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田间苗情诊断与管理

2015-12-17 12:20单福华田立平高新欢任立平赵昌平张风廷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土壤水分麦田

单福华,田立平,高新欢,任立平,赵昌平,张风廷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小麦田间苗情诊断与管理

单福华,田立平,高新欢,任立平,赵昌平*,张风廷*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小麦田间苗情诊断指标包括个体和群体长相指标、麦田管理质量指标和农田状况指标。田间诊断就是“看天、看地、看庄稼”,笔者在“看庄稼”中以北京地区常用品种为主,以看叶片为主线,根据其生育特点和各器官的长相,结合土壤和气温等要素,做出比较标准的高产田长相指标,以期在大面积生产中为“良种良法”提供依据。

小麦;苗情;诊断;管理

小麦田间长相指标,是指某个品种为了取得高产,各个器官在各个时期应有的长相。以小麦器官形成规律为基础,小麦个体以叶片、群体以叶色的变化作为调整栽培措施的依据;但不同品种长相指标会略有不同,实施中会略有调整。麦田管理质量指标,是指每一项农事操作应达到的质量标准。农田状况指标是指土壤通气、肥力均匀度、水分供给等对小麦所需环境条件应达到的标准。

1 越冬前麦田诊断和管理

1.1 田间诊断

(1)地表松散,无坷垃。地表为绒土。

(2)地表以下半寸见黑墒。分蘖节部位土壤水分达田间持水量的50%~60%。

(3)随主茎叶龄长出相应分蘖数。

(4)10月底,日平均气温通过10 ℃时总茎数为750万~900万/hm2。

(5)无黄苗、旺苗、云彩苗。

(6)10月底无杂草、地下害虫。

1.2 田间管理经过细致的整地和播种,土壤有合适的墒情、通气和底化肥,播种至越冬期便不需采取管理措施,此期间土壤蒸发量不大,散失的水分约为7.5~15.0 m3/(hm2·d),麦田地表有夜间返潮现象,可不断补给水分,所以一般不会干旱。整地时造成的耕层结构,在冬前能够保持疏松通气,很少因大雨而致耕层变紧。出苗至越冬期氮肥消耗不超过37.5 kg/hm2,磷肥消耗不超过3.75 kg/hm2,在底化肥充足的情况下,不会有缺肥的现象。冬前麦田应当继续保持耕层的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水分,在形象上要求半寸以下见黑墒,也就是分蘖节深度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用手指可以轻易插入表土3~5 cm。冬前麦田管理上最需着重的是旺苗和黄苗问题。

(1)旺苗。旺苗是由于播种过早,冬前积温接近700 ℃,3叶期前日平均气温接近15 ℃造成的。因此,应当在开始有了旺长趋势时,即第3叶长达到15~18 cm时立即镇压。

(2)黄苗。主要是整地时土壤水分过多,卷泥条形成死坷垃,土壤极度通气不良,导致根系发育不良造成的。从3叶期起形成黄苗,3叶期后首先第1叶叶尖变黄,然后第2叶尖变黄,进一步第1叶全部变黄。只要第1叶尖变黄,就不能出现分蘖,叶片短小、灰暗。这种情况下需经过冬季一冻一化,土壤变松才能得以缓解。

(3) 云彩苗。小麦分蘖盛期以后,由于土壤养分消耗大,株间水肥矛盾增加,缺肥较重的麦田局部的叶色退绿,形成云彩苗。云彩苗大多因秸秆还田,土壤养分用于秸秆分解,致麦苗营养不良造成的。云彩苗经补肥后可以转绿。要在浇冻水时施偏肥。

(4) 除草。越冬性杂草如隔年蒿、荠菜等冬前出苗,春季靠化学除草不易根除。所以应当在10月底杂草出齐以后喷药除掉。

(5) 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危害的主要时期在10月底以前。金针虫在地块间移动较小,在土层上下间移动较大,所以在同一地块内会逐年加重,须撒毒土后灌水防治。

2 越冬期麦田诊断和管理

2.1 田间诊断

(1) 检查地表结冻情况和干土层厚度。干土层不超过分蘖节。

(2) 裂缝在冬至前弥堵。

(3) 麦苗状况:11月~12月上旬青枯状况。

正常的麦苗在12月1日前后叶色浓绿,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到12月下旬叶尖转紫变干,叶片中部和基部逐渐退绿;各茎的心叶尖端随之变干,叶片营养逐渐转移到分蘖节处,以保分蘖节不受冻。越冬前由5 ℃降到0 ℃期间,如骤然降温至-13 ℃,叶片青枯,即叶片营养来不及转移到分蘖节处,叶片急冷情况下,表现翠绿干枯,数日后碎裂,越冬后死苗重;进入越冬由0 ℃降到-5 ℃期间,如遇骤然降温至-10 ℃,叶片也可能翠绿干枯,虽死株少,但早播苗的主茎大蘖死茎多。

2.2 田间管理小麦在气温通过0 ℃(北京地区在11月27日前后)时停止生长,为使小麦安全越冬,需做到地面结冻无裂缝,干土层浅及不发生青枯现象。

(1)冻水。冻水的目的是让地表和耕层在越冬期能够结冻,保持地表温度稳定,防止冻害。在生产管理上,为了蓄墒,冻水要求增大水量。灌冻水应在气温通过0 ℃时基本结束,地表封冻晚的年份,最晚在12月上旬大雪节气结束。地表封冻必须立即停水,否则地面上的水结冰,冰盖下的麦苗会窒息而死。畦灌水量应达900 m3/hm2,喷灌水量应不少于600 m3/hm2。

冻水不宜过早浇,若11月上旬灌水,往往在封冻时地表变干,地面不能形成冻土,就会失去灌冻水的意义。

(2)堵塞缝隙。麦田裂缝会导致小麦分蘖节和根系暴露在冷空气中而受冻致死,因此死苗多出现在裂缝处。裂缝出现的原因是耕翻过的麦田耕层疏松,灌大水后耕层土壤变紧下陷,顺垅出现裂缝。裂缝冻害在1月中旬发生,所以应当在12月底以前堵塞裂缝。在12月中旬地表出现松土层时,搂麦或用树枝耙盖,可以弥补裂缝。喷灌麦田一般不会出现裂缝。

(3)干土层。常年小雪节气至大雪节气常有小阳春天气,麦田地表夜冻昼化,这种状态常常延至冬至(12月20日后)。此期间白天解冻的水陆续蒸发,地表变酥土。干土层逐渐加厚,致使小麦分蘖节处于干土层中,容易受到冷空气侵袭,植株也有相当的蒸腾失水。2月份气温回升,干土层加厚,土虚透风,植株会受到进一步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应压实地表,有喷灌条件的可在2月上中旬喷水,喷灌量不超过75 m3/hm2即可。

3 返青期麦田诊断和管理

3.1 田间诊断

(1) 麦田返浆在3月中上旬。2月底田间地表解冻约5 cm深。可以顶凌开沟机撒化肥。一旦地面变湿就不能机械作业,所以追肥期不能迟于3月5日。3月15日前后,麦田冻土化通,夜间地表仍有0 ℃,在这以前即使麦田泥泞,仍可自然变疏松。

(2) 3月15日后灌水的,或泛浆泥泞重的麦田,会有较重的板结,要趁湿破碎。一旦变干,搂麦时结块不碎,松土质量下降。正因如此,返青期灌水一定要掌握夜间气温在0 ℃以下的时期。

(3) 3月下旬(春分前)气温回升到5 ℃以上时,麦田应当绿叶覆盖枯叶。若春分节见枯叶,是气温低返青慢的表现。

(4) 3月下旬地力不均匀的会出现云彩苗现象。此时云彩苗的黄苗处,分蘖退化很快,影响成穗,可局部补肥水,此时个体的分蘖之间逐渐拉开差距,冬前晚蘖首先退化,心叶长势弱的成喇叭口,但返青后的分蘖此时尚未退化。

(5) 3月下旬金针虫开始危害,要尽早对虫害处用毒土结合灌水消灭。

3.2 田间管理气温通过0 ℃时(3月1日前后),越冬植株存活的多少说明越冬期间冻害的程度。冬前的偏旺苗大部叶片叶鞘干枯,存活率只有30%~40%。冬前不过旺的壮苗,叶龄5~6片,越冬存活率可达50%~60%。冬前叶龄3~4片的,存活率可达70%以上,说明冬前叶龄少,越冬抗寒能力强。返青至起身期(3月1日~4月1日)是小麦越冬后的恢复期,小麦生长越快越好,力争在这个期间使植株恢复到越冬前的健壮水平,小麦生长快慢主要受气温的影响,返青期苗情[1]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冬前旺苗。早播麦冬前积温多,叶龄多,叶片大、叶鞘长。越冬期间大部分干枯,返青后的新叶迟迟不能从干枯的叶鞘中伸出,植株恢复很慢,麦苗素质严重下降。主茎及部分大茎死亡,这种麦田绿度恢复极慢,大多在3月底才能全田变绿,需返青前补肥,以保证在气温上升后小麦立即旺盛生长。可在2月底3月初顶凌开沟施用纯氮45~60 kg/hm2。另外,需在2月下旬麦田泛浆前趁枯叶易断,把枯叶搂出。

(2)冬前壮苗。冬前5~6叶龄麦苗抗寒能力最强,干枯叶片少,越冬存活率高,返青恢复生长也快,麦苗素质不致严重下降。地力高的返青期可不追肥浇水。冬前局部出现云彩苗、未在冻水时施肥的,需施偏肥,可顶凌开沟施用氮素,不宜超过60 kg/hm2。

(3)晚苗。寒露前后播种的小麦冬前3叶1心,带蘖过冬,这种麦苗抗寒力强,越冬存活率大,冬前消耗营养少,一般不会缺肥,但晚播麦争取高产的关键是拔节期干物质必须达到3 000 kg/hm2以上。地力不足或地力不均的必须补足返青期,否则会严重影响产量,以施纯氮45~60 kg/hm2为宜。

(4) 冬前弱苗。冬前弱苗叶龄不一定少,但分蘖缺位多,返青后麦苗素质进一步下降,分蘖提早进入两极分化,成穗率低。这种弱苗的形成大多是土壤通气不良或缺肥造成的,缺肥麦田在11月份即已出现云彩苗。这种苗必须在返青时顶凌追肥,促3月下旬苗情好转,应施纯氮45~60 kg/hm2。

返青期管理的目的是促使小麦尽早恢复健壮,且要照顾到起身拔节之间的水肥消耗。若起身后土壤过早干旱,分蘖两极分化快,往往为保穗数就不能坚持蹲苗。而第1节间伸长初期灌水追肥又最容易引起倒伏,所以返青期当时土壤水分虽然不少,但为了争取拔节前有10~15 d的蹲苗期,返青适当补水是必要的。返青早浇水,特别是喷灌对地温、通气没有不良影响。返青至拔节期氮素消耗量约为45~60 kg/hm2。氮素过多,容易徒长倒伏,所以返青期追肥量要严格控制。

4 起身期麦田诊断和管理

4.1 田间诊断

(1)2叶可见至展开,总茎数不少于1 350万/hm2。春2叶长12~14 cm。区别春1叶与春2叶的方法是:春1叶在3月底展开,叶片长约10 cm,叶尖较圆钝,叶鞘长不超过5 cm。春2叶在4月初展开,叶片长12~14 cm。叶先端较尖,最突出的标志是叶鞘长约10 cm,2叶展开后,在2叶与3叶之间有节间伸长。如果春2叶长度超过14 cm,是氮素过剩的表现,如不控制,则春3、4叶长度会大大超标,形成披叶,后期必将倒伏。

(2)3叶展开(4月15日前后),3叶长度不超过18~20 cm,不弯曲。耕层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50%以下,叶色退绿带黄。

4.2 田间管理

(1) 起身期生长。3月份是小麦生长的恢复期,要尽快把长势恢复到冬前水平。春1叶展开2叶伸长是起身期,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并进生长。起身是植株由匍匐转向直立的现象,春2叶展开时2叶鞘长10 cm,叶片长约12 cm且直立向上,株高加大,故曰起身。当时正是分蘖数的高峰,此后分蘖向两极分化。

(2)蹲苗。起身期对水肥、气温和光照都是最敏感的时期,这时土壤氮素肥效已充分发挥,土壤水分由合适转向干旱。4月中旬气温已由10 ℃上升至15 ℃,若不适当控制氮素的发挥,植株可能趋向徒长,难免后期倒伏,另一方面,植株碳氮比失调,穗分化所需的营养不足,会减少穗粒数。为了防止倒伏,增加穗粒数,在起身初期控制土壤水分的供给,藉以控制氮素的吸收,因而控制营养器官特别是叶片的徒长,可保持株型良好的透光状态,既减少倒伏的诱因,又增加穗粒数。

(3)化除化控。春2叶长度超过12 cm的,是旺长趋势,必须立即控制,若阴雨日照不足,除严格蹲苗外,应在3叶展开前后喷矮壮素或多效唑作为防倒的可靠手段。清明前后1年生杂草已经拉十字(出现第2真叶),应结合防倒进行化学除草。

5 拔节期麦田诊断和管理

5.1 田间诊断4叶展开大茎数900万~1 050万/hm2,麦田进一步退绿,4叶长不超过22 cm,不弯曲。麦田地面透光15%以上。全田不出现严重云彩苗。顺麦垅看,30 m以外不见地皮。判断麦苗长相,拔节前以叶色深浅、叶片大小为依据,拔节后以植株高矮为依据。

挑旗期(4月25日~30日)全田高低整齐,大茎数750万~900万/hm2,叶面积指数5~6,地面透光率5%,地面上20 cm光照强度不少于600 m烛光。全田深绿,麦田封垅,顺垅看,2 m以外不见地皮。

5.2 田间管理拔节前是以水控肥的时期,拔节后是以水促肥的时期。拔节前既要长成1个3 750 kg/hm2的生物体,又要经过适当蹲苗防止生长过旺。拔节至挑旗是大生物量形成的时期,麦田管理上要严格掌握拔节水的时期和拔节肥的数量[2],拔节水的早晚决定穗数,大茎数为900万~1 050万/hm2时浇水可以保证750万穗/hm2的水平。旺苗要狠蹲,大茎数降到900万/hm2后才能浇水追肥。拔节肥决定穗粒数,浇水时要重施氮肥,保证拔节以后有充足的养分供给,应施纯氮不少于90 kg/hm2。除非过旺,一般拔节水肥以4叶展开时为中心,最早不过3叶展开,最迟不过5叶展开。畦灌水量不少于900 m3/hm2,喷灌的可以分2次,第1次结合追肥,喷灌300 m3/hm2,第2次在挑旗后喷灌300 m3/hm2。

6 挑旗至开花期麦田诊断和管理

6.1 田间诊断

(1)拔节后麦田宏观诊断,主要看植株高矮的整齐程度和穗层整齐度。挑旗后全田始终保持高低一致,叶色深绿。

(2)5月中旬监测麦蚜、白粉病及锈病的发生趋势。

(3)开花期第1叶变黄,籽粒形成期第2叶变黄。

(4)达到品种穗容重上限750万穗/hm2上下,抽穗后穗层呈一平面,不能分辨出麦垅,是6 000 kg/hm2以上的高产长相。

6.2 田间管理5月1日前小麦挑旗,挑旗后10 d开始抽穗,又2 d后齐穗,再过3 d全田开花,开花后10 d籽粒形成,籽粒形成后经20~25 d灌浆,6月15日前后成熟。挑旗早1 d,灌浆期就长1 d,粒重可增加2~3 g。

(1)挑旗后田间管理。挑旗时穗数大局已定,开花时无效茎死亡,开花后植株营养向籽粒转移。开花至成熟期尚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45~60 kg/hm2,地力好、施用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的麦田,开花后可以较多的发挥肥效;地力不足、抽穗前植株矮小叶色淡绿退色的麦田,还可施用最后1次追肥,争取在抽穗前5 d施完,施氮素不超过45 kg/hm2。挑旗是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拔节水可以维持到抽穗前不干旱。5月中下旬是北京最干旱的季节,若土壤水分不足,会影响光合效率,降低千粒重和穗粒数。所以抽穗至成熟期麦田管理的核心任务是保证植株的高光合效率,延长叶片的功能期。

(2) 灌浆前田间管理。①5月5日前后根据植株高矮,叶色深浅,缺肥处补施氮素。叶色浓绿高低整齐的不施。②抽穗后保持土壤水分在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开花前灌水,喷灌水量不少于300 m3/hm2。③5月中旬消灭蚜虫,5月20日前结束。注意防治白粉病和锈病[3]。

7 灌浆期麦田诊断和管理

7.1 田间诊断籽粒形成后5~7 d(约6月1日)穗层退绿带黄,进入灌浆高潮,每穗有3片绿叶以上,成熟前5~7 d(6月8~10日)穗层全黄,千粒重日增开始小于2 g,每穗至少有1绿叶。成熟时叶片全部转黄,穗下部的颈节带绿,全田金黄。2~3 d后,颈节变黄,麦穗炸芒叶片发白转灰褐,说明已经枯熟,枯熟后3~5 d内必须收割完。机械收割时麦粒含水20%左右,无青粒。

7.2 田间管理籽粒形成后小麦只有20~25 d的灌浆期,灌浆要求的条件是:①叶片干净(无病虫)叶色深绿功能期长。②灌浆高潮前植株含糖量达30%。③灌浆高潮前充足的日照(7 h以上),灌浆高潮中适合的气温(日平均气温26 ℃以下)。④5月下旬土壤水分维持田间持水量60%~70%才能养护根系。

开花后半个月,6月1日前后进入灌浆高潮,千粒重日增2.0~3.5 g,维持至6月10日前后。再经5 d左右达成熟期。

畦灌的麦田成熟前10 d为停水的最后期限。喷灌的可以一直浇到小麦成熟,喷水可调节麦田干热的小气候。

8 收获

小麦完熟时颈节全黄即可收割,当时的籽粒含水量为25%~30%,收后必须充分晾晒。晾晒期间堆温不能超过40 ℃。枯熟收割。籽粒含水量在20%以下,也需晾晒。含水量13%以下时方可入库。白粒品种要抢早收割,以防阴雨导致麦穗发芽。

收获要求:丢穗、麦穗中混杂麦粒及其他机械损失不超过产量的2%。割茬高度一致,麦秸粉碎长度不超过15 cm,抛撒均匀。

下茬种玉米的麦田,收前检查粘虫发生状况,必要时先喷药灭虫,然后收割。

[1] 张述贵.浅析高产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河南农业,2012(3):35.

[2] 代勇.高产小麦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08(23):208,211.

[3] 谢红联.浅谈如何加强小麦田间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2(4):89.

Wheat Seedling Diagnostics and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SHAN Fu-hua, TIAN Li-ping, GAO Xin-huan, ZHAO Chang-ping*, ZHANG Feng-ting*et al

(Beij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Hybrid Wheat,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Beijing 100097)

The criteria for wheat seedling diagnostics in the field include individual plant and population growth status, field management quality, and field conditions. Field diagnostics should “see weather, see field and see crops”. In this paper, “see crops” is to make out standard parameters for a high-yield field based on a main line of leaf growth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af growth and other organs combining soil and air temperature elements, using a widely grown wheat cultivar in Beijing. The aim i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elite cultivar and optimum cultivation method” in a large-area wheat production.

Wheat; Seedling growth; Diagnostics; Management

国家支撑计划作物种业科技工程项目(2011BAD35B03)。

单福华(1962- ),女,北京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小麦品种选育工作。*通讯作者,赵昌平,研究员,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工作;张风廷,研究员,从事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2015-03-13

S 512.1

A

0517-6611(2015)11-052-03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土壤水分麦田
无花果田间管理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初夏马铃薯 田间管理抓哪些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西藏高原土壤水分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
一直在努力
不同覆盖措施对枣园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