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鹏
(安徽省林业厅,合肥 230001)
把安徽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生态战略支点的对策
程鹏
(安徽省林业厅,合肥 230001)
本文立足安徽林业生态本底,首次提出要把安徽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生态战略支点这一命题。指出了安徽省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与独特的生态优势,应该而且也能够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发挥出保障流域生态安全、防止流域水体污染、维护长江黄金水运畅通以及皖江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四大生态战略支撑作用,并且就如何把安徽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生态战略支点,提出了突出山区和丘陵森林生态保护屏障建设、构建覆盖全省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强化森林城镇村建设、推进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加快清洁水源供应能力建设以及打造皖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等对策。
长江经济带;安徽;生态支点;对策
依托黄金水道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1]。把安徽打造成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乘势而为,谋划加快安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意义重大而深远。把安徽打造成长江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不可或缺的是,也必须打造成生态战略支点,这是由于长江经济带基础建设密集、产业和产业群密布、人口集中、生态赤字严重、对环境容量与生态足迹要求更高的客观实际决定的。必须采取有效举措,把安徽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生态战略支点,提高安徽在长江经济带中的生态环境支撑与保障作用尤为重要。
1.1 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
安徽位居长江中下游,地跨南北,承东启西,沿江通海,八百里皖江穿境而过;同时,安徽地形地貌多样,水热条件优越,生物生产力高且物种资源丰富。在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安全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生态区位极其重要。
1.2 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
多年来,安徽致力于林业生态建设,特别是实施生态强省与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以来,成效显著,实现了森林面积与蓄积量的双增长。现阶段,生态系统相对完整,森林和湿地资源丰富,是全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省份。特别是森林资源集中分布的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达60%。安徽现有湿地总面积约104.18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7.47%;境内河流纵横,沿江大型湖泊集中成片,全国七大水系中的长江、淮河横贯全境,新安江发源于皖南,巢湖为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安庆沿江大型湖泊集中成片,构筑了长江中下游区域享有盛名的华阳河湖群。湿地总面积和湿地率均居长江经济带9省(市)均值以上。良好的生态资源与环境优势,对维护长江经济带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促进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而独特的生态优势。
2.1 保障流域生态安全
安徽皖江承上启下,但自古水患频繁。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治水先治山,治山必兴林。森林湿地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绿色屏障。安徽省丰富的森林和湿地资源,构成了最珍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固碳制氧、保持水土、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应对气候变化、治理雾霾、维护碳循环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徽为长江中下游林业大省,恢复自然植被和加快森林生态功能增长,保障流域生态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具有保障流域生态安全的生态战略支撑作用。
2.2 防止流域水体污染
长江长约6 400 km,沿江的生产、生活和航运产生的大量污染物,一路奔流入海,长江入海口的海洋环境多是近岸者皆污,皖江堪称守卫入海水体质量的最后森林屏障,既要控制污水排放,又要强化生态系统的自然防护净化功能。皖江防护林、兴林抑螺林的建设和沿江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对净化长江水体,发挥着重要的水质净化功能,防止流域水体污染任务更加艰巨,具有防止流域水体污染的生态战略支撑作用。
2.3 维护长江黄金水运畅通
安徽境内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是长江及其支流的重要水源地,只有认真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公益林、天然林保护,才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防止河床和湖床抬高、岸堤崩塌,确保长江黄金水运畅通无阻,维护黄金水道安全畅通任务更加艰巨,具有维护长江黄金水运畅通的生态战略支撑作用。
2.4 维护皖江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
湿地为地球之肾,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徽拥有一大批与长江连通的众多湖泊和湿地,三峡大坝和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的相继实施,使长江中下游水文状况都产生了较大变化,保护了湿地资源。实施的水利工程和退田还湖、退耕还湿、湖泊清淤、河道疏浚工程,扩大了湿地面积,增强了湿地的调蓄能力,减少水患灾害,维护了长江湿地生态安全,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相对完整性和湿地生态功能的任务更加艰巨,具有维护皖江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生态战略支撑作用。
根据安徽自身区位特点,发挥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以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彰显安徽特色,努力把安徽建成绿色发展的典范和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生态战略支点,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3.1 突出山区和丘陵森林生态保护屏障建设
突出皖南山区、大别山区和江淮丘陵等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坚持以林为主,以恢复和保护自然植被为核心,着力打造山地和丘陵森林生态保护屏障。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森林可持续经营等工程,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加快石质山地、废弃矿山、江湖河滩等未利用地或废弃地造林绿化。注重提高森林的质量和生态功能,不再是第一阶段的简单绿化、第二阶段的美化,而是要突出功能化。
3.2 构建覆盖全省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要筑牢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首要与基础地位。抓住以森林为根本,从林业、农业、渔业、牧业、水利、城市景观规划等多部门多要素构成的大森林自然生态系统的角度,统筹规划开展生态环境的综合修复、重构与保护。从森林生态网络理论[2]为指导,依托城镇、村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营造森林生态点;依托长江、淮河、新安江、巢湖等干支流兴建水系林网;依托铁路、公路等兴建骨干道路林网,与农田防护林网相匹配等人类活动线、水体流动线及其他功能线构建森林生态线;依托各类成片森林为面,拾遗补缺地将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斑块,通过网络的形式建立和完善总体结构,建设国土点、线、面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使有限的森林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3 强化森林城、镇、村建设,打造绿色生态人居环境
这是提升城镇村生态容量,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中不能把城、镇、村游离于森林自然生态系统之外,要结合城镇化和沿江城市群建设,全面组织绿化提升行动,大力营造围城林、环村林,让森林进城入村,让城市和村镇拥抱森林,创建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打造森林庇护下山青水碧、空气清新的城乡绿色生态人居环境。城市要尽量控制规模,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向影响。沿江五市等应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绿化模范城市,并不断完善和提高标准,构筑沿江绿色生态廊道。
3.4 推进湿地保护体系建设
湿地资源既是安徽省的优势,也是目前保护上的短板。一是要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要求,划定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并严格施行,加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湿地生态安全格局。二是坚决遏制湿地资源不断减少和破坏的势头,树立湿地是重要生态产品、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民生的理念,把长江经济带对湿地的基本生态需求作为守住的底线,坚决避免新的生态破坏。三是实施适合流域特点的湿地生态修复、退田还湖、退耕还湿工程,开展湿地价值、承载力、环境损害和修复成本评估,补足短线,努力构建江、河、湖、库、塘一体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四是完善湿地保护法规政策和体制机制建设,制定《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实行最严格的湿地源头保护、资源产权、用途管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生态补偿等制度。
3.5 加快清洁水源供应能力建设
随着长江经济带的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居民对清洁、安全饮用水源地需求将凸显。皖南山区、大别山区,既是安徽省的重要水源地,也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水源地,要以植被恢复为前提,以控制土壤侵蚀为核心,提升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增强清洁水源的供应能力。与此同时,以长三角城市群饮用水源地需求与源头水源保护为核心,探索长三角城市群与山区乡村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3]。
3.6 打造皖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
充分发挥安徽生态优势,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绿色化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五化协同推进,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举措,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生态产业,加快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积极建设国家公园。依托全省丰富的森林、湿地等生态资源,建设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培育生态文化,充分展现安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和特色。同时,在打造生态战略支点过程中,要坚持发展现代林业[4],建设生态强省;要更加注重用生态的理念建设生态,要遵循自然规律,注重生态系统间的联系,尽量利用自然力[5],少硬化、多疏通,近自然、少干预。反对过度追求绿化“高档”与园艺化,反对过度追求地面坡面“硬化”,不标新立异,不急于求成,不以“大”为美,大力倡导健康式、节约式、自然式绿化,早日打造成皖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
[1]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4〕39号.
[2]彭镇华,江泽慧.中国森林生态网络系统工程[J].应用生态学报,1999,(1):1-5.
[3]张金池,Donald De Angels,庄家尧.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il Loss Control in Eastern China[M].Springer公司出版,2011.
[4]程鹏.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强省 [J].江淮,2013,110(2):24.
[5]程鹏,张新法.创建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遵循的五个原则[J].安徽林业科技,2015,41(1):10-12.
(责任编辑:杨婷婷)
Strategies for Making Anhui into an Ecological Strategy Support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HENG Peng
(Anhui Provincial Forestry Department,Hefei 230001,China)
In this paper the proposition to make Anhui into an ecological strategy support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was first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background of Anhui forestry.It was point out that Anhui Province h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and unique ecological advantag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and it should and be able to play the four great ecological strategy supporting roles including safeguarding ecological security, preventing water pollution,maintaining a clear Yangtze River golden waterway and ec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wetland ecosystem within Anhui.Some strategies on how to make Anhui into an ecological strategy support in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emphasiz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rest ecological barriers in mountains and hills, building the forest eco-network covering the whole province,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towns and village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etland protection system,speeding up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water supply capacity and building the demonstration belt of Yangtze River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ithin Anhui.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Anhui,Ecological support;Strategy
F326.2
A
2095-0152(2015)04-0003-03
2015-06-26
2015-07-20
程鹏,男,博士、高工,研究方向:森林培育、林业区划及规划设计。E-mail:pengcheng55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