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导向探索
——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2015-12-17 21:46杨新新刘晓玲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汉语

杨新新,刘晓玲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导向探索
——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杨新新,刘晓玲

(安阳师范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结合安阳师范学院实践探索,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突出实践导向问题,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培养过程、考核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与分析。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安阳师范学院凭借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百余年的师范教育积淀、长期丰富的汉字文化研究及汉语国际推广经验,成功获批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我校在2013年国务院学位办“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工作培训与交流会议上作为4所先进代表之一作了典型发言,并当选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4年,汉语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与泰国北榄公立培华学校签订首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海外实习基地。众多平台的构建更加坚定了我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旨在按照“河南急需、国内一流”的建设目标,从中华文化“走出去”和河南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需求出发,着力解决汉语海外传播的瓶颈问题,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打造中原文化品牌、为河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贡献力量。

本文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个案,拟就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梳理与思考,希望对其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所助益。

一、培养方案体现实践导向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是针对国家有关行业领域特殊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择需、择优、择急、择重安排少数办学水平较高、特色鲜明高等学校,在一定时期内招收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项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服务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紧紧围绕“培养具有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和良好文化传播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紧密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家战略,强调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密切结合,两年培养期限中,一年为校内学习,一年为校外实践及论文撰写。显而易见,教学实践不仅是该专业硕士培养的主要环节,也是其区别于传统学术型硕士培养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其注重应用型培养规格和强调教师基本技能养成的鲜明特色。

安阳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孔子学院共同协商制定。其办学思路为“汉字为基、技能为本、文化为魂、外语为翼”。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的人员和国家汉办推荐的已有从事汉语国际推广经历的专业人员。采用“小课程大实践”和“小语种订单式”相结合进行培养,即一年时间用于课程学习,一年时间用于专业实习和学位论文,并根据小语种国家的需要,招收小语种研究生,开设不同的语种和相关国家的国情课、教法课,开设中华才艺课,实行订单式培养。培养过程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着重培养汉语教学技能、汉语国际教育实践技能、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两大平台”和“七大模块”的课程体系。采用“三结合”的教学实践方式,即课程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相结合,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联合培养相结合。从课程、实践、论文三个环节对研究生进行考核评价,注重职业能力培养,体现了实践导向。

二、课程设置明确实践导向

“汉语国际推广决不是推广和传播语言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应当以汉语为载体,以教学为媒介,以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把汉语与中国文化一起推向世界。”国家汉办2007 年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由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文化与交际、第二语言习得与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师综合素质五大模块组成。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上,我校坚持三个为本(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本、以职业导向为本)、三个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校内培养与校外指导相结合),突出三个重点(理论教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强化三种技能(汉语教学技能、外语交际技能、文化传播技能),构建了以核心课程为主导、模块拓展为补充、实践训练为重点的课程体系,通过结合汉语国家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和现实需求,依托内涵丰富、特色灵活、针对性强的课程设置,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教学能力为核心,面向专业,面向职业,明确应用性实践导向,大大加强培养研究生汉语国际教育职业领域所需要实用技能,如语言教学技能、教育管理与评估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等。

语言学课程除语言基础(包括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内容外,还包括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教学语法等,将语言分析与语言教学相结合,让研究生掌握教学所需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课程突出英语作为交际工具作用,着力培养研究生听、说能力,增设英美文选、英语研讨技巧、跨文化交际学等课程,加强外语课多语种建设,帮助研究生了解外语教学理论、针对不同学习群体教学、听说读写不同技能教学、词汇语法不同内容教学等。文化与跨文化课程着力培养研究生从文化视角分析语言和社会现象,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安阳地域特色,增设中华文化素养课(包括甲骨文和殷商文化概述、周易概述、汉字与文化、中医中药基础知识等)和中华才艺课(包括书法、绘画、剪纸、插花、武术、舞蹈、烹饪等)。此外,开设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相关课程或者专题讲座,注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教学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大大提高了岗位胜任力。

三、培养过程强化实践导向

“培养高质量的对外汉语教师至少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培养扎实的汉语基本功,二是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动手的能力……”。根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学制安排、培养方案、服务面向的针对性和特殊性,我们在各种类型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实现了由传统理论知识传授向应用能力培养的转变,采取把课堂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运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情景模拟、专家讲座、实习实践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国外适应能力,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过程中的导师指导、课堂见习、教学实习、素质拓展、海外实践等各个环节均注重突出应用性,强化实践导向。

(一)导师指导。建设一支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又有明显职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是保证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关键。我校注重核心课程教师教学团队和实践导师教学队伍的建设,坚持复合型发展思路。导师遴选配备要求高,既要充实语言类专业师资又要吸纳历史文化艺术类元素,既要考量专业知识素养又要考察教育教学能力,既要注重教学科研水平又要综合海外教育背景、国际视野及汉语国际推广相关经验。建立科学的导师遴选、培训及评价机制,实施开放式动态管理。采用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导师全面而有效的指导作用。在导师对名下研究生个别指导的基础上,组织导师组集体与研究生开展学习、交流、研讨活动,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学科专业、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阅历经历的导师融合互补,从理论和方法上对研究生的学习、实践进行指导,从各层面、各角度启发、引导、解决研究生研究的问题和困惑。注重两支队伍(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和实践导师队伍)建设,实施汉语国际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团队提升计划。

(二)课堂见习。侧重于教学观摩,让研究生深入课堂实际,感受课堂氛围,熟悉教学环境,对教学环节、步骤、方法、技巧等有初步的认识和感触。组织研究生对观摩教学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研讨其成功与不足之处。安排研究生独立完成课堂设计,亲身走上讲台,在实景课堂教学中进行模拟训练。组织师生对每位研究生的课堂教学进行评点讨论,帮助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结合师生反馈意见建议进行改良后,研究生再次走上讲台实景训练,以期追求更佳的教学效果。经过循环反复的训练,切实帮助研究生将教学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能够较好完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活动设计、案例分析、评价测试等具体教学活动,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掌握教学技巧,达到教学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习。明确规定研究生教学实习时间、目的及要求。研究生必须认真做好实习记录,包括试讲、听课、作业批改、教学活动等全部教学实习环节,详细记录各教学活动的学时数、授课对象及具体内容。按规范编写提交教学实习教案。实习结束须撰写提交教学实习报告,包括总结实习内容、实习单位概况、授课对象研究、教学策略分析、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效果自我评估等。研究生教学实习过程由学校、导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实习对象共同监控管理,多方保持沟通联系,多层次多角度指导、评价研究生教学实习工作。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实习对象于实习结束后,综合研究生专业素养、知识储备、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方面表现,对实习研究生进行满意度评价并开具实习证明。全方位立体式教学实习监控体系的构建,保证了研究生教学实习实效。学校及导师组综合研究生实习各方面情况以及其实习回校后参加研究生教学大赛表现作出实习评定。

(四)素质拓展。“请进来”、“走出去”, 积极邀请专业领域专家学者为研究生开展讲座、研讨交流,鼓励支持研究生外出参加学术交流、行业研讨,帮助研究生掌握专业学术前沿动向,了解行业领域发展现状及趋势。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研究底蕴和地缘优势,开展甲骨文、汉字文化、周易文化等中国文化知识讲座,组织研究生参观考察殷墟、国家文字博物馆、羑里城、二帝陵、曹操高陵等,增进研究生对中华文化、汉字文化的了解,以及推进中华文化传播、汉语国际推广伟大事业的热情。有效利用学校“汉字文化体验与研究基地”、“汉字文化研究与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国际交流与教育学院”等教学、研究、交流平台,鼓励支持研究生积极参与外事活动及汉语国际推广实践,培养积累相关能力与经验。

(五)海外实践。学校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意大利、泰国、新加坡等国高校签署了合作办学、教师互派培训、学生互换交流协议。学校为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积极参与国家汉办志愿者中心合作选派志愿者出国任教工作,近年来已先后选派教师、研究生、本科生300余人次赴海外从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为保证研究生海外实践效果,在日常基础教学及实习的基础上,加强对其出国前的专项培训,包括外语能力强化、外事礼仪纪律培训以及目的国文化风俗讲解等。研究生海外实践期间,保持学校、导师、合作方、指导教师、研究生本人的沟通交流,随时了解研究生实践动态,指导督促其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定期汇报实践小结。研究生海外实践结束,海外实践院校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生本人撰写提交总结心得,归国回校后由导师组作出评定。

四、考核评价彰显实践导向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化知识、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此专业要求相对应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走出去”进行海外汉语教学的优质师资。不难看出,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核评价也应该既考量其相关知识、技能、能力等因素,更应该取决于其最终目标的实现,充分彰显了实践导向。

对于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考核评价,应坚持过程培养与结果评价并重,知识储备、文化修养与实践能力并重,突出复合型、应用性特点,构建全过程、多方位、立体式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注重语言文化学习,注重教学技能培训,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外语水平提升,注重海外文化学习,注重外事礼仪修养,注重传统文化积累,注重中华才艺培养等,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教学、实习、实践等各个环节制定测评标准,严格把好培养关。制定具体操作执行办法及标准,统一规范、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严格把好毕业关。按照国家汉办选拔外派标准及要求,科学评价,择优推荐,严格把好输出关。

[参考文献]

[1]李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原则与实施重点探讨[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3).

[2]李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目标与 教学理念探讨[J].语言文字应用,2009,(3).

[3]汪国胜.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相关问题的反思[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4]杨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5]冯丽萍.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中的若干问题[J].长江艺术,2009,(1).

[责任编辑:Z]

[收稿日期]2015-05-12

[作者简介]杨新新(1956—),女,湖北荆门人,安阳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刘晓玲(1975—),女,河南长垣人,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5)03-0129-04

本文为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重点研究项目——《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SJGLX056)阶段性成果之一,为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海外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2014-JSJYZD-032)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汉语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教育硕士与教育学硕士课程设置对比研究——以闽南师范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