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施工技术在西非供水工程中的应用

2015-12-17 09:14:20刘伟丽温贵明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15年3期
关键词:顶力管节后背

刘伟丽 温贵明

顶管施工技术在西非供水工程中的应用

刘伟丽 温贵明

顶管施工技术作为不开槽施工方法,在非洲铝红土地区得到成功应用。不仅有效避免了施工对地面建筑物的破坏以及对交通的影响,将施工影响降低到了最小,也有效排除了施工环境对工程的干扰和影响。为类似项目的实施积累了经验。

顶管施工 技术 西非 供水工程 应用

1 背景介绍

顶管施工技术是一种不开挖或者少开挖的管道埋设施工技术,属于不开槽非开挖施工方法。利用工作坑内的顶进设备产生的推力,克服管道与周围土壤的摩擦力、管节自重等,将管道按设计的坡度顶入土中,完成最终管道埋设。掘进顶管法是应用比较广泛、技术较为成熟、可靠性较高的一种技术。

顶管施工可不阻断交通,不破坏道路和植被,因而可以避免开挖施工所带来的居民生活和交通干扰,以及对环境建筑基础的破坏影响,无污染,无噪音,减少了开挖施工的地下作业工程量。加快了非开挖工程施工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作业面小,综合施工成本低,有利于文明施工,是重要的管道铺设方法之一。

西非某供水工程位于非洲西部加纳共和国境内,由新建取水口、净水厂、输水管线、中途加压泵站、终端高位水池、输电线路以及新建变电站等建筑物组成。设计日输水能力18.6万m3,输水管道全长71.5 km。

该工程共有2处涉及使用顶管技术,2处都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交通繁忙。经过方案比选后,认为掘进顶管法施工相对于开挖敷设,可以有效降低施工对交通的影响,确定采用顶管施工技术穿过2处路段。本文以其中1处穿路顶管施工技术为例,介绍掘进顶管施工技术在本工程的应用。

2 应用简介

在该穿路点输水管线为DN900 mm球墨铸铁管,穿路长度为14 m。施工采用DN1 400 mm钢管做套管,内铺设DN900 mm钢管,输水管道埋深为2.5 m。根据现场地质勘察,本处土质为铝红土,土质坚硬。

3 施工过程

3.1 施工准备

(1)调查研究,熟悉要求。在开工前对相关技术文件、图纸等进行熟悉,充分掌握相关技术要求。并实际调研,掌握地下土质、水位等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并充分了解地下管线交叉情况,得到相关单位的准许或取得有关单位的配合。并熟悉现场施工环境、运输、电源等情况。

(2)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在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和掌握现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比如确定工作坑的位置和尺寸、推力计算、顶进设备选择、顶管后背的结构和验算以及应急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和资源安排调配以及进度计划等等。

3.2 参数计算

顶管施工的成败在于顶管的顺利与否,而其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在合适的顶推力下将管节安全顺利推进到位。选择合适的掘进方式及出土路径,选择合适的顶进设备和推力,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场所,牢靠的后背等是掘进顶管施工的关键。计算确定各技术参数是开展施工的基础。

3.2.1 工作坑尺寸的确定

工作坑一般选在检查井的位置,并与建筑物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其工作坑底长、宽尺寸按以下公式计算。见图1。

式中W——工作坑宽度,m;

D——钢套管外径,m;

图1 工作坑剖面图

B——工作面净宽,一般为1.2~1.5 m;

b——支撑厚度,m。

式中L1——后背结构厚度,取0.85 m;

L2——千斤顶长度,本次使用推进设备长度约为0.6 m;

L3——出土工作面长度,一般取1.0~1.5 m;

L4——每节管长,管长为2 m;

L5——顶进管口尾端压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一般为0.3~0.5 m。

则根据式(1)及式(2),分别计算工作坑的宽度和长度:

W=1.420+2×(1.5+0.3)=5.02 m,取宽度为5 m。

L=0.85+0.6+1+2+0.5=4.95 m,取长度为5 m。即工作坑底部尺寸为5 m×5 m。

3.2.2 工作坑底基础和导轨

(1)为保障良好的作业环境和防止工作坑地基沉降,工作坑采用混凝土底板。基础尺寸应根据地基承载力、施工荷载、操作要求而定。基础宽度应大于管外径,长度宜为工作坑长度,基础厚度为150~250 mm。

(2)导轨的作用是控制管节按照设计的中心和高程顶进,保证管节在顶入之前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导轨安装的准确和牢固与否,直接影响顶进质量。导轨间净距与管径大小有关,可根据直角三角形计算。导轨采用20 cm槽钢焊结而成,H=200 mm,经计算导轨面净间距取922 mm。

3.2.3 顶力计算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招聘需求人数规模指标、招聘需求覆盖度指标和发布频率指标3个指标的权重,用来计算岗位紧缺度指数,通过计算,三者的权重分别是:招聘需求人数规模指标的权重为0.2583,招聘需求覆盖度指标的权重为0.6370,发布频率指标的权重为0.1047。最终,岗位紧缺度指数=100*(0.2583*招聘需求人数规模指标+0.6370*招聘需求覆盖度指标+0.1047*发布频率指标)。

顶推力是管节推进的唯一动力。顶管的顶力包括正面阻力和四周的摩擦阻力两部分,F总=F1+F2。其中正面阻力F1的计算,根据管节前端型式的不同而各不相同。本工程采用人工挖土的简易工具管,采用公式F1=π(D-t)tR进行计算,其中D为管外径(m),t为管刃脚厚度(m),R为挤压阻力(kN/m2),可取R=300~500 kN/m2;摩擦阻力F2是指管壁与土之间的摩擦阻力,按公式F2=f2×L进行计算,f2为单位长度管道摩擦阻力(kN/m),L为管道长度(m)。经计算F总=1 542.45 kN。

根据计算结果,顶管所需推力需大于1 542.45 kN。选用2台推力为1 000 kN的千斤顶,取1.25倍系数,合计推力为:F=1 960 kN>1.25 F总(1 928.06 kN),故可满足要求。

3.2.4 后背

后座墙与后背是顶力的支撑结构,通常采用原土做后座墙。根据施工经验,管顶覆土2~4 m时,原土后背墙的长度需要4~7 m。根据顶进需要的总顶力,核算后背受力面积及允许承载力。所需承压面积为:A=F总/P=1 542.45 kN/200=7.71 m2,取后背断面尺寸为:H=4 m,B=2 m,A=HB=8 m2,满足承压面积要求。后背下部埋深1.0 m,高出管底面标高1.5 m,与千斤顶接触受力面预埋2.0 cm厚钢板。

3.3 顶进设备

(1)千斤顶是顶管施工工艺的主要设备之一,目前通常采用液压千斤顶,本工程也选用千斤顶作为顶进设备。

(2)高压油泵一般选用额定压力为32 MPa的柱塞油泵。若装有2台以上千斤顶时,需将进油管并联在一起,以使各千斤顶活塞行程一致(2个千斤顶活塞必须同步运行)。

(3)顶铁是传递顶力的垫铁,根据放置位置的需要,有横顶铁、顺顶铁等。其中顺顶铁应有多种长度尺寸,以便随着管子顶进,将顺顶铁放入顶进空隙之内继续进行顶进。

(4)其他:包括搭设工作坑的工作平台,作为下管、土方运输等使用,或准备汽车起重机等设备进行吊运。工作平台搭设应经过技术验算,确定搭设材料和平台尺寸,坑口位置设置防护栏杆、防雨等安全措施。

3.4 顶进施工

(1)顶进前,全部设备要经过检查和试运行。试顶完成,管道中心线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开始正式顶进。正式顶进时,先将钢套管对准顶入土的接触面,检查拟顶入的钢管中心线与高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管前人工开挖0.1~0.2 m,逐步启动油泵,活塞伸出一个工作行程,将管道顶进。停止油泵,活塞回缩。顶进完成后进行高程及中心复测,满足要求则可继续进行施工作业。

(2)管内施工作业面狭窄,2人轮班作业,洞内采用人工挖土方法,1人在工作面上开挖,1人用小车收土并运至管外。再利用吊车吊出工作坑。严格控制开挖尺寸,每次开挖长度为30 cm,最多不超过50 cm。

(3)管前人工开挖完成后进行顶进。添加顺顶铁,在其后加塞钢垫铁块(分别为0.15、0.3、0.45、0.9 m)挤牢,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本节钢套管完成顶进。前一节钢套管顶入工作面土层后,土层外预留0.2~0.3 m,方便下节对接。

(4)管周围超挖:管顶与两侧不允许超挖,施工要求土方内壁与管内壁一致,在管节底部135°范围不得超挖,保持管壁与土基面的吻合。工作面的土方开挖顺序是自上而下,控制好管周围土的开挖,严格控制超挖,开挖时使用直尺等工具控制工作面的开挖,掌子面土方侧壁与钢套管的内壁保持顺直,避免造成管道偏斜。

(5)由专人操作千斤顶,施工顶进时同时启动千斤顶,顶进动作同步协调,同时要监测顶管是否有横向位移,如有横向位移要及时纠正。工作坑及顶推设备布置示意图如图2。

图2 工作坑及顶推设备布置示意图

(6)套管偏差纠正措施:①左右偏差,可在钢套管偏向设计中心的一侧适当超挖,以使该侧阻力减小,在相对侧欠挖留坎,以增加该侧的阻力,同时增加单侧顶力,偏顶纠正。②两侧挖土不够宽,易造成“抬头”现象。可在套管两侧适当超挖,或在管节底部适当超挖,使其下降。③套管出现吃土顶进的“扎头”现象时,开挖面基底保持在套管底面以上8~10 cm,在管节头部增加垫木、垫石等来纠正“扎头”,亦可采用斜顶的方式纠正“扎头”。

(7)顶管顶进的注意事项:①顶进时先挖土后顶进,随挖随顶。应连续作业,不宜中途停止,增加顶进难度。②顶铁的安放应平顺,不得歪斜,每次加放顶铁时,使顶铁连接块数最少为宜。③顶进过程中,发现管前土方坍塌、后背倾斜、偏差过大和油泵压力表指针升高等情况,应停止顶进,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继续顶进。④顶进偏差超过允许值后,应进行校正,校正方法可用挖土纠偏法、顶木纠偏法。如管端偏向中心左侧,可在中心右侧超挖或支顶方木,逐步纠偏,不得猛纠硬调。

4 结语

顶管施工技术在非洲铝红土地区的成功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工程难题,在不中断交通和不破坏地面建筑物的情况下成功完成管道穿路。有效地排除了施工环境对工程的干扰和影响,为类似项目的实施积累了经验。

TV52

B

1007-6980(2015)03-0017-03

2015-05-28)

刘伟丽 女 工程师 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咨询渤海公司 天津 300222

温贵明 男 工程师 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300222

猜你喜欢
顶力管节后背
谈顶管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
带锁扣管幕顶管顶力研究*
深中通道超宽变宽沉管E29完成沉放对接
水道港口(2021年6期)2021-01-25 05:44:16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桥涵顶进施工后背土抗力分析★
山西建筑(2017年28期)2017-11-15 00:32:52
晒晒后背补肾气
人人健康(2017年7期)2017-04-11 21:23:33
论第五基本力
声纳法在管节沉放实时定位测量中的运用探讨
超大型沉管管节横移施工工艺
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首次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