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淑萍,龚大伟
(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广东新兴527400)
静脉输液不同拔针方法的效果观察
章淑萍,龚大伟
(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广东新兴527400)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最佳拔针方法。方法将我校附属医院门诊的623例需输液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209例,先关闭输液管调节器再拔针;B组206例,不关输液管调节器拔针;C组208例,拔针前先关闭输液管调节器,再反折末端输液管,拔针同时松开反折输液管。观察3组拔针后输液管回血、针头滴液及滴血情况。结果C组拔针后输液管回血、针头滴血及滴液情况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静脉输液中采用拔针前先关闭输液管调节器,再反折末端输液管,拔针同时松开反折输液管的方法拔针后输液管无回血,针头无滴血滴液,拔针效果好,值得推广。
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效果
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及液体压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由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1]。此技术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也是评价护士技能操作情况的项目之一。常用静脉输液拔针方法有:拔针前先关闭输液管调节器再拔针和拔针时不关输液管调节器拔针。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拔针后输液管有回血、针头滴血或滴液情况,为此我们对拔针方法进行研究并改良,现报告如下。
1.1 对象
将我校附属医院门诊623例需输液患者随机分成3组,3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体见表1。
表1 3组患者基本情况[n(%)]
1.2 方法
1.2.1 拔针方法3组在行静脉穿刺时均一针见血,无不适症状。A组:先关闭输液管调节器再拔针;B组:不关输液管调节器拔针;C组:先关闭输液管调节器(此时输液管内多数有回血),后反折末端输液管(反折的输液管可以是连接处的粗管,也可以是连接头皮针的细管),这时输液管的回血又进入了血管,右手持针柄拔针的同时松开反折的输液管,此时距头皮针处的输液管内就出现0.5~1.0 cm的空气,无滴血滴液现象(见图1~4)。
图1 关闭输液器
图2 反折输液管
1.2.2 观察指标拔针后输液器内有无回血,针头滴血、滴液情况。
1.2.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图3 拔针同时松开反折管
图4 针头无滴血、滴液现象
表2 3组拔针效果比较[n(%)]
由表2可见,3组输液管内回血、针头滴血滴液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成功(拔针后输液管无回血、针头无滴血和滴液)率为68.75%,明显高于A组(27.75%)和B组(10.68%)。
3.1 护理操作要以人为本
我们除了要以轻柔的手法、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体贴周到的服务为患者提供基本舒适护理外,还要在护理技术应用和创新研究中注重舒适度以及效果的评价,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达到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舒适状态[2]。因此,静脉输液拔针时,应尽可能做到拔针无痛,不滴液、滴血,从而减轻患者的恐惧感。在操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满怀仁爱之心对待每位患者,全心全意做好护理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尊重患者的人格与尊严,提供人性化的专业服务[3]。
3.2 护理操作要注重细节
静脉输液拔针虽只是整个操作过程中的一小部分,但是做好了能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A组的拔针方法临床应用最普遍,缺点是有回血,针头滴血,患者较恐惧;B组不关输液器直接拔针,缺点是拔针过程中药液易漏入皮下,拔针后针头滴液;C组拔针方法输液管无回血、针头无滴血滴液,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但需要注意的是拔针的同时要松开反折输液管,如果拔针和松开反折输液管不同步,会出现以下结果:(1)松管先于拔针就会导致输液管回血和针头滴血;(2)拔针先于松管就会出现针头滴液现象。
[1]刘美萍.护理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石兰萍,曹静,温敏,等.吸氧病人的舒适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7A):1164.
[3]韩明华,刘化侠.人性化护理理论及其应用[J].护理研究,2007,21(10A):2544-2545.
G424.4
B
1671-1246(2015)01-0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