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赞声
(安徽建筑大学 图书馆,合肥230601)
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是为推动学术信息交流和科研成果共享而利用网络免费自由传播和共享发起的一种新的文献资源服务模式。它的核心内容是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不受任何限制地通过互联网络上传存储或下载获取包括文献在内的各类信息资源,将其用于科研、教育、生产、生活、学习等活动[1],从而成为一种全新的“学术共产主义”文献信息免费服务模式,提升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能力。目前,开放获取是科研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和渠道,对于前沿科技领域,这种方式已使信息服务体系成为从资源为主向服务为主的重要标志。例如,2014年2月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科学数据大会,目的之一就是推动数据科学的发展和知识共享,服务国家科技创新。2014中国开放获取周(China Open Access Week 2014)也是重点面向科学界、学术界宣传介绍开放获取益处,交流开放获取实践经验,汇报开放获取实践成果,进而推动科学界对开放获取的关注和机构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的实施[2]。当前,中国正在向借助网络开展研究的开放时代迈进,信息资源开放获取将使大学自身、研究人员、读者以及整个社会受益良多。
高校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在充分利用自己的馆藏特色、学科资源特色和地方特色资源建立起来的,具有某种明显的特色特征的文献信息总汇。在CALIS项目的带动下,全国各类高校图书馆纷纷结合自身的本馆特色、学校特色和地方特色等建设不同类型的特色数据库,建筑类高校尤其如此。
笔者对北京建筑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13所建筑类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做了调查,这些建筑类高校图书馆基于自身的建校历史、不同学科和地域特色建成55个特色数据库,分别形成不同类别的信息资源库,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使用情况各异(见表1)。
但是,13所建筑类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开放获取程度却差强人意,有的学校是为了保护信息资源的版权,有的学校则是为保护本校的优势资源等,从而对这些特色数据库进行了账号限制或IP限制,未经授权的读者根本无法共享这些资源,这种“各自为政”的资源建设模式,使这些特色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从数据资源利用和知识产品开放的角度看,建筑类特色数据库资源开放获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开放获取为建筑类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格局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网络化信息时代,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也将随着资源类型多样化和日渐丰富而获得加快发展应用,这种改变必将有力影响传统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信息服务方式和渠道以及文献资源使用效果。开放获取建筑类特色数据库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既是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挑战,也是图书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
其次,建筑类特色资源只有为广大用户利用才能最终实现其开发的真正价值与意义。由于许多建筑类特色资源是分散存放在全球各地的服务器和不同的网站上,用户从某一网站不能直接检索到全面的所需资源。开放获取不但可以实现学术成果无障碍的传播,可以缓解学科间日益严重的专业理解鸿沟和障碍,还可以加强学术界间的合作交流,解决学术流通间的经济和法律障碍[4]。
再次,开放获取将大大提高建筑类特色资源的利用率。其途径是将不同学科和优势的建筑类特色数据库资源与开放获取结合在一起,形成知识库或文献服务中心,在开放获取环境下,任何人在网络范围内都可以免费的,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获取所需的特色信息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这种形式有力地促进建筑类特色资源被充分有效地利用,同时还可以充分实现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社会价值,大大提高建筑类特色资源的利用率。
最后,开放获取也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需要。智慧图书馆是继复合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发展之后成为图书馆界研究新的热点[5]。智慧图书馆是实现一个全面感知、立体互联、节能低碳、整合集群、无线泛在的图书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基础,而实现由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提升则要求图书馆所有的文献资源能够开放获取,免费为各层次的用户提供利用服务,这种免费共享模式与开放获取的零限制免费获取全文的理念是一致的。
无论从学术交流的将来发展趋势,还是从建筑事业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建筑类高校图书馆都应根据建筑类文献信息需求的内容和服务的对象,遵循特色、实用、免费、零权限全文下载的原则开放获取建筑类高校特色数据库。
3.1.1 开放获取的建筑类特色知识库或文献服务中心应是一个适应大数据环境下的建筑类知识传播与学术交流系统
过去,学术科研成果一般是通过正式出版等过程到达使用者手中,这种信息交流渠道比较单一和原始,传统的学术交流方式已不能适应全球资源开放获取的需求。在大数据智能云服务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各类建筑信息的几何式爆炸增长,增加了建筑行业和科研机构对信息的分析难度和决策风险,这就要求建筑类图书馆应思考如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去提取和利用最有价值的建筑信息资源提供先进的知识服务模式,来满足本校、本地区以及海内外等不同用户群的需求,扩大对内对外学术交流与沟通。这样,该系统模型在扩大知识传播范围的同时,也促进建筑科学信息的广泛交流,因而提升建筑学科研究的公共利用程度,利于建筑科学信息的长期保存。
3.1.2 开放获取的建筑类特色知识库或文献服务中心应是一个开放的知识服务创新平台,也是对各类建筑业信息平台的有效补充的平台
随着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持续升温,加速了中国建筑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中国建筑工程信息资讯网、建设行业信息网、中国同城建筑信息网、中国智能建筑信息网等各类建筑业信息平台都以快捷、准确、全面地动态建筑信息致力于建筑行业,为建筑领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这些平台却都没有建立以用户主导的合作式知识创新服务机制。建筑类特色知识库或文献服务中心,除了广泛接纳各类建筑业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以此保持平台的动态增长,还要通过网络数据挖掘工具,对相关的文本、视频、图片、数字、音频、URL等文章内容直接自动提取,并呈现多语言处理和自动去重功能,使得数据挖掘更加精准、更加全面,与传统数据采集形成互补,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从技术和政策上支持上述平台开展创新性、个性化的知识开放与分析应用服务,扩展创新知识服务的新模式。
3.2.1 借助云计算技术构建开放获取的建筑类特色知识库或文献服务中心模式
在云环境下,云计算是以新的计算模式和服务理念通过虚拟化的方式存储海量的数据,并把这种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转化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云计算既方便用户利用信息,同时也降低了终端的软硬件成本,提高信息服务的使用效率,与开放获取的建筑类特色知识库或文献服务中心的理念比较吻合。可以考虑以云计算作为基础平台,采用分布式异构资源池和集中整合中间件管理,提高建筑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能力,实现建筑信息资源的科学采集、广泛共享、快速流动、深度开发、有序配置[6]。在充分整合分布在各图书馆建筑特色信息资源的同时,也打造了一个开放获取、安全可靠的建筑特色知识库或文献服务中心,有利于建筑特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促进建筑类信息资源开放获取的实际应用水平。
3.2.2 通过参与式合作式机制,发挥全国建筑类图书馆的馆际合作与共享的联盟服务
目前,建筑类学科已经向多元化、多层次的交叉学科转变,用户对于建筑类信息资源需求也随之不同,将开放获取的建筑类特色数据库的类型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分别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笔者认为,对原有已建的建筑类特色数据库可以由全国建筑院校情报网协会牵头组织各建筑院校图书馆通过参与合作方式,建立信息集纳平台,使其成为建筑类高校、各行业之间的信息传输和共享纽带,疏通信息共享通道。例如,北京建筑大学自建的“北京建筑图片库”、安徽建筑大学自建的“建筑节能数据库”等,我们可以将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这些建筑特色数据库的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云平台形成馆与馆之间的交互式建筑信息,方便建筑信息的利用,形成开放的全国建筑类图书馆的馆与馆之间的共享与协作服务。
3.2.3 推动建筑类特色知识库或文献服务中心的开放获取与维护版权制度共同协调发展
开放获取与知识产权各关系主体间似乎是一对利益冲突体。开放获取环境下,建筑特色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可以自由传播、免费获取的。这样,在给信息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容易发生侵犯版权人利益的行为。如果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而对这些进行限制,则严重影响了建筑特色资源的开放获取与共享。要解决好建筑类特色资源的开放获取与版权制度的问题,首先,要大力宣传并推动建筑类特色资源的开放获取,提高科研人员对开放获取的认知度。图书馆可以通过组织宣传团队、建立全国建筑类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联盟系统,系列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宣传开放获取建筑类特色知识库或文献服务中心。其次,开放获取与知识产权的保护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利益冲突,只要著作权人放开权限,其知识创作者的利益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只是保护的目标不一样,只要协调好,创作者、出版商、数据库商以及图书馆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分配关系,开放获取还能使建筑特色知识发挥的更大的社会价值。再次,呼吁相关法律部门明确规定开放获取的法律许可权力,允许图书馆在开放获取环境下将作品转载或数字化等行为,同时图书馆或数据商根据法定许可向创作者支付一定的费用,这样有利于提高建筑特色资源的传播速度和利用效率。最后,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将建筑类特色知识库或文献服务中心定位为知识管理工具和研究成果影响力管理平台,达到既能最大限度地传播信息又能对作者和图书馆的权利有所保留[7]。
3.2.4 搭建适合MOOC环境的开放获取的建筑类特色知识库或文献服务中心平台
建筑类特色知识库或文献服务中心不仅需要各数据库商的不同建筑信息资源,还需要关注优质的建筑学科在线网络课程。随着网络学习模式渐渐成为大众人群的青睐,一种开放的在线课程MOOC平台在各高校脱颖而出。由于MOOC具有开放性、便利性、规模性等特点,使得MOOC在高校图书馆对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促进学术交流、分享学术成果等方面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目前,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在MOOC示范项目的建设和推进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推出了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平台,意欲让更多的高校加盟这个在线教育平台。因此,在MOOC环境下,作为开放获取的建筑类特色知识库或文献服务中心要积极支持在线网络教学和科研、参与高校数字图书馆MOOC项目的建设和推进。为此,需要做好四个基础工作:一是搭建一个适应MOOC环境的开放获取的建筑类特色知识库或文献服务平台,二是作为图书馆及图书馆员要积极搜集和管理MOOC相关的建筑学科的课程设计和制作,三是做好MOOC相关的信息素养培训和MOOC宣传服务,四是以开放式和创新性的思路可以对免费的建筑学科MOOC进行有效地组织、整合、管理和评价,并进行集中系统化处理和应用,使之成为高校与社会共享的知识传播阵地[8],进而大力推动高校优质的建筑学科网络在线课程的开放和共享。
1 于新国.开放获取下的特色数据库资源建设及其划分[J].图书馆情报论坛.2011,6:52-54,66.
2 2014年中国开放获取周[EB/OL].[2014-10-24].http://www.cas.cn/hy/xshd/201410/t20141024_4230549.shtml.
3 林赞声.建筑类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现状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2014.32(1):45-48,60.
4 林赞声.开放获取:一种新的资源共享模式[J].决策.2010,8:6-7.
5 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2.(5):102-10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Z].[2011-05-10].
7 张海卿.图书馆在开放获取环境下的版权应对[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4(5):153-155.
8 杜立云.MOOC时代的高校图书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3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