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祝秀
[摘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倾向。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巧妙设计导入、创设教学情境、巧妙设疑等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学习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68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都应当是一位善于激发学生对自己课程兴趣,确定自己课程吸引学生的教师。”这些名言警句都告诉我们,兴趣对于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虽然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入,但仍有不少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完全转变过来,仍在思想品德课堂中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巧妙设计导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端就是导入环节,如果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成功奠定基础。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导入方式,通过幽默、贴切、生动、风趣的语言引发学生听下去的欲望,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即通过回忆复习已学知识来进入到新知识的讲授中,虽然这种方法能让学生了解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但是经常采用此法就会显得单调乏味,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精心备课,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生喜欢听故事,在教学《友好交往礼为先》时,一上课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幽默故事。古时候,一位年轻人要到一个偏远的村子——北村,但是他不认识去北村的路,正在迷茫的时候看见一位老人,他便问:“喂,老头,北村离这有多少里地啊?”老人回答:“还有四百二十丈。”年轻人说:“路途多远怎能用‘丈呢?”老人说:“因为你不讲‘里(礼)。”学生听了这个故事觉得很好笑、很有趣,教师就可以借此告诉学生与人交往要以礼为先,同时要掌握交际艺术,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进而顺利进入到新课的教学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有学习的欲望,才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课堂中“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死板的教学模式,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善于创设贴切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愿学”,进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比如,在教学“面临的现实压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拍摄或搜集一些图片,如“街头乞丐”“环境污染”“森林破坏”“招聘会现场”等,并将图片制成小课件。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代表不同方面的压力,让学生针对这些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将生活中的现象融入教学活动中,能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熟悉感,并积极投入到学习中。
三、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语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由此可以得出,“学、思、疑”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教学的过程就是质疑、解疑、释疑的过程,而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虽然初中生喜欢接受新事物,但是他们的自制力还比较缺乏,容易受外界影响。为了使学生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保持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提出一些具体且难度适中的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处于一种“愤”“悱”状态。这样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引起他们主动求知和积极探索的欲望。比如,在教学孝敬父母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学习:1.孝敬父母是什么意思?2.为什么要孝敬父母?3.孝敬父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4.你平时有哪些孝敬父母的言行?这些看似平常的问题却能够引发学生的深思,学生在问题和疑惑的驱使下积极地进行思考,主动探究和寻找答案,最后提升了道德品质,进而实现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但是,学生学好思想品德课,不是靠一时的兴趣,而要一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教师还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
(责任编辑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