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改造环黄山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控带对策研究

2015-12-17 03:44:13谢双鸽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松树

谢双鸽

(黄山区汤口镇林业站,安徽 黄山 245800)

升级改造环黄山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控带对策研究

谢双鸽

(黄山区汤口镇林业站,安徽 黄山 245800)

本文对黄山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中环黄山风景区生物控制带的升级改造建设进行了探究,就黄山市预防松材线虫病现状、现实存在的问题,对环黄山生物控制带升级改造具体措施和改造后生物控制带预期达到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

松材线虫病;生物控制带改造;油茶林;预期效益

黄山风景区景色秀绝,蜚声海内外,系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闻名天下,黄山松位于“五绝”之首,是黄山之魂。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物流和人流的加剧,黄山市周边的毗邻省市相继发生了人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病,并呈逐年蔓延之势,最近的疫点距黄山风景区已不足60 km,严重威胁黄山松的安全。松材线虫病是一种松属植物毁灭性的病害,松树一旦感染,在极短时间内便成片死亡[1]。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根除方法,是一个国际性的防治难题。

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有两种途径,一是人为传播,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从疫区带入感病松材及其松木制品传播。人为传播具有速度快、突发性、预防难的特点,也是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二是自然传播,就是通过媒介昆虫——松褐天牛进行传播[2]。松褐天牛是一种蛀干性害虫,松材线虫寄生在松褐天牛体内,一旦危害健康松木,其体内寄生的松材线虫就带入了松树体内,经大量繁殖,导致松树死亡。这种传播方式相对于人为传播具有速度稍缓、连续性、可预防的特点。

1 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防控现状

为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传入,1999年由原国家计委立项,2000年开始实施,全面启动了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工程。该工程总投资6 164.71万元,实际完成投资6 520.02万元。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检疫检查体系、监测普查体系和生物控制带工程建设。2005年3月,工程通过国家验收。在检疫检查体系建设方面,市属各区县范围内共建成31个专兼职植物检疫检查站和8个除害处理场,并配置了先进完备的检疫设备,大大增强了检疫检查能力;在监测普查体系建设方面,成立了黄山市松材线虫病监测中心,在市属各区县建成了8个监测站、171个监测点、610个固定监测样地,采取人工地面普查监测和松褐天牛诱捕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松材线虫病进行常年监控;生物控制带建设工程全面完成带内松树伐除和清理工作,形成一条宽4 km,外围长约100 km的环黄山风景区无松属植物生物带。通过十余年的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黄山风景区为核心的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覆盖面广、手段先进的较完善的预防体系。从切断松材线虫病传播途径入手,加强检疫检查,禁止一切松木进入黄山行政区,防止人为传播;建立生物屏障,防止自然传播,科学有效地阻止松材线虫病传入黄山。

2 存在问题及分析

作为黄山市松材线虫防治“三道防线”中的最后一道防线——环黄山风景区一周建设的无松属植物生物控制带,是一种长远的、一劳永逸、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研究表明,松褐天牛主要食物是松属植物,在不补充营养的情况下,最大飞行距离不超过3.5 km。4 km宽的无松属植物的生物控制带,使松褐天牛在自然飞迁的过程中无法取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生理极限屏障。生物控制带的建成,科学有效地切断自然传播途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预防作用。

然而,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生物控制带内的松树自然更新速度较快,飞籽松树树苗正渐渐入侵,如不及时根除,若干年后,由于自然更新,天然次生松林将再现,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生物控制带的预防效果。退一步说,即使是每年可及时根除松树树苗,也存在管理成本增加问题。经测算,每年拔除松树树苗的成本投入约900元/hm2,整个生物控制带面积为3万hm2,就此一项每年需投入2 700万元之巨。事实上,此项投入得不到可持续保障,因而根除松树幼苗的效果因资金短缺而无法达到。

3 生物控制带升级改造对策分析

因原有的生物控制带很难控制松属植物的蔓延,为有效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切实发挥生物控制带永久预防作用,从综合考虑预防松材线虫病和森林防火两大功能现实需要出发,对现有的生物控制带升级改造已势在必行。将原有的生物控制带进行全面更新造林,建成以油茶林为主的生物控制带,实现一带多能、一举多得,使其不仅具备防虫、防火功能,还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提出该对策的理由及可行性有以下几点。

3.1 符合国家政策扶持的发展方向

茶油具有东方橄榄油之称,由于油茶种植业可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3]。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是从国家层面针对单一树种批复的专项规划。国家对油茶产业的扶持,为升级改造生物控制带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3.2 符合造林普遍遵循的适地适树原则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又是生物防火林带首选树种,在皖南广大丘陵山地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4]。黄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土壤以棕壤和山地黄棕壤为主,正是油茶理想的种植区。

3.3 争取资金渠道广泛

落实资金是升级改造现有生物控制带建设工程的前提和实施保障,可以从以下几个渠道争取资金支持。首先,在预防体系工程建设中要求追加生物控制带抚育管理专项资金;其次,发展油茶种植业,国家目前实行专项补贴政策,随后将陆续出台提高补助标准、发放贴息贷款等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再次,符合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全球环境基金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条款内容,有望申请得到国际赠款;最后,可以与一些规模较大、具有品牌优势的加工油茶的大企业进行合作,采取灵活多样的融资模式,合作企业或先期垫资,或入股经营,利用其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建立完整的产、供、销一条龙产业链。

3.4 丰富充实了建设“生态文明区”的内涵

黄山市作为中国旅游标志城市之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今后发展的战略定位。建设油茶林生物控制带工程,既可以发挥防虫、防火的“一带多能”的效果,又可获取可观的经营效益;既可以带动地方产业经济的发展,又增加了一道美丽的生态风景线。它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实实在在的生态建设工程,集多项功能于一身、多种效益于一体,极大地丰富、充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内涵。

4 预期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升级改造现有生物控制带,在经济层面,既可解决管护资金无保障、管护难度大、投入产出比不高的弊端,又可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让林农在经营管护生物控制带的活动中增加经济收入,提高林农积极性。油茶良种嫁接苗栽植后次年开花,第3年挂果,第5年即可进入丰产期,丰产期长达40~50年。据调查,在立地条件适宜的条件下,良种油茶每公项至少产茶油450 kg,按目前国内市场售价50元/kg计算,除去各种成本,每公项直接收益22 500元以上。其下游产品用途广泛,也可取得一定收益,如籽壳、籽饼可做肥料等。

4.2 生态效益

良种油茶栽植后一般7~9年便可郁闭成林。根据湖南省林业厅油茶专家谭正亚等对油茶林生态效益的研究测算,3万hm2油茶林生物控制带成林后,每年可涵养水源175万m3;每天可吸收180万kg的CO2;1㎏油茶鲜叶可吸收大气中7.4 g的SO2。

4.3 景观效益

油茶自身除蕴含巨大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外,还有很强的观赏价值。油茶枝叶浓绿,四季常青,花朵大而鲜艳,花期长,既是经济树种,又是观赏树种。每年繁华盛开季节,一条环绕黄山风景区长100 km、宽4 km的高山下的巨大花环,将为黄山风景区传统景观添姿增彩,成为一道新的风景奇观。

升级改造老的生物控制带,建设以油茶为主的新的生物控制带,这是一项趋利避、害切实可行的有效举措。经调查统计,在环黄山生物控制带内适合种植油茶面积可达3 500 hm2左右,其余可根据项目工程,大力培育阔叶林树种(如木荷、麻栎、黄连木等树种),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环黄山生物控制带的升级改造,可以减少松褐天牛寄主松树,形成自然屏障,降低松材线虫病的蔓延速度,促进林木旺盛生长。把防火、防虫两带合一建设,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建设成本,且能充分发挥多种效益,可谓一劳永逸、一举多得。但在作出决策时,必须组织专家进行科学论证,在深入论证可行性的基础上,大胆果断决策。在组织实施时,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精心组织、确保质量,切实发挥生物控制带作为阻击松材线虫病最后一道防线的屏障堡垒作用。

[1]邓宝平.浅析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措施[J].林业科技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5):112.

[2]王义峰.浅谈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2012,263(1):151-152.

[3]王朝晖.巢湖市油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前景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6):6-7.

[4]王斌,王开良,童杰洁,等.我国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2):11-15.

(责任编辑:杨婷婷)

Study on Strategies for Upgrading the Biological Control Belt of Pinewood Nematode Disease round the Yellow Mountains

XIE Shuangge
(Tangkou Forestry Station of Huangshan District,Huangshan 245800,Anhui,China)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upgrading construction of the biological control belt round the scenic areas of the Yellow Mountains in its prevention system against the disease and analyzed the disease prevention actualities and actually existing problems.Some specific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for upgrading the biological control belt round the Yellow Mountains and the expected Outcomes and benefits of the control belt after upgrading were comprehensively elaborated.

Pinewood nematode disease;Upgrading of the biological control belt;Camellia oleifera plantations;Expected benefits

S763.3

:A

:2095-0152(2015)05-0060-02

2015-08-12

2015-09-10

谢双鸽(1972- ),女,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推广工作。E-mail:158566722878@163.com

猜你喜欢
松材线虫病松树
松树郁郁 松树苍苍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肉牛消化道线虫病和呼吸道线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
家畜类圆线虫病的分析、诊断和治疗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绿色中国(2019年13期)2019-11-26 07:11:02
松树
松材线虫病的发生防治及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16
我国松材线虫病的主要防治技术探析
现代园艺(2017年21期)2018-01-03 06:42:16
松树
猕猴桃根结线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现代农业(2016年4期)2016-02-28 18:42:13
吉安市松材线虫病发生规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