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桑单吉, 洛桑旺姆, 米玛卓玛, 拉巴次仁
(1.西藏山南地区气象局,西藏山南 856000;2.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气象局,西藏加查 856400)
浅谈山南气象为农服务的对策
赤桑单吉1, 洛桑旺姆1, 米玛卓玛1, 拉巴次仁2
(1.西藏山南地区气象局,西藏山南 856000;2.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气象局,西藏加查 856400)
在研究西藏山南地区气象为农服务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山南地区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根据西藏气象为农的总体要求,并结合山南地区的实际,找准了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对策和气象为农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且明确指出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的总体思路,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措施方法。
西藏气象;为农服务;发展对策
气象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山南的农业一直以来受天气气候影响较为频繁,山南地区的农牧区也是气象防灾减灾的薄弱区,所以广大的农牧民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十分迫切。笔者在研究西藏山南地区气象为农服务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山南地区气象为农服务的现状,根据山南地区气象为农服务的总体要求,结合山南地区的实际,找准了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对策和气象为农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了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的总体思路,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措施方法,为山南气象为农服务提出理论指导,也为有效提升山南气象为农服务的能力和其他部门为农服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
近几年山南地区气象部门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并结合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建设以及西藏农牧经济信息网站的建设等工作要点,构建了基层气象为农服务组织体系,以山南琼结县气象局为核心,以琼结县灾害易发、高发的加麻乡信息服务站为依托,以气象信息员和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完善了县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完善了农、林、牧业等气象服务监测系统的建设。
2.1 找准西藏气象为农服务的要点气象事业是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气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必须紧紧围绕自治区提出的“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巩固以往为“三农”服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新的为农服务的契机[1]。
2.1.1从发展新产业中找准为农服务的契机。在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中,发展新产业包括方方面面,但对农牧民最根本的目标也只有为民增收、为民致富。为此气象部门应该合理利用各类专业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尤其要结合该地区的地质、气候等因素来不断地发展适合当地农牧民的新产业,进一步加强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监测以及气象信息服务,提供适合当地农牧民的系列化气象为农服务。
2.1.2从培育新型农民中找准为农服务的契机。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首先要提高农牧民素质的问题,培养有文化的新一代农牧民,才是真正提高农牧业增收和农牧区致富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气象为农服务的力量源泉。气象部门在培训农牧民信息员方面,一要利用现代化的各种优势,向各县、乡、村等各级农牧民讲解和提供农业气象、农业科技、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二要积极参与山南地区的农民技能培训计划,在各类农牧民技能培训中要起到带头作用。近几年山南地区气象局为该地区各个县、乡进行送科技下乡活动,并派出农业气象、天气预报、防雷技术、人工影响天气等专家为当地农牧民信息员和人影作业人员授课,为农牧民科学生产、灾害防范意识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也达到了减轻气象灾害的目的。
2.1.3从农牧民现阶段的迫切需求中找准契机。严重的气象灾害对农牧民的经济发展、生命财产、农牧业的增收以及日常生活造成巨大损失,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山南地区来说干旱、雪灾、洪涝、雷电、沙尘、大风、霜冻较为频繁,所以这些方面的气象服务是广大农牧民最为迫切的需求,需要气象部门为农服务来保障。因此,气象部门为农牧民提供准确的气象灾害预警、气象灾害防御、精细化的各类气象服务产品以及针对农牧民的技术培训是气象为农服务中最有力的服务,也是最好的切入点。
2.2 抓好山南气象为农服务的着力点在山南地区,气象为农服务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是由于山南地区很多的乡镇偏远且交通不便以及农牧区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薄弱,致使发布的各类气象信息不能及时送到需求者手中,这也是山南地区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二是由于山南的地形复杂、影响天气气候变化的因素很多,致使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不能满足农牧民的需求,气象为农服务产品与农牧民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气象部门还需加强气象业务能力。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科学的为农服务才是唯一出路,才能够为农牧民增收致富,也是农牧民群众奔小康的迫切需要。
2.2.1加快和完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网的建设。中小尺度气象灾害具有范围小、时间短、突发性强等特点,其灾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占有绝大部分比重,而当前山南地区气象监测站网远远不能满足对中小尺度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的要求[1]。仅对山南地区而言,近8万km2的土地上仅有7个气象灾害监测站,平均1.3万km2才有一个监测站,与全国平均万平方公里15个站的水平存在巨大差距,近一半的县级政府所在地没有气象灾害监测站,气象监测站点稀少、布局不合理,探测资料短缺,不仅不能反映全区灾害发生的实际情况,且严重制约了各类气象灾害的预报预测预警水平。
2.2.2加强气象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准确率是气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气象预报预测的核心。准确及时且优质的服务是气象部门工作的宗旨。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的准确率和及时率,才能够为广大农牧民的粮食生产安全、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农牧区经济发展稳定而服好务。一是加强气象预报发布系统、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二是针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类别和突发性气象灾害来完善其预报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不断地加强和完善农牧业的气象监测、情报预报以及各类灾害的防御对策。
2.2.3加强丰富为农牧区服务的气象预报预测服务产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在现有的气象为农服务产品的基础上[2],不断开发与农牧民生活息息相关、需求量大、能够适应农牧民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发布和制作各类与农牧民日常生活贴切的准确而内容丰富的气象信息和预报。只有把这种准确及时的预报服务产品传递到藏区农牧民的身边,才能真正的为农牧民的生命财产等起到及时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的作用,才能发挥气象为农服务的根本用意和有效的作用;总之,必须根据当地农牧民的需求而开发和丰富为农服务的气象预测预报服务产品。
2.2.4完善和加强气象信息发布渠道的建设与协作。由于山南农牧区的特殊地理条件和复杂的天气气候等特点的限制,现在山南地区主要通过天气预报、声讯电话(12121)以及气象短信等方式对农牧区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但山南地区信息渠道仍旧不畅、有些偏远山区甚至是信息闭塞等诸多的现实问题已成为气象为农服务的 “瓶颈”问题。解决这一“瓶颈”问题,一要打破气象为农服务的单一渠道和区域界限,加强与广播、电视、电信、移动等部门的密切协作;二要充分利用媒体、声讯电话(12121)、手机短信等多种渠道,使气象为农服务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得以传播到广大农牧民手中,其中手机气象短信作为最多用户可能接收到气象服务的方式,是现代气象服务的重要手段;三要建立健全气象信息员管理体制,规范气象信息员的管理,要加强信息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加强对信息员的防灾减灾技能、气象基本知识、科普常识、科学避灾等方面的培训,加强收发气象为农服务信息,收集上传气象灾情和当地农牧民的意见建议等。
2.2.5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系统,不断拓宽气象为农服务领域。人工增雨、人工消雹是防灾抗灾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广大农村最为需要,广大农民群众也最为欢迎。气象部门必须着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这项工作[1]。一要加快建设“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系统”,形成区、地、县三级人影综合业务网络;二要规范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流程,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适应西藏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防雹作业布局,着重加强对重点农牧业发展区、特色农牧经济开发区、名优农牧产品示范区的保护力度;三要按照西藏农牧业发展规划要求,制定人工增雨、防雹的长期规划,加强人影天气作业条件预报和冰雹天气预警。
2.2.6切实加强雷电防护工作。在山南地区沿江的几个县雷暴出现的几率相对高,易遭到雷电的袭击,但山南的农牧区地广人稀,由于雷电造成的灾害及人畜死亡率相对较低。在雷电防护的工作上必须着重加强防雷检测、雷电监测、预警预报、防护技术等各方面的为农服务;着力加强防雷工程的图纸审核、施工监督以及工程竣工的验收工作;加强指导农牧区群众的个人防雷常识,为提高山南气象雷电灾害的整体防御能力和预报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3 把握好山南气象为农服务的结合点气象为农服务是一项恢宏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性任务。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了改善民生,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气象为农服务同样面临重大历史任务,把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纳入整个气象工作计划,以气象为农服务为总抓手统筹气象预报服务工作[1],切实把改善民生、提高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部门工作的结合点。
2.3.1与实施“人才兴气象战略”结合起来。“人才兴气象战略”是西藏气象部门正在推进实施的一大战略。过去几年结合山南气象部门的实际情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兴业之举取得了成绩,山南气象队伍的整体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气象为农服务仍需完善西藏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培养有科学技术方面创新思想、创新能力的业务骨干,技术方面的领头人。努力完善和加强人才管理与培训体系,成就高层次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和良好的上进心氛围,更要着重培养山南气象为农服务方面的专门人才。依托气象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要不断完善和加强山南气象为农服务的能力和为农服务的质量。
2.3.2与完善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工作结合起来。当前,业务技术已经成为带动山南气象为农服务的主导动力和主要的支撑力,气象部门应加强和深化气象为农服务的体制改革,着重加快建立与业务技术快速发展和应用。不断完善和深化与农牧区的需求趋势相适应的气象为农服务体制,着重加强气象业务的建设,将各业务普及到农牧区。建立健全以气象为农服务为主的业务技术体制,从而保证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气象为农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气象服务社会,对促进人民群众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山南地区气象由于人才、技术等各方面的原因,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加强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民生问题,增强气象为农服务是在整个气象业务中占主要的地位、实现山南气象综合能力整体跃升的必经之路。
[1] 陈俊春,陈颖.切入点、着力点、结合点—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三点”思考[J]. 江西农业学报,2008(1):142-144.
[2] 蒋国华,胡小妮.关于清远市气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91-293.
赤桑单吉(1974- ),女,藏族,西藏扎囊人,工程师,从事大气探测研究。
2015-02-09
S161
A
0517-6611(2015)09-2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