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岚
沉重压抑下的深情渴望
——李明坤小说文集《走过秋天》读后感
■胡岚
李明坤是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的见证者,作为一个有血性、有思考的石油作家,他用文字记录了自己对石油人生活的体验和思考。
李明坤用他的文字诉说着他对石油的热爱。他的文字既有对石油事业潜心的思索,又有普通石油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写一生献给石油的老钻井人田队长,全身心都扑在井队上。及至退休从钻机上取下那块记录着钻机荣光的白铁皮,“细心地擦拭干净,捧在胸前,在阳光下它一闪一闪地发亮”。这台钻机为油田服务了三十年,这三十年又何尝不是田队长的年轻岁月,在那样艰苦的岁月里是对石油的热爱和寻找大场面的执着支撑着他们这一代石油人。热闹过,恋爱过,向往过,这是那一群热血奔涌的男子汉们的真实写照,是他们在忘我奋斗中度过的青春岁月。
李明坤把对生命的感悟,生活经验和他独特的文化视点都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早期的文学创作对人物命运的描写具有悲剧色彩,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跌宕起伏。
有挣扎,有沉沦,有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在 《山中》,吴和尚是另一种带着时代烙印,日渐沉沦的知识分子,终日酗酒,以此宣泄他内心深处的苦痛。何呆子,从童年的苦难里一路走来,又不幸身落残疾,却不愿在现实面前低头,在命运前不肯屈服。何呆子终年埋头创作,书稿一次次被退而笔耕不辍,这一形象给作品抹上少许亮色。山中方一日,人间已千年,世事变迁,那一代人命运坎坷的青春岁月就在山中消磨。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凄恻的哀歌。
“天上的云,哪儿不是一样的呢?”《故乡的云》则蕴含着另外两相抵触的人生态度:随遇而安,遇方则方遇圆则圆,无处不快乐。石爱莲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积极乐观的人,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虽然目不识丁,但只要付出劳动就能有收获,哪怕是开一个小旅馆,客房只要勤打扫,并不少赚钱。这是一个朴素的农场基层妇女对物质生活的真实追求。那个死去的康征——作为那个年代的知识青年,一个从未感受过母爱的人,农场劳动小憩时一件披在身上的棉衣就惊醒了他整个的觉知,让他刻骨铭心,从此一厢情愿地爱着。可能是他爱得太深沉,竟对一往情深的乔珊视而不见。如果知道这些他会不会有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感慨?命运无情地捉弄了他。
葛琪娅,则让人想起年轻的戴健和她为之献身的健人沟。石油老一辈的勘探开发者,年轻却厚重的生命让人无比敬仰,有什么比找油气大场面更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呢?历史不该忘记英模,那些为石油献身的英模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终将被后人铭记和怀念。透过李明坤凝重的笔触不难发现,字里行间处处体现出作者的良苦用心。
在 《走过秋天》这部小说集中,最喜欢的是 《一个人的漫长冬季》和 《钻工的手》。可以看出这两篇小说和收录的其他小说不同的风格。与前期的作品相较,后期的文学创作作者个人的悲悯情怀更浓烈些,就使得小说的结局更趋圆满。
这两篇读起来更轻松愉快,结局也更加明亮。用李明坤的话说,就是年纪大了,更加害怕他笔下的人物每每面临生离死别。相较于其他篇章的小说人物,在艰难、晦暗、沉重中的生活境遇,这两篇小说是轻松愉快的。《钻工的手》语言更加俏皮活泼,充满了生活情趣。
《一个人的漫长冬季》抒写了一个老石油工人对一生的回顾。在那个婚姻都不由自己掌控的年代,两个一同在戈壁滩上的“黄羊”硬是被命运的绳索牢牢地捆绑成夫妻。“人若不改变命运,命运就会改变人。”生活的磨难、争执和不满,并没有让女人屈服,把希望和爱都寄托在出生的儿子身上。爱情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永远不会泯灭的,在看琼瑶剧时流下的眼泪,让女人埋藏在心底的纯真情感再次显露。李明坤这样用看似多余的闲笔不着痕迹地塑造出这样一个屈服命运安排,又对生活充满憧憬和向往的女人形象。一辈子对于一个人来说还是很漫长的,回顾一生,独守的漫长冬季里,老采油工对儿子的期望,对妻子的深情回望,让他再一次对晚年生活充满了热爱和向往。
正如作者说的:“人不经历事情,不经历大灾大难是活不明白的。”在妻子推进手术室的那一瞬间意识到,“其实我们苦苦追求的幸福就在眼前,只要我们下决心去得到它。”
最后一篇 《走过秋天》更是处处渗透着人性的描写。有母亲对儿子溺爱,读罢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堂堂一个青年在母亲的溺爱下,终日游手好闲,不务农活。有情人之间对欲望的挣扎和纠缠,有理智对情感的挑战,还有作为一个血性男人的义气和担当。李明坤成功地塑造了一群有血性的人,在情感的纠结和矛盾中生活还得继续,这就是生活。
李明坤善用凝重、隐晦的笔法记述那个年代的人物和故事,处处凸显着时代的印记。小说文集中很多篇章虽然让人觉得压抑和沉重,但透过文字流露出了真性情,从他对细节的刻画都能看到他谋篇布局的独具匠心和热爱石油事业的赤子情怀,以及对生活、对美好的渴望和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