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园林局局长 曹晟
黄山市江心洲广场改造成效显著
黄山市园林局局长 曹晟
江心洲广场东西长660米,南北平均宽121米,占地面积为8公顷(117亩)。
江心洲广场改造工程列入2012及2013年市重点建设项目,于2013年11月底全面竣工,历时14个月;项目总投资约6000万元。广场共回填土方130000m3,铺设大理石园路、广场15000m2,沥青路面20000m2,木塑板铺装面层3000m2,安装路牙约8000m;栽植各类乔灌木约3550株,灌木组块约12万株,铺设草坪约3.3万m2。
江心洲广场改造以“休闲、体育、生态、文化、集会”为主题,是集防洪治理、生态保护、景观建设为一体的民生工程,是新安江流域综合整治的重要工程之一,工程的实施达到预期目的。
由于原有江心洲地势较低,改造后通过对现状地形的局部抬升,使广场内各个球场等局部地块防洪标准提高到25年一遇;结合新安江整体防洪行洪规划,在南侧预留行洪通道,“北高南低”的多层次场地空间,加强整个场地的防洪水平和场地趣味性。
通过从新安大桥主桥东、西两个不同方向,引入两条6m宽的机动车道,形成环线道路路网,机动车集中有序的停放在新安桥下,形成简洁与大尺度的立体交通体系,紧凑实用的重叠空间。细节上徽式材质和元素的利用,使江心洲广场成为新安江以南现代建筑向江北徽式老街过渡的纽带,延续了城市周边的肌理和空间形态,使江心洲景观与城市大空间融为一体。
新安大桥以西形成一个拾级而下的林荫台地,在新安大桥以东围合成一个足球场,并利用地形变化,巧妙的将球场看台与匝道桥护坡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又能有效通达的体育运动空间。此外,还集中布置了2个篮球场和3个门球场,为各个不同年龄段的市民锻炼提供场地需求。
充分利用匝道桥下部空间建设酒吧街,酒吧建筑均为一层,单体建筑面积在210平方米左右。平面布局简洁现代,建筑与铺装、景墙相互交错,形成独具特色的室内、室外经营空间,极大地拓展经营效益和景观效益。立面空间错落有致,酒吧街人流与江心洲主环路人流相互分隔,成为江心洲北面一个动静相宜、参与度极高的趣味场所。夜间,酒吧街各色灯光与新安江游船一道构成一幅“水岸商埠”的动人画面,为吸引人气、带动整个区域发展提供保证。
江心洲广场西端视线开阔,可遥望两江汇流、镇海古桥,南北两侧为屯溪老街和阳湖阶级头遗迹。本次改造依托地形建设了一座错层茶室及观景平台。茶室建筑平面呈动感的扇形布局,与周边地形、地面铺装以及江心洲驳岸轮廓相契合;建筑立面依附匝道桥向西放坡的地形,使每一层层递进关系向东抬升。茶室总建筑面积为1700m2,建筑占地面积约为800m2,茶室分为裙房及塔楼两个部分。裙房内外通透,采用架空层、室外平台、屋顶露台及通透的玻璃墙面等形式,使室内观景视线得到较好的延伸,整个景观视线得以向西、向北打开,同时形成了3种完全不同的经营空间;塔楼位于扇形裙楼的发散点上,共六层,采用错层搭接的方式,形成建筑几何体错落有致的外观形态,既是主要的远眺观景空间,也是茶室经营空间的一部分。
阳光草坪位于江心洲最东端,正对恢弘的光宇大桥与湿地公园,视野开阔、阳光充足,利用现状较为平缓的地形,保留原有高大乔木,打造成一个适宜市民散步、慢跑的生态空间。在阳光草坪中还建有一个特色张拉膜,既提升了整个阳光草坪区域的景观张力,为游人提供雨天临时遮蔽场所,又能使站在光宇大桥及新安江两岸的游览者观赏到轻盈、飘逸的江心洲主景,吸引人们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