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雪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
·石油与钻掘工程·
大民屯凹陷太古宇内幕岩性界面地震识别方法探讨
杨 雪*
(中油辽河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辽宁盘锦124010)
大民屯凹陷太古宇中富含油气,但内幕结构难以识别。基于太古宇内幕岩性成层状分布,利用地震速度谱求取其层速度,并用声波测井速度进行校正;依据岩性变化造成的地震层速度差异,结合井的标定,对太古宇内幕岩性界面并进行地震追踪,指导油气勘探。
岩石速度;地震层速度;太古宇内幕;岩性界面;大民屯凹陷
大民屯凹陷太古宇变质岩中富含油气,油气不仅赋存于风化壳,内幕也有分布,而内幕勘探领域广阔,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太古宇在地震上表现出杂乱反射特征,其内幕结构难以识别。随着近年来地震采集、处理方法的提高,地震资料品质有了明显的改善,地震资料对内幕结构有一定的反映。而且,从岩石结构特征及矿物组合特征分析,构成太古宇变质岩的原岩以沉积岩为主,而沉积岩在沉积过程中不同岩性具有分层的特点,发生变质作用后,仍然存在成层状分布的现象[1]。这种现象造成变质岩层中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出现一些规律。可以通过井、震速度的联合标定,对太古宇内幕的岩性界面进行地震追踪。
岩石速度是指穿过一块岩石的声波传播速度,声波在不同类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存在差异[2]。对于太古宇结晶基底,声波传播速度主要取决于岩石的性质和密度,而岩石的密度与岩性密切相关,因此岩性识别是获取岩石速度的基础。通过已知井的岩性薄片鉴定结果与其测井响应特征的对应关系,选用岩石密度、补偿中子、自然伽马等对岩性响应特征明显的测井系列,建立识别标准(表1),对太古宇岩性组成进行识别。
大民屯凹陷太古宇主要由区域变质岩类和混合岩类构成,岩石类型包括变粒岩、片麻岩、斜长角闪岩,以及混合岩化形成的混合岩、混合片麻岩、混合花岗岩等,局部发育侵入的辉绿岩、煌斑岩。通过对大民屯凹陷百余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统计,选取岩性均一、厚度大的致密岩层段对应的声波测井值进行统计和计算,得到实测的各类岩石速度(表1)。其中,岩浆岩和变质岩中的斜长角闪岩的速度较高,均大于5700m/s,其它类型岩石的平均速度在5300~5700m/s之间。而大民屯凹陷的钻探效果表明,除了岩浆岩和斜长角闪岩,其它多数类型的岩石均为有利储集岩,因此,岩石速度可以反映岩石的储集性能。
但是,通过单口井获取的岩性信息十分有限,对于井控程度低的太古宇内幕,只能通过地震手段,利用地震速度的差异识别岩性,从而了解有利储集岩的分布情况。
地震波在岩层中的传播速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岩石性质和密度、埋藏深度、地质年代、孔隙率等因素。对于构造比较简单的沉积岩层,地震波速度一般随深度而增加,速度趋势比较单一;而对于刚性的基底岩层,速度变化趋势并不符合上述规律,地震波速度随岩性的变化而变化。大民屯凹陷太古宇内幕岩性具有层状分布的特征,可以利用地震速度谱计算其岩层速度。
计算层速度首先需要获取叠加速度。地震速度分析得到大量的速度谱及叠加速度信息,在地震剖面上按照速度谱对应的炮点位置,读取各层段顶底的To值,以及相应炮点处速度谱上对应的叠加速度,通过倾角校正求取均方根速度,再根据Dix公式就可求取某层段的地震层速度[3]。
表1 大民屯凹陷太古宇实测岩石速度
2.1 倾角校正
对于水平层状介质,其叠加速度等于均方根速度。但是当地层陡倾时,需通过倾角校正,根据公式(1)求取均方根速度:
式中:νa——叠加速度;
νR——均方根速度;
φ——地层倾角;
Δt0——取值点之间的时差;
L——取值点之间的距离。
2.2 计算层速度
式中:vi——层速度;
vR,n——第n个界面的均方根速度;
t0,n——第n个界面的双程旅行时间。
按公式(2)可以将地震均方根速度转换为层速度。由于地震层速度和测井岩石速度获取方法不同,同种岩性对应的速度值并不相同[4-6]。地震波能量在传递过程中存在损耗,以及泥岩盖层超压形成低速带[7],造成太古宇中的地震层速度小于测井岩石速度。通过对比,2种速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其差值近似为一个常数,将计算的地震层速度加上800m/s的校正量,即转换为岩石速度。
图1 利用速度谱追踪太古宇内幕岩性界面
大民屯凹陷太古宇内幕岩性在一定范围内分布稳定,其速度变化在横向上具有可对比性。因此,把一系列校正后的层速度曲线与地震资料对接,通过井资料对岩性界面的标定,建立岩性界面与地震速度变化的对应关系,再利用层速度曲线对岩性界面进行插值,结合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实现太古宇内幕岩性界面的地震追踪。
以过XX1井主测线L8431地震剖面为例(图1),通过合成记录精细的标定,XX1井在2030ms进入太古宇,T2851速度曲线出现一次变化,在2340ms处,速度曲线再次出现变化(图1a),并在地震上形成一组反射轴,而2340ms处为XX1井标定的变粒岩与辉绿岩的岩性界面(图1b),此处岩性界面与层速度及反射特征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至T2891处,该组反射轴已没有明显的连续性,但从速度曲线仍可以识别(图1c),T2891处的层速度在2610ms出现明显变化,其层速度大小和曲线变化趋势与T2851相似,由此得出T2891与2610ms的交点即为XX1标定的岩性界面。
基于大民屯凹陷太古宇内幕岩性成层状分布,利用地震速度谱求取其层速度,结合井的标定,依据岩性变化造成的地震速度差异,对中央潜山带内幕岩性界面进行地震追踪,初步识别了其内幕结构并成功部署探井1口。该井揭露的岩性和地层产状与地质设计相符,说明从地震上对内幕结构进行识别是可行的。
[1]谢文彦,孟卫工,李晓光,等.辽河坳陷基岩油气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2]楚泽涵.声波测井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
[3]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6.
[4]冯世暄.地震声速与测井声速对比勘探石油的设想[J].华东石油大学学报,1986,10(3):87-92.
[5]楚泽涵,雍太军,李艳华.垂直地震剖面层速度与声波测井速度的对比[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15(增刊):481-486.
[6]罗运先,赵宪生,吴雄英,等.地震波速度的纵、横向变化分析[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2(5):525-529.
[7] 史建南,郝芳,姜建群.大民屯凹陷超压演化的多因素耦合[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1):40-43.
P631.4
A
1004-5716(2015)09-0015-03
2015-02-28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辽河坳陷增储领域地质评价与勘探实践”(课题编号2011ZX05006-005)。
杨雪(1974-),女(汉族),新疆昌吉人,工程师,现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