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臣
编者按
在美丽辽阔的内蒙古蜿蜒崎岖的八千里边防线上,无论是在浩瀚的沙漠戈壁,还是在茫茫的林海雪原;无论是在人烟稀少的草原深处,还是在车流繁忙的关口要道,处处都有内蒙古公安边防官兵的身影。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自2005年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以来,启动了综治维稳工程、民心工程、固本强基工程、民族团结进步工程和边防部门建设工程。广大官兵自加压力,履职尽责,用忠诚为祖国筑起安全稳定屏障,用大爱为驻地百姓创造幸福生活,留下了一个个爱民固边的动人故事,书写了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
2005年以来,我区公安边防部队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爱民固边战略工作部署,坚持以群众工作为主线,以“综治维稳、民心、固本强基、民族团结进步、边防部门建设”五大工程为抓手,努力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爱民固边战略各项任务,有效维护了战略机遇期我区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对完善边境治理体系、提升边境治理能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实施综治维稳工程构建边防安全稳定屏障
着眼我区边境维稳形势,大力推进草原110创新发展,将草原110由当初的报警服务系统发展成为集防范打击、社会管理、服务群众和应急救援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边境打防管控体系,有效提升了边境综合防卫管控能力,多次受到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肯定,并荣获2010年“第五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紧盯草场划界、企业改制、占地补偿和环境污染等矛盾纠纷易发多发领域,探索建立了“四所联调”等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深入开展社会矛盾滚动排查化解工作,确保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及时稳控、化解了一批影响党群、干群和警民关系的社会矛盾纠纷。该机制入选2012年全区“十大法治事件”。持续保持对影响边境安全各类突出问题的高压严打态势,部署开展了“天网”“铁钳”“卫疆”等系列专项行动,参与侦办了一批影响国家安全和边境安全的重特大案件,有力净化了边境社会环境,长期影响我区边境秩序的偷渡、走私和非法越境生产作业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我区成为全国边境秩序最好的地区之一。
实施民心工程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
坚持从密切警民关系入手,持续开展了以“访贫问苦、访疾问难、访外问弱”为内容,以实现群众对边防民警“看见、敢见、愿见、想见”为目标的“三访四见”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各级部队坚持领导干部当兵访、机关干部参与访、基层民警全员访,深入边防辖区听取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疾苦,确保对辖区的人、地、事、物、组织每年至少走访一遍,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部队涌现了一批“活地图”“百事通”。联合自治区团委、妇联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关爱困难家庭儿童等弱势群体活动,推动1300余名困难儿童和残疾人纳入“春蕾计划”“共享蓝天”等政府或社会慈善机构计划,协调为2500名群众办理医保、低保,帮助870余名重点人员重返社会,传递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联合司法、卫生、文化、农牧业等部门开展“送法律”“送科技”“送医疗”“送政策”进村入户活动,通过举办种植养殖培训班、提供致富信息、联系解决就业岗位等方式,积极为辖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推出了“爱民固边直通车”等一系列服务举措,受到牧民群众广泛好评,有效改善了边境农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夯实边境安全稳定基础
立足自治区平安建设工作大局,联合自治区综治部门出台了《爱民固边模范创建标准》和《爱民固边模范苏木乡镇嘎查村(居)创建情况考核方案》,在边境地区广泛开展爱民固边模范系列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共创建爱民固边模范嘎查村404个、爱民固边模范苏木乡镇45个、爱民固边模范旗市10个,其中33个创建对象受到自治区综治部门命名表彰,有力推进了各创建地基层组织、社会治安、警民关系、村风民风和基础设施建设,在边境地区打造了一批平安支撑点、和谐示范点、文明辐射点和致富先行点。积极会同自治区组织部门在边境地区开展了“北疆基层党建长廊”建设和“北疆党旗飘”活动,出台了《关于公安边防部队警官兼任地方有关部门和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开展了“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富民兴边、帮扶强边、共建稳边”五边行动,目前共有502名边防民警在嘎查村“两委”班子、121名边防派出所领导在苏木乡镇党委班子兼职,促进了爱民固边和基层党建同步协调发展,强化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先后有192个爱民固边模范嘎查村党支部被评为县级以上“先进基层党组织”。
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工程巩固发展新型民族关系
出台了《关于在爱民固边战略中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程的意见》,发挥边防民警民族团结工作队、宣传队、战斗队的优势,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各级部队广泛开展学用民族语言活动,努力做到民警问候群众说蒙语、简单交流说蒙语、接人待物从蒙俗,促进了各民族融合,涌现出一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呼伦贝尔市边防支队白音哈达边防派出所副所长达林台、兴安盟边防支队司令部副参谋长敖日其朗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在19个边境旗市开展了警民共建边境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草原雄鹰”工程,严厉打击盗掘古文化遗址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了草原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协调自治区兴边富民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爱民固边战略纳入自治区兴边富民行动规划,推动兴边富民项目、资金向爱民固边模范创建地倾斜,着力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解决了86个贫困嘎查村群众的基本保障问题,使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在边境地区深入民心,各民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意识和主动性明显提升,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到有效巩固和发展。
实施边防部门建设工程培育爱民固边主体力量
全面落实“党政领导、边防主抓、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要求,推动5名边防支队主官、23名边防大队主官进入同级政法委或公安局党委班子,121名派出所主官进入驻地苏木乡镇党委班子,并推动7个边境盟市、19个边境旗市全部将爱民固边战略纳入平安建设、兴边富民行动等党委、政府工程,出台了工作方案或意见,强化了各级党委、政府对爱民固边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自治区财政部门出台了《关于提高全区公安边防部队执法业务经费标准和保障公安边防部队建设的通知》,严格落实部队保障责任和保障标准,为深化爱民固边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在全部队大力开展“三基”工程和“四项建设”,着力提升部队战斗力,切实发挥爱民固边战略主力军作用。
今年是实施爱民固边战略10周年,1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不仅有效促进了边境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而且已成为维护自治区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有效途径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实施爱民固边战略,对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构筑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