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科类专业《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课程教学改革

2015-12-15 21:29刘金山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9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教学改革

刘金山

摘要:《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是部分农科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旨在提高学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掌握农产品检测原理与技术。该课程内容涉及的学科较多,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优化设计、教学方法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给出了改革建议,为进一步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科类;食品安全;农产品检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50-02

《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又名《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必修的专业课,同时也是部分农科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是食品安全概论方面的课程如《食品安全学》与食品检测原理技术方面的课程如《食品分析》等的综合,内容涉及到食品安全危害性来源、食品的安全评价、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农科类学生,特别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更多地了解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掌握农产品检测技术,并与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结合起来,充分理解影响生产安全食品的影响因素和如何在田间生产安全食品。该门课程能为学生将来从事土壤与植物营养、农作物良种选育、农产品质量鉴定、农产品贮藏、食品安全及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生产和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然而,由于《食品安全学》、《食品分析》这两门课本身涵盖的知识内容就比较多,将两门课整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教学内容就更加丰富,但此课程作为农学类选修课,课时数相对较少,只有32个学时,目前此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学速度较快,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且不少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同时由于该门课程主要涉及仪器分析、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又正是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所缺乏的,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和质量下降。笔者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引导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为重点,优化设计教学内容

《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课程内容体系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理论教学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的内涵、发展史及相关标准;农产品酸度、蛋白质及主要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油脂、维生素、限量元素、有毒有害物质和农药残留的检测原理和检测方法等[1]。由于是给非食品专业学生授课,关于食品安全学的相关知识可简单介绍与讲解,如食品安全危害性来源、食品的安全评价、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等,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知识即可。而在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方面需要重点讲授,即要在教学中要结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测定方法着重讲解相关基本概念、测定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这样既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又使本课程所介绍的分析技术同时具备科学性和法律的规范性。同时要根据授课学生的课程学习背景,相应增加与农产品检测技术内容密切相关的仪器分析知识,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将色谱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概论加到农产品有机酸、氨基酸和限量元素测定内容中,简单介绍这两种分析方法的原理与应用情况。此外,注重将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恰当处理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例如在介绍限量元素的测定、有害物质的检验与测定时,不单是按教材内容讲授分析方法,而是结合食品安全的现状,介绍国际上先进的、快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特别是一些生物技术方面的检测技术,如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测定重金属、克伦特罗快速检测试纸卡检测农药残留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ELISA检测食品安全性等,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同时,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实践教学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基础,通过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内容上,要精选实验内容,要求每一个实验采用不同的仪器、设备和方法,以避免学生重复性工作现象的出现。另外,还应着重要求学生掌握针对不同项目测定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包括样品采集与制备、待测液的制备等。为此我们在实践教学方面选择了农产品中还原性抗坏血酸含量、油料作物油脂含量、可溶性还原糖含量、限量元素硒含量及农药残留检测等方面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会化学滴定、物理提取、化学消化、生物技术检测及原子吸收检测等方面的技能,而且要在实验实践中让学生充分接触测试仪器设备,让学生自主测定样品,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段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应以学生为主体,选择开展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设置小项目,例如蔬菜批发零售市场蔬菜安全性评估项目,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具体实施,包括设置测定指标、采样方法、样品处理、测定等方面,最后要求学生提交一份蔬菜批发零售市场蔬菜安全性评估实践报告。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检测技能、生产实践结合在一起,做到融会贯通,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并用

《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是一门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一体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避免重复教学,协调好课堂和实践教学的内容,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是决定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在理论课方面要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手段,否则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本着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案例导入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由知识点问题引入,辅以必要的参考求解思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使学生正确、全面地认知问题由产生到解决的全过程。例如,在讲解农产品中限量元素测定内容时,引入当今社会关注热点问题“镉米”事件,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新闻报道及数据信息,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围绕镉米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检测展开讨论,然后再向学生从农产品安全检测方面讲授相关知识。又如在讲解硝酸盐、亚硝酸盐及其测定技术知识时,首先向学生播放一段关于硝酸盐、亚硝酸盐的视频节目,从节目中充分了解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危害及其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讨论我们该如何调控食品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具体到我们这个专业,我们该如何通过土壤管理和植物营养管理降低农产品特别是蔬菜中的硝酸盐。这样学生就对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了足够的兴趣,之后再向学生详细讲解农产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检测技术原理与技术。让学生在讨论和课堂讲授中学习和强化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测定技术方法的掌握。此外,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有网络与远程教育平台,因此可制作丰富、翔实的教学内容如教学大纲、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习题解答、复习测试题等在网络教育平台上发布,以弥补课堂教学时数的不足;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利用计算机、平板或手机等设备查看教学内容,便于自主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课堂上没有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也可以打开与课程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阅读和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在网络教育平台上进行提问、质疑,由任课老师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通过师生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因此,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程考核方式多样化

课程考核是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和评价。目前,这门课程的主要考核方式还是闭卷考试,偏重于知识记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普遍不足。蔡克勇曾指出:“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3]因此,《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课程的考核方式应当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基本知识与实践动手技能的考核。例如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基本知识、实验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三方面的考核,建立从学习过程、实验操作、期末考试到课外实践,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在实验实践技能考核中,严格要求学生,包括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准确性,对实验过程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等,如在农产品限量元素硒含量测定实验中,提供给学生一个测试样和一个标准物质,通过学生对空白、标准物质和样品的测定结果,判断学生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作为实验操作判分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课外实践考核中,让学生采集本地蔬菜批发市场的10种类不少于30个样品的农产品,然后进行农药残留定性检测,依据实践报告结果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分数。

四、结语

《食品安全与农产品检测》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农学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涉及多个学科内容,对老师和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和带来了挑战,因此教师需要从课程内容选择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和课程考核等几个方面出发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广泛吸收其他课程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广枫,许建军,石英.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检测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2]陈怀侠,张必成,蔡火操.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5):103-104.

[3]蔡克勇.2l世纪中国教育的走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食品安全教学改革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