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梅
(蒙城县麦豆原种场,安徽蒙城 233500)
化肥超强度使用原因及对策研究
刘 梅
(蒙城县麦豆原种场,安徽蒙城 233500)
化肥超强度使用是我国农业生产长期存在的普通问题,严重影响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以蒙城县为例,剖析化肥超强度使用原因,结合全国生态市创建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化肥;使用强度;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不断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增加量。农业生产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普遍。我国的耕地面积只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化肥施用量却接近世界总量的1/3。化肥超强度使用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严重影响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1-4]。
在创建全国生态市的考核指标中,化肥使用强度是其中重要指标之一[5]。指标要求:农田年化肥使用强度小于250 kg/hm2。从蒙城县小麦玉米两熟制作物的需肥规律的吸肥量、土壤供肥能力、小麦千斤县及百万亩吨粮田建设的实际情况,蒙城县化肥使用强度超过农田年化肥使用强度小于250 kg/hm2的指标要求。以蒙城县为例,剖析化肥超强度使用原因,结合全国生态市创建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据蒙城县土肥站对蒙城县农田年实际化肥使用强度的调查,在高产创建点上小麦氮磷钾的使用量分别为232.5、112.5、112.5 kg/hm2,玉米氮磷钾的使用量分别为300、112.5、112.5 kg/hm2,合计年施肥量分别为984.0 kg/hm2;而一般大田农民施肥小麦氮磷钾的使用量分别为225、75、75 kg/hm2,玉米氮磷钾的使用量分别为300、75、75 kg/hm2,合计年施肥量分别为825 kg/hm2。在高产创建点上和农民大田作物上,农田年化肥使用强度都远远超过250 kg/hm2。从蒙城县麦玉米两熟制作物的需肥规律的吸肥量、土壤供肥能力、小麦千斤县及百万亩吨粮田建设的实际情况,蒙城县化肥使用强度均超过农田年化肥使用强度小于250 kg/hm2的指标要求。
2.1 满足农业高产的实际需求蒙城县是小麦生产千斤县及百万亩吨粮田建设实施的大县。小麦玉米生产对养分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为了满足其生长对养分的需要,基本都是靠大量施用化肥来实现的。蒙城县要实现创建百万亩吨粮田大县的目标,化肥的施用能充分满足小麦玉米生长的所需元素,见效快,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
2.2 化肥过量使用和施肥不平衡致使肥料利用率降低在生产中,农民只讲究氮磷钾的配合使用,不注重中微量元素的施用,甚至因为肥料使用不平衡,出现肥害,作物出现苗黄,仍误认为作物缺肥,增加追肥,致使肥害加重,严重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和降低肥料利用率。同时,浪费肥料资源,消耗宝贵的能源,污染环境。
2.3 选择化肥品种不对路造成肥料浪费和破坏土壤结构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对肥料品种的选择、宣传、指导,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果选择肥料不对路,那么会造成肥害,甚至严重破坏土壤结构。例如,蒙城县在小麦、玉米生产中使用的15-15-15的复合肥,有的是高氯甚至是超高氯的肥料,氯离子含量超过30%甚至40%。连续使用高氯复合肥可以导致土壤酸化。蒙城县土壤pH迅速降低,就是很好的例子。2014年度蒙城县土肥站分析了869个土壤样品,发现土壤pH平均为6.23,最小值为4.51,最大值为8.41,pH小于5的达3.45%。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土壤pH平均降低了2.07,有的地方更甚,土壤pH在4以下,致使小麦玉米生长困难。当土壤pH在5以下时,烟农19小麦发生黄死苗。
2.4 使用化肥方式方法不对造成肥料流失以前,蒙城县化肥常作为基肥撒施,甚至一炮轰施肥方法还在延用,然后翻耕。大田作物作追肥时多采用表面撒施。这样的施肥方法造成肥料利用率低,流失严重。
2.5 有机肥使用少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不高当前,人、畜禽粪便及商品有机肥得到合理使用的很少,不但有机肥养分不能利用,而且降低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加了化肥的使用量。
2.6 秸秆还田措施不力,致使宝贵的生物资源的浪费小麦、玉米结果是宝贵的生物资源。过去由于人们对秸秆还田对土壤改良作用的认识不深,宣传不到位,不少把秸秆运出田外,乱堆乱放,既污染环境,又有安全隐患。在田间焚烧造成人身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致使宝贵的生物资源不能得到利用造成很大的浪费有3个方面。一是秸秆养分的浪费。蒙城县土肥站玉米秸秆化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被运出田外乱堆乱放,等于把315 kg/hm2养分白白浪费,占玉米对养分需求的60%;二是失去对土壤改良作用,增加肥料用量的浪费;三是把秸秆运出田外,乱堆乱放,既污染环境,又有安全隐患。
2.7 土壤耕层过浅致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造成肥害由于目前对土壤的耕作措施大多采取旋耕。土壤耕层一般在12~15 cm之间。但是,在计算作物施肥量时,一般按土壤耕层20 cm深度(225万kg/hm2)计算。由于把应施在225万kg/hm2土壤的肥料施在135万~170万kg/hm2,土壤溶液浓度提高了20%~24%。表层土壤溶液浓度越高,越易造成养分流失和出现肥害。
3.1 加强农民科学合理施肥技术指导蒙城县正在采取稳氮磷钾、补硫锌、降氯钠的施肥原则等。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缺啥补啥施肥技术,选择对路化肥品种,提高肥料利用率。
3.2 改进使用化肥方式减少肥料流失蒙城县正在大力推广种肥同播、种肥一体化播种技术,肥水一体化施肥技术,化肥深施技术,减少土壤表面化肥追施技术。
3.3 积极推广使用商品有机肥和秸秆还田一是增施有机肥或以商品有机肥代替化肥,商品有机肥的氮磷钾含量比例为1.5∶1.0∶2.5,施商品有机肥2 250 kg/hm2,折合氮磷钾的量分别为33.75、22.5、56.25 kg/hm2,而产8 250 kg/hm2玉米子粒所含施氮磷钾的量分别为96.60、19.05、25.50 kg/hm2(玉米籽粒平均养分含量来自于蒙城县2014年的各个试验45个处理,明光市土肥站化验室分析化验)。以此看来,商品有机肥的磷钾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玉米籽粒带走的养分,只是氮素不足,氮素需要96.6 kg/hm2,氮肥的利用率按40%计算,那么需补充241.5 kg/hm2纯氮,减去有机肥的33.75 kg/hm2,再减去秸秆氮的纯养分119.4 kg/hm2,施88.35 kg/hm2纯氮就可满足玉米对化肥的需求。当然,这得要建立在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基础上。二是要采取玉米秸秆还田保证土壤肥力不下降,不退化。蒙城县2014年的各个试验45个处理,玉米秸秆平均养分含量 (明光土肥站化验室) 氮磷钾分别为8.04、1.34、13.48 g/kg,平均8 250 kg/hm2玉米子粒,可以产出玉米秸秆14 850 kg/hm2,秸秆氮磷钾养分含量分别为119.4、19.95、200.25 kg/hm2,总养分达到339.45 kg/hm2。这表明玉米施肥以商品有机代无机化肥,以秸秆全量还田防止土壤肥力下降,以少量氮肥(88.35 kg/hm2纯氮)促进玉米高产,达到8 250 kg/hm2。农田年化肥使用强度小于250 kg/hm2,在理论上完全是有可能的。
现在商品有机肥的使用及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已引起各级领导重视。当前,已制订了严厉的奖惩措施和土壤质量提升的政府资金补贴力度,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因此,通过推广商品有机肥和增加秸秆还田,农田年化肥使用强度将会得到大幅度降低,农田年化肥使用强度小于250 kg/hm2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3.4 积极全面推广土壤深翻和深松技术2~3年深翻、深松一次,使得耕层土壤溶液浓度过高,造成肥害。
3.5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蒙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豆科作物及果木园林面积,减少总面积化肥使用量。
[1] 张锋.中国化肥投入的面源污染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2] 张琳.减少化肥施用强度的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3(13):135-136.
[3] 栾江,仇焕广,井月,等.我国化肥施用量持续增长的原因分解及趋势预测[J].自然资源学报,2013(11):1869-1878.
[4] 夏奇峰.化肥施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0(9):202-20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的通知.环发〔2007〕195号[Z].2007.
Use Reasons of Super-Strength Fertilizer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Mei
(Mengcheng Wheat Beans Stock Field, Mengcheng, Anhui 233500)
Super-strength fertilizer use is a common probl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hich had long-standing and serious impact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Mengcheng County, for example, the reasons for the use of super-strength fertilizer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City created,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were proposed.
Fertilizers; use of strength; countermeasure
刘梅(1971-),女,安徽亳州人,农艺师,从事种植业方面的研究。
2015-03-05
S 143.93
A
0517-6611(2015)10-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