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背景下平板玻璃企业的发展战略

2015-12-16 07:25:30凯盛科技集团公司北京100000
中国建材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平板玻璃玻璃企业

李 萍(凯盛科技集团公司,北京 100000)

1 我国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剩现状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是“十二五”和“十三五”接替转换的过渡之年,也是各个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建立新秩序的关键之年。2015年,玻璃行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实施,基础实施建设投入加大,为玻璃行业创造着持续发展空间。但是在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环境约束和资源能源倒逼行业转型,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制约着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1]。

图1 2007年-2014年全国平板玻璃产量趋势图

近些年来,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建材,平板玻璃行业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房地产业、汽车等行业极大的拉动了对平板玻璃的需求[2]。然而,平板玻璃行业在其迅速发展过程中,存在发展无序、产业结构不合理、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现象,导致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快增长,供求关系失衡[3]。

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共有浮法玻璃生产企业89家,共计投产312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浮法玻璃总产能为11.28亿重箱/年。其中:在产生产线246条、产能为9.41亿重箱/年。进入2015年,由于市场整体产能过剩,企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平板玻璃产量为79261万重箱,较2013年77898万重箱增长了1.75%。增长幅度较往年有下降,但仍难缓解当前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2 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剩的形成原因

1)企业数量众多,但产业集中度仍然较低。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国共有浮法玻璃生产企业89家,而这89家中,前10家的集中度仅为57%,同质竞争现象严重,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很多小规模的平板玻璃企业生产设备小型且老化,工艺技术水平低。若采取兼并重组的手段,不仅要考虑生产、市场、技术改造、人员等问题,还因为相关政策的不到位而进展缓慢,所以企业为增加规模往往直接进行投资[4,5]。

2)平板玻璃产品结构不合理,普通浮法玻璃产能过剩,优质浮法比率偏低,深加工率不足50%。高档浮法玻璃、汽车玻璃、光伏玻璃等仍需进口,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

3)行业协会对企业项目投资的监督和咨询缺乏有效手段。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产业政策、核准项目投资中未能听取行业协会的意见,使行业协会的作用仅仅局限于“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反映行业问题和企业诉求”等。由于政府手里掌握着投资决策权,但政府干预下的投资水平并不一定是企业真实投资的需求,使得行业的监督缺乏有效手段,造成产能过剩无法有效治理。

4)缺乏完善的企业退出机制。由于环保的压力,近几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平板玻璃行业的准入提出了很多限制条件。2014年工信部组织修订的《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2014年本)》,明确表示新建、扩建平板玻璃项目应当坚持等量或减量置换,并且要配套深加工。但是在政策制定上还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退出壁垒较高,导致企业退出有一定的难度。在产业结构上,一些落后产能的中小企业因为不能有效退出市场,不但降低了平板玻璃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更不利于该行业的结构升级,阻碍了行业的长远发展的步伐。

3 企业应对产能过剩的发展战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产能过剩部分的描述,措辞比以往要严厉得多。政府工作报告5处提及产能过剩,并且今年“去产能化”的目标颇高,淘汰平板玻璃3500万标准箱。但是我国平板玻璃的产能过剩并不是整个行业和所有平板玻璃产品都出现过剩,而是中低端产品由于结构性矛盾等原因造成的产能过剩。对于平板玻璃行业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只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玻璃行业协会的引导是无法解决的,企业更应该从自身出发,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推进玻璃行业联合重组进入2.0时代,引领大企业集团形成集群效应。2014年,中国建材联合会发布了水泥和浮法玻璃“两个第二代”标准。这给玻璃行业在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下,指明了行业技术进步的方向。在推进行业整体升级改造的同时,浮法玻璃行业也要拓展“两个第二代”的理念,本着“行业利益大于企业利益”的原则,对行业内企业间的联合重组实行颠覆性创新,以实现在新常态下行业企业间的抱团取暖、共同发展。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1)以大企业集团为载体,痛下决心、加速推进提高玻璃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在集中的过程中,以浮法玻璃“第二代”为准则、以淘汰落后产能、产业转型升级为基础,对联合重组后的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通过产业集中度的逐步提高,带动全行业渐进式的实现浮法玻璃“第二代”。同时也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提高玻璃行业集中度、加强企业联合重组的问题上,帮助企业在联合重组融资、淘汰落后产能的优惠政策等方面,出台一些操作性强且实实在在的政策来鼓励和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2)行业企业要充分认知到“行业利益大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从行业利益中取得。通过市场协同,切实维护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扩产扩建,已经严重影响了玻璃行业在全国的形象,也给行业企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带来的恶果就是被动的停产放水、高昂的财务费用、产品持续的低价位。要解决这个问题,建议采取市场协同的方式,通过限产保价的手段,挽救行业危局。

第二、在过剩产品中寻找短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重点研究开发新型玻璃。

加强传统玻璃产品优化升级。当前浮法玻璃应通过节能技术改造、清洁能源替代、余热发电、烟气治理等手段,不断降低产品能耗,减少污染排放。浮法玻璃生产线应以天然气作为优先能源,并通过余热发电、脱硫脱销除尘一体化等,促使传统产业调整结构,优化升级。

重点研究开发新型玻璃。新型玻璃是在化学组成、生产工艺、加工技术等方面实现了创新,从而拓宽传统玻璃的领域,满足人们的需求[7]。比如电子信息产业用超薄玻璃,太阳能产业用超白玻璃,以及节能环保产业用LOW-E玻璃、现代农业用的LED生态转光玻璃等都属于新型玻璃范畴,应从政策上促进和鼓励其发展,是目前行业和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潜力所在。

总之,玻璃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和行业形势的“新常态”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也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短期内不会因经济的适度放缓而出现类似08年大规模刺激政策的局面,因此在这种预判下,玻璃企业要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淘汰落后、联合重组、市场协调、限产保价是唯一能够拯救行业危局的有效措施。对玻璃行业来说,“新常态”带来的压力和风险将是长期的,经济增长速度放慢是客观的,不因我们的主观需要而改变。玻璃行业更是要调整观念,主动的转变来适应新常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调整,谋求纵深转折,实现新发展。

[1]2015年我国玻璃行业发展现状分析[Z].中国报告大厅.2015-7-22

[2]吴思晨.我国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3]徐美君.中国平板玻璃产能现状剖析[J].玻璃与搪瓷 ,2010,38(3):29-32

[4]庄健.如何看待产能过剩.金融时报[N],2006-2-27

[5]谢国忠.谁应该为中国产能过剩负责.21世纪商业评论[N],2005-8(12)

[6]彭寿.新型玻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应用及发展方向[N].中国建材报, 2011-5-9(006).

猜你喜欢
平板玻璃玻璃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我不是玻璃熊
摇篮(2016年19期)2016-12-01 06:32:52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5 月平板玻璃产量环比增17.4%。
江苏建材(2015年3期)2015-04-16 15:46:52
玻璃
建筑与预算(2014年9期)2014-10-14 13:2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