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娜,王 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100053)
Batter综合征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一组内分泌和肾上腺相关联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由Batter和他的同事于1962年首次报道[1]。Bartter综合征共同的临床表现是低钾血症和低钾血症性代谢性碱中毒以及肾小管重吸收电解质障碍。Batter综合征是低钾血症的少见病因之一,应在临床诊断中提高对此病的认识,通过正确全面的治疗措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我院2012-01~2014-12共收治Batter综合征患者6例,现将其临床特点总结如下。
选择2012-01~2014-12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以低钾血症收入院,出院时诊断为Batter综合征的患者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19-57岁,病史18 d至14年。
典型Bartter综合征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但因其发病率低,症状不典型而易被忽视。诊断可根据以下几点:①临床上有低钾血症表现,如软弱无力、周期性麻痹、夜尿增多、心电图上有低钾表现,儿童患者有身高不长和智力低下;②碱中毒,可伴手足搐搦,尿pH>7.0;③血钾、钠和氯化物降低;④血浆肾活性、血和24 h尿醛固酮增高;⑤对AT-2和AVP无血压升高反应;⑥肾活检有肾小球旁器的颗粒细胞增生;⑦血压正常;⑧有条件者可行基因检测以分型。
患者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的四肢乏力,间断加重,夜尿增多,多饮,同时偶伴有头晕、纳差、心悸、胸闷、憋气,静脉或口服补钾后症状缓解。其中有2例患者病史在10年以上,于当地多次诊治未获得明确结论,间断给予对症输液及口服补钾治疗,未找到病因,为求明确诊断于我院就诊。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钾血症见表1。血K+2.60-3.0 mmol/L,尿 K+(24 h)18.0-28.78 mmol/L;血气分析:pH 7.456-7.495,尿 pH 7.0-8.0,血管紧张素Ⅰ:(基础)卧位 8.66-10.25 ng/(m·h)(正常值 0.07-1.15 ng/(ml·h)),(激发)立位 24.4-35.7 ng/(ml·h)(正常值 0.33-5.15 ng/(ml·h));血醛固酮:卧位 176.92-489.76 pg/ml(60-174 pg/ml),立位 288.8-879.6 pg/ml(68-300 pg/ml)。肾上腺CT:双肾上腺及双肾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T波低平,QT间期延长。安体舒通试验阳性。甲状腺功能正常。血及尿皮质醇正常。其中2例完善OGTT实验诊断为糖尿病。诊断确立后,给予口服螺内酯20-60 mg/次,3次/d,及间断口服补钾治疗,2周后复查血钾正常。
Batter综合征于1962年由Batter首先报道。据Abdel-Al等[2]报道,先天性 Bartter综合征的发病率约为1.7/10万,国外报告日渐增多。它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者多为儿童,50%患者在5岁以前起病,成人发病较少见,多见于20岁以后,可因基因突变而后天获得[3]。Batter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称先天性醛固酮增多症、血管紧张素反应缺失症、肾小球旁器增多症、先天性低钾血症、肾小管碱中毒症等,是一种有低钾血症、低氯碱中毒、高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高醛固酮血症(少数病例正常或降低)、肾小球旁器增生,同时又有前列腺素增多,但血压正常,血管对外源性血管紧张素反应低下等特点的疾病。成人可表现为肢体乏力,心悸,胸闷,多尿、多饮等。
表1 Bartter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
在临床上,低钾血症很常见,许多因素影响到钾的吸收、排泄、代谢、摄入而降低血清钾,从而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低钾血症的病因有很多种,随着现在各种检查、检验的不断完善,使我们对低钾血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4]。涂云明对低钾血症的88例患者进行明确病因的相关检查中,发现Batter综合征4例(男1 例,女3 例),占4.5%[5]。因为内分泌疾病而出现低钾血症的情况较多见,如果对这类患者只是单一地进行补钾,那么极有可能会延误患者病情,因此建议适当地对患者原发病开展治疗。
导致低钾血症的内分泌疾病因素很多:①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甲亢合并低钾性周期性麻痹是低钾血症的常见的致病因素。②在亚洲男性中,有很多人都会发生低钾性肌麻痹,发病的年龄多在19-40岁,如应激、饱食、感染、寒冷都会诱发此症状。③高血压伴低钾血症、低肾素活性、高浓度的血浆、高浓度的尿液醛固酮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表现。④肾小管对钠离子或氯离子转运有缺陷,引起继发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功能亢进,导致低血钾,这是Bartter综合征的发病机制。⑤肾小管酸中毒是由于肾脏功能不完全从而产生代谢性酸中毒。⑥ACTH综合征多发于男性,是突发性疾病,而且进展很快,还会伴有碱中毒、低血钾、高血压等问题,同时患者皮肤出现严重的色素沉着。⑦Liddle综合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临床症状类似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但其血浆醛固酮水平很低,且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药螺内酯对其治疗无效,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本文提示:当出现有下肢乏力、低血钾、高尿钾而血压正常时需考虑诊断Bartter综合征,应进一做血浆肾素、醛固酮等检查,但醛固酮正常并不能排外本病,可行肾活检确诊。本文中有2例患者血浆醛固酮正常,且尿钾不高。考虑可能为以下原因:醛固酮水平主要受低血钾、高血钠、高血容量、心钠素的增加等影响,患者因行血浆醛固酮水平检测时,血钾低于正常,K+可直接作用于球状带,增加醛固酮合成,故患者血钾极低时,抑制醛固酮分泌,使血醛固酮水平测定无明显升高。同时本文2例患者行OGTT实验示符合糖尿病诊断,有研究[6]发现醛固酮可诱导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尚不十分明确,考虑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醛固酮刺激炎性脂肪因子的表达增多,而脂肪因子引起胰岛素受体表达减少,导致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摄取的减少;②过高醛固酮影响胰岛素受体及信号通路,直接抑制胰岛素的分泌;③刺激肝糖原异生;④醛固酮引起胰岛细胞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从而损害胰岛B细胞的结构及功能,从而诱导胰岛素抵抗发生。故Bartter综合征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在明确为Bartter综合征后,治疗上可使用抗醛固酮类药物如螺内酯、氨苯蝶啶,以及非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布洛芬等可纠正高肾素、高醛固酮血症和尿钾增多,并口服补钾,但本病目前尚无法治愈,不能完全纠正低血钾[7]。本报道中的6例患者明确诊断后出院,院外继续服用安体舒通20-60 mg/次,3次/d,并间断口服补钾治疗。2周后复查血钾正常,同时医嘱患者门诊定期复查血钾。
[1]Bartter FC,Pronove P,Gill JR,et al.Hyperplasia of the 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 with hyperaldosteronism and hypokaliemic alkalosis:A new syndrome[J].Am J Med,1962,33:811-828.
[2]Abdel-Al YK,Badawi MH,Yaeesh SAL,et al,Bartter’s syndrome in Arabic children:review of 13 cases[J].Pediatr Int,1999,41:299-303.
[3]王镁,于世家,郑曙琴,等成人Batter综合征1例[J].临床荟萃,2008,23(7):519-520.
[4]李晓莉.低钾血症中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杂志,2013,19(17):21-22.
[5]涂云明.低钾血症中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2,10(35):189-190.
[6]覃淑娟.醛固酮与疾病关系的研究现状[J].广西医学杂志,2014,36(1):78-80.
[7]Robert K,Detlef B.Bartter syndromes and other salt-losing tubulopathies[J].Nephron Physiol,2006,104(2):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