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原理”与海外华人汉语学习

2015-12-15 21:55彭宗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53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教学反思

彭宗平

摘要:短板原理又称“木桶原理”,用于个人则指其知识、能力或其他素质的不平衡发展。本文基于指导一名中美混血成年汉语学习者的经验,借鉴“短板原理”的思辨模式,反思45小时的教学过程及使用方法,力图得出一些有助于海外华人汉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短板原理;华人汉语学习;个案研究;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85-02

一、引言

1.语言学习中的“短板原理”(Short plate theory)。张旺熹(2013):“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听说读写实际上是一个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学习者整体的语言能力,这就是木桶效应。”

不平衡现象不仅发生在学习者个体身上,一些中文教育机构也存在教学观念上的偏差。如一味强调口头表达的重要,无限容忍对学习汉字的畏难情绪,造成教学上的“瘸腿”现象。换句话说,学校、教师对于“短板”现象负有责任。

2.美籍华人华裔汉语学习现状。赵金铭(2011):“在全世界4000多万汉语学习者中,华侨、华人学习者竟占70%。”“‘华文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应据此全面思考有关华文教学的问题,针对华人、华侨的特点,加强华文教学的教材、教法和师资问题的研究。”

目前,在美国中文教学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带有浓厚家庭背景的华裔学生也开始对选修中文感兴趣”,“总的趋势是增加的”(吴星云,2008)。研究者也注意到,相比其他学习者,海外华人华裔汉语学习者最突出的特点是汉语知识与能力的“短板”现象,即听说及口头表达远好于非华裔学生;对于基本句型、句法的学习和掌握也明显快于非华裔学生;汉字书写认读能力差,进而影响到词汇量的增加以及丰富而有条理的表达(吴星云,2008)。华语和国际汉语教师在指导不同学习者群体时,应充分注意其异同,研究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具体的情况,设定科学的、适宜的教学目的,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总之,如何利用其已有的“长板”,迅速有效地接长“短板”,值得教学指导者、教材编纂者研究。

二、案例

1.学习对象的基本情况。美国女高中生,18岁,中美混血,生长在美国,第一语言为英语。家庭无汉语使用环境,凭幼时数次来北京姥姥家习得汉语基础口语及听力,能够与中国人进行简单日常交流,并已积累了一定语感,结构方面没有大问题,但不知拼音,不会读写,认识10个以内的汉字。

2.学习目的和现有条件。在北京与七旬姥姥一起住,姐姐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汉语,她有时去那里小住。打算读中国传媒大学本科,被要求考HSK五级,准备参加当年4月的HSK网考。计划学习时间:2月末~3月底,每天2~3个小时。可用工具:笔记本电脑、《汉语教程》初级教材。

3.学习步骤与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汉语声、韵、调;听中文句子,用搜狗输入法在电脑上键入字母(拼音),根据出现的汉字,检查拼音掌握情况。所给句子均不超过十个汉字,并敲入对应的英语意思。熟悉拼音,打出正确的句子;熟悉汉字,但不要求记住。第二步:利用汉字卡片,指导其归纳偏旁,结合字义解释偏旁的功能,以达到“形音义”完整记忆的效果;卡片“识字组词”,进而组成词组、结构句子;继续用电脑打句子,增加长度,并作为课后作业,听读,键入,并对照检查。第三步:第八天开始做HSK一级真题,每日一套,五套题全对。HSK二级真题除因“妻子”、“丈夫”不懂而选错外,其余题目全部做对。每次将真题带回,作为课后作业重复练习。熟悉即将面对的考试方式,并以此成功自我激励。第四步:加强偏旁归纳进度,阅读部分练习“跳跃法”、“排除法”,有成效。试做脱离拼音辅助的HSK三级真题,有一两次凭语感甚至读出了全句。鼓励在路上看汉字招牌,根据实地语境猜想其意义,认出路边“卖雨伞”三个字,很受鼓舞。

4.学习收效及检验。45个小时,学会使用汉语拼音;从仅能认出招生简章上的3个汉字,到掌握200余汉字的形音字并能组词造句;能正确说出合体字的部首;能认出、懂意思且能用来猜字义的部首:亻、女、氵、艹、冫、宀、扌、犭、疒、口、饣、纟、辶、门、钅等15个;学会使用词语180个以上。

能够在“搜狗”中文输入环境下,用学过的或听懂的词语打出合格的句子,4号字打满A4纸3页,并能自我检查打出的汉字是否正确;新HSK一级5套、二级5套真题基本全对,每套用时不超过50分钟,三级(无拼音)5套真题中听力做对了80%,阅读做对了20%。

三、反思

1.以拼音为重要辅助工具,利用电脑巩固拼音熟悉汉字。搜狗输入法的连续输入避开了选字环节,基本保证了所用汉字的正确。

2.充分利用偏旁部首的语义联想作用,帮助汉字的理解与记忆。结合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法介绍造字原理,提高学习兴趣,加强对字形的记忆。

3.以卡片帮助认识、熟悉、记忆汉字,从字到词、从词到句,持续扩展。利用学习者的汉语听力基础,推动其记忆中音与形的关联过程。

4.以做考试真题带动学习。学习者在实战中取得的成功是最好的激励,能够激发其学习热情,保持其学习积极性,同时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5.汉字学习坚持“先认后写”、“认写分开”的原则,结合其学习汉语的近期目的,不急于练习动手书写,把精力和时间用在完整辨认和理解记忆上。

6.借助目的语学习环境的有利因素,努力营造能输入条件,尽可能输入超出其能力的语言信息。成年人的理性知识胜于未成年人,能够接受更多的输入。

四、讨论

1.“短板”与“长板”。如何认识并利用其自身的长板,带动其短板变长呢?首先要了解学习者的长板及短板何在。魏延军等(2013)指出,“由于家庭语言使用环境的原因,优先发展的是听说能力”,“美国华裔母语保持四项技能之间发展不平衡,其中,口语能力低于听力能力,听说好于读写。”在非中文大环境、不完整中文小环境里长大的“香蕉人”普遍存在“勉强可以听和说,完全不会读和写”的状况,因此此个案带有普遍性。endprint

2.新工具老办法VS老工具新办法。本案例引入了电脑,不换键盘便能练习拼音、认识汉字,实属一举多得。首先,练习巩固汉语拼音的学习成果;其次,听到什么音就敲什么字母,敲对了字母就看见了与音相关联的汉字,多次反复促使学习者更快地将声音与字形连接起来,有助于熟悉进而记住汉字;再次,“搜狗输入法”连续键入保证了汉字字符的正确,使电脑服务于汉语学习成为可能,大大方便了学习者认识、熟悉、掌握汉字字符。

3.根据华裔子弟大多输出(output)少于输入(input)的状况,要加强学习过程中的输出环节。秉持“输出过程即是学习过程”的理念,输入后尽可能紧接输出,输出的内容即是刚刚输入的内容,且让二者尽可能接近;注重形、音、义结合的整体输出,尽量避免无意义的机械性重复;根据学习情况逐步加大输出难度,一步步推动其的有效输出:从简单词汇到成句表达,再到段落输出;输出内容尽可能贴近其生活现状、家人、愿望……越贴近越有兴趣,吸收(intake)效果越好。

4.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态度,态度决定动力。多篇关注海外华人华裔(包括混血后代)母语保持问题的文章(蓝杨 2009,马慧 2012,张婧 2011),均谈到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对于学习热情的影响与牵制,华裔子弟往往表现出多维动力,如汉语文化基础的动力、考入中国大学的动力、自身取得成就的动力,更有动力来自于工具性动机(魏延军等 2012)调查得出:“欧美华裔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动机”,即以汉语为进军中国不可或缺的工具。

5.语言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传统技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关系摆对可以互相推动、相互促进,反之有可能互拖后腿、相互牵扯,总之它们是互为正负能量。打好听力基础首先对提高说的能力有直接的作用,反过头来,口头表达也促进了听的进步(听自己说也是听)。同时,听力训练不单对提高听力有帮助,同时对学习者熟悉、掌握语言结构也有极大的好处。听不行,说就不行,因为该语言结构尚不牢固。

一种语言的阅读与写练应当与听说同步进行,这与“先认后写”并不矛盾。可怕的是以为语言学习可以止步于听说,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是对于书面语的生疏与隔膜,即使能够听出来是什么,会模仿,却不能理解、吸收,就像上文案例里的“妻子”、“丈夫”,等于有音无义的“零信息”,听就成了无用功。实际上阅读能力最终牵制着听说能力的发展,阅读好比牵着表达的线,阅读跟不上,汉字的线性排列不能在其头脑里建立起有意义的组合,表达也不会飞得很高。

注释:

①该案例中的学习者非纯华裔,但因其在语言环境、汉语文化认知等诸方面均与华裔有相同之处,故将其归入华裔范畴。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短板原理[EB/OL].2010-08-03.

www.baike.baidu.com/

[2]郭熙.多元语言文化背景下母语维持的若干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8,(4).

[3]黄季青.“短板原理”对我教育教学的几点启示[EB/OL].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发展培训项目.

www.zxxjs.zhejiang.teacher.com.cn

[4]蓝杨.美国华裔家庭下一代学习中文的动机及其教学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2009,22(7).

[5]马慧.美国新生代华裔子女中文学习的调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论文,2012.

[6]魏岩军,王建勤,魏惠琳,闻亭,李可.影响美国华裔母语保持的个体及社会心理因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2,(1).

[7]魏岩军,等.美国华裔母语保持与转用调查研究[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3,(1).

[8]吴星云.美国华裔与非华裔学生中文教学特点及教学法差异[C]//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9]张婧.浅论学习环境对美国汉语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1,(8).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教学反思
安第斯高原卡哈马卡排箫个案研究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个案研究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