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牛研发人才小高地是广西首批13个自治区级人才小高地之一,为推进广西水牛研发事业的加快发展注入了创新的活力和巨大的动力。建设11年来,广西水牛研发人才小高地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开拓进取,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措施,增强科技人才队伍活力,科研平台日益完善,人才团队逐渐壮大,科研实力明显提升,成为引领广西乃至我国水牛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人才“硅谷”和研发中心,为广西乃至中国水牛奶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主要做法
(一)汇聚行业精英,增强研发实力
广西水牛研发人才小高地载体单位广西水牛研究所利用人才小高地的优惠政策,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指导思想,建立了柔性引才机制,先后柔性引进了40多位享誉世界的高级专家。通过这些处于国内乃至世界前沿水平的学术精英,为加快广西水牛科技和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指导水牛研究开发,联合开展横向合作,积极申报“转基因重大专项”等国家级课题,共同加强人才培养,对水牛研发人才小高地聚集高层次项目,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水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
例如,2007年中科院陈大元研究员加入广西水牛研发人才小高地后,指导开展的水牛克隆关键技术研发,为广西水牛研究所攻克各项克隆技术难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8年,在该所诞生了世界首例亚种间克隆水牛、世界首例冷冻胚胎克隆水牛,掀开了我国水牛科技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页。
在该所农业部水牛遗传繁育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过程当中也活跃着小高地特聘专家的身影。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吴常信院士、副主任李奎教授以及委员张勤教授、刘建新教授、杨利国教授、张涌教授、张细权教授、卢克焕教授、罗廷荣教授等均是小高地的特聘专家。在他们的齐力推动下,重点实验室在水牛胚胎生物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建立起了一套重复性好、技术成熟、已达到产业化推广水平的水牛胚胎体外生产体系,为加快水牛良种扩繁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壮大自有人才,提升整体水平
在柔性引进的同时,广西水牛研发人才小高地也着力加大人才开发力度,通过刚性引进,面向社会广纳贤才,选送技术骨干进修深造,利用人才小高地的品牌效应,先后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大学等签订科技合作协议联合培养人才,多措并举,逐步培养和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年龄搭配得当、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团队。
(三)创新团队建设,加快研发进程
在充足人力资源的支撑下,广西水牛研发人才小高地根据事业发展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由原来的3个学科每个学科团队2-3人,发展到7个学科每个学科团队6-7人。新组建了水牛种质资源、水牛繁殖技术、水牛分子生物学、水牛营养技术、水牛食品加工、畜牧生态、人才管理等7大创新团队,极大促进了人力资源整合,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四)加强对外交流,拓宽合作渠道
借助人才小高地平台,努力创新对外交流模式、拓宽国内外合作空间,建立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国内外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国际水牛科技的融合。一方面通过邀请专家来到广西水牛研究所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该所科研的发展,使科技人员及时获取最新知识信息,启发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加大科技人员“走出去”的步伐,开拓他们的视野,为他们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国际交流平台。10年来,该所先后邀请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外国专家到所开展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并与意大利、埃及、保加利亚、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签订了长期科技合作协议,派出科技人员赴意大利、保加利亚、埃及、印度、美国、英国、意大利、泰国、日本等国家考察学习和开展科技交流,为提升水牛科研水平、促进水牛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构筑三大平台,打造良好环境
1.建立高标准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广西水牛研究所先后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广西水牛产业孵化中心实验大楼,争取到1500万元设备资金,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更加先进和配套,可以满足现代科研要求。
2.创建科学化标准化的产业发展平台。广西水牛研究所积极争取国家和广西地方项目资金,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对水牛种畜场进行改扩建,使水牛种畜场的饲养规模由原来的500头增加到1000头,培育良种水牛由原来的每年200头增加到400头,水牛奶产量由原来的年300 吨增加到600吨,基本实现了饲养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环境生态化。
3.打造舒适优美的生活宜居平台。广西水牛研究所积极创建花园式单位,打造生活便捷、环境优美、特色明显的居住小区,努力为科技人才创建一个文明、健康、设施配套完善的工作生活环境,2012年该所被授予区直机关精神文明单位,实施危旧房改住房工程,将新建职工住房240套,科技人员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六)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广西水牛研究所通过多沟通、多交流、多引导的方式,倾听科技人员心声,促进科技人员成长;积极邀请自治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科技厅和财政厅等专家对科技人员进行职业引导,努力创建一个人际环境和谐、学术环境民主、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建立人才建设和科技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形成关注人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技术服务,助推产业发展
围绕做大做强奶水牛业发展目标,广西水牛研究所发挥种源优势、技术优势,大力加强产业技术扶持,推进水牛产业发展进程。该所先后与壮牛、皇氏和华胥等养殖和乳品加工企业开展水牛乳、肉、种业上的项目合作,深入灵山、北流、合浦等地的养殖企业进行开发指导,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借助企业在用人、资金和市场运作等多方面的便利,打破传统体制的束缚,盘活整个水牛产业可利用资源,进一步推进成果转化,将中国水牛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社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在农村各地建立奶水牛品种改良服务网络体系,派出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为地方水牛养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全区建立了36个水牛项目示范县,带动了100多个水牛养殖小区。先后总结和推广了以武宣县“公司+养殖小区+农户”、灵山县“奶农协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和以北流市“果园—牧草—水牛—沼气”、崇左市“蔗—牛—菇”为代表的生态模式,走出了一条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为我国的“三农”工作做出贡献。
二、取得成效
(一)水牛研发团队充实壮大
通过人才小高地建设形成了强大的聚才和辐射效应,水牛研发人才团队不断壮大,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升,造就了一支具有创新精神、能克难攻坚的人才队伍。目前,广西水牛研究所共培养和刚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4人,其中博士7人、硕士13人,高级职称人数由建设小高地前的5人增加到现在的23人,有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优秀专家5人,自治区特聘专家1人,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功能专家2人,获第十届广西青年科技奖2人,为推动水牛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水牛研发平台全面提升
广西水牛研究所先后荣获“广西科技创新金源单位”“广西水牛繁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水牛胚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011年荣获“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跻身国家重点实验室。2012年10月,广西水牛研究所被科技部授予第八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广西科学技术厅认定该所为广西奶水牛良种培育中心,标志着该所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又迈上了新台阶。
(三)取得突出重大科研成果
开展人才小高地建设以来,广西水牛研究所承担科研项目199项,其中国家级27项、国际合作项目20项,研究经费由原来的年2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年500万元以上。这些项目大都瞄准当今世界水牛科技的最新前沿,代表国内乃至世界的顶尖水平,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建立促进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技术体系,对广西水牛产业发展布局产生重大作用和影响。该所共完成科研项目课题109项,其中国家级12项。制定了奶水牛养殖技术规范、奶水牛人工授精技术操作规程、奶水牛兽医防疫准则等6个广西地方标准,中国摩拉水牛和中国尼里-拉菲水牛2个国家标准。荣获了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获得专利授权5项,在权威刊物发表科技论文251篇,核心刊物发表91篇。11年来,通过不断克难攻坚、创新进取,在水牛繁殖育种、饲料营养、乳品加工等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饲料营养方面,已经进行了各阶段水牛蛋白质营养需要量及日粮能量利用率的研究,为制定水牛的营养标准提供了充足的数据。乳制品加工方面,已成功研制了Mozzarella干酪、调味型软质干酪、酸凝型软质干酪、酶凝型软质干酪,提高了水牛乳制品的产品附加值。尤其在水牛高新生物技术上取得多项令人瞩目的重大突破,通过集成水牛活体采卵、体外受精、胚胎克隆、性别控制、胚胎分割、胚胎冷冻和胚胎移植等胚胎生物技术,形成了一套稳定、实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水牛体外胚胎生产和胚胎移植”技术体系,标志着中国水牛生物技术全面进入世界前列,在国际水牛领域赢得了高度的肯定和声誉,而且对于加快良种水牛扩繁,解决良种种源匮乏的瓶颈,加快水牛品种改良和奶业产业化步伐,促进优质高效畜牧业的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2006年,广西水牛研究所承办第五届亚洲水牛大会,打开了中国水牛走向世界的新窗口,在国内外同行领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13年,该所主办国际水牛营养研讨会,推进了水牛营养研究的交流和合作,再次获得国际水牛界的高度评价。同年,该所科技人员参加了在泰国举办的第十届世界水牛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多个研究成果和论文,获得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水牛科技的突出成果和中国水牛业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水牛界的交流和沟通,增进了解和认识,对世界了解中国水牛业,与中国水牛业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五)有力推进水牛业发展
在广西水牛研发人才小高地的推动下,广西奶水牛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奶水牛从2003年的6000头发展到目前的6万头,产奶量从2003年的3097吨提高到目前的2.4万吨,奶水牛饲养量和奶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广西水牛研究所打造的“壮牛”水牛奶品牌,目前已有产品20多个,在广西区内获得好评,尤其是“双皮奶”“益生菌”“酸酪乳”非常畅销,荣获“中国名优产品”“广西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广西水牛奶逐渐立足广西,走向全国。
奶水牛业越来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从国家层面上,大力发展奶水牛,已列入农业部“十一五”“十二五”奶业发展规划,已得到实施。为推进水牛产业发展,国家农业部建立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成立了创新团队。国务院批准对广西奶水牛进行良种补贴,惠及上千养牛农户。在广西层面上,2007年,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实施每年新增5000头奶水牛计划;2008年,广西水产畜牧兽医局联合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政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开展调研,研究制定了《做大做强广西奶水牛业调研报告》;2009年元月,自治区政府召开“广西奶水牛业发展研讨会”,共商水牛业发展大计。2014年,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水牛奶业的意见》,目标是到2020年,产奶水牛存栏10万头左右,水牛奶总产量达到16万吨左右,鲜奶产值达到20亿元,水牛奶加工产值达到80亿元,基本建成全国水牛奶产业的“三基地、一中心”,即良种水牛种源生产基地、奶水牛产业开发示范基地、水牛乳制品研发基地和水牛技术中心。这些都充分表明,广西水牛研发人才小高地辐射效应日益扩大,作为广西的特色优势产业,水牛业的发展进入了高速上升的快车道,展现了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
(广西水牛研发人才小高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