教育的影响是,呼唤建立开放和动态的教育体系,以培养符合21世纪需求的人才。然而,我们现在的学校还在沿用20世纪的教育模式。工业化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体系与学生现实生活的世界和未来世界脱节。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是时代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求,更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需求。那么,我们的教育应如何转变,从而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做好准备?
回顾以往,我们见证了诸如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创新、STEAM教育等课程理念创新。在国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思想指引下,我们还需要在“深化”和“综合”两个关键点上发力,破解教育创新中的“孤岛”困局,实现更大范围的、系统性的变革。本期,我们试图从中观层面,即从学校和教育体系、评价体系的角度来审视与思考教育创新。
正所谓“不破不立”,创新要敢于打破旧有思维与经验的束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教授在访谈中分享了互联网作为驱动学校教育结构变革的新动力,重塑未来学校形态的洞见。余教授认为,起源于工业化大生产的班级授课制存在的前提正在瓦解,学校的围墙即将消失,线上线下融合、校内校外融合将成为发展的必然。
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则以切实的行动在打破传统教育僵化的边界。前者在技术的支持下实施统整项目课程,打破了学科边界,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后者则打破了班级、年级之间的界限,让书院成为学校文化传承的载体,并让混龄学生形成自治的学生社区,从而推动了学校组织结构的整体变革。
当然,学校的创新还必须与课程标准、评估等所有教育支持系统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的张生副教授主要从科学教育质量观以及构建基础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标准体系角度,阐述了“互联网+”时代对教育评价创新的迫切需求以及基于大数据等技术创新教育评价的挑战与机遇。
展望未来,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智慧、开放的教育环境,必将对传统教育的各个要素进行解构和重塑,并通过设计有创造力的学校和教育体系,让学生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最后,我们呈现了近期在多哈举行的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上获奖的6个世界级教育创新项目,希望能给读者更多启发。(牟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