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诗彪+肖安国+黄小兵+陈远道+郝爱萍
摘要: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材料工程应用人才的基本依据。作为新升的地方本科院校,应基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合理的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调节理论课程;强调知识应用,加大课程设计力度;提高实习针对性,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地方企业特点,合理选用或自编专业教材。
关键词:地方经济;人才培养方案;材料专业;基本依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033-0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要求、形成专业特色、确保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依据。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面向生产和管理一线,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就业竞争优势与可持续发展基础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1,2]。对于材料专业,几乎全国所有的理工类高校都开设了这一类专业,但不可能全国所有的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千篇一律,这样就失去了办学特色。对于新升的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因各种条件的制约,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其材料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老牌高校相比应有所区别。为此,我们先后到北京、上海、杭州、广州、长沙、武汉等地的高校进行了考察、学习,就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具体的调研分析。我们修订了基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材料专业培养方案,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工程应用型创新人才。构建合理的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3,4]。
一、结合地方企业发展实际,调节理论课程
2009年我们参照了其他高校的相关专业而制订了我院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几年的实施,发现有些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课程之间衔接不理想,与地方企业生产实际有较大的脱节。常德地区的材料领域企业很大部分为加工类企业,如纤维、塑料管材、无纺布、陶瓷、水泥等企业,因此,我们在新的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了更多的关于材料加工方面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将理论性太强的《固体物理》课程改为与更为接近生产实践的《聚合物共混改性》;增加了实践应用性强的课程,如《涂料工艺》、《粉体工程》、《高分子材料助剂》等。有些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出材料专业特点,如《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化工类专业通用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高分子材料专业或方向,有一门更能体现材料专业特点的化工方面的课程——《聚合反应工程》,不但包括了《化工原理》中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且对聚合反应工程进行了相当详细地介绍,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地方企业从事涂料、乳胶、尼龙等材料的制备、合成、加工具有更为实际的指导意义,所以,将《化工原理》改为《聚合反应工程》更为合理。除了这些课程外,其他课程如《材料力学》、《材料研究方法》、《材料工程基础》等课程在章节和内容上需做一定地调节,以提高与地方企业生产的关联程度[5,6]。
二、强调知识应用,加大课程设计与创新训练力度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而课程设计是训练工科学生知识应用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原来只有一些专业基础课程设置了课程设计,而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在培养方案中并没有体现,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具体的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在我院新的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在与地方经济联系紧密的专业课程中必需增设课程设计部分与创新训练内容,加大课程设计与创新训练力度,突出专业知识应用。一是要增加课程设计门数,如增加了《高分子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无机材料制备》、《无机材料性能学》、《高分子材料生产之工厂设计》、《无机材料生产之工厂设计》等课程的设计,每门课程设计的教学时数为2~3周。二是要增加专业综合创新实验,实验时数为3~5周。综合创新实验不拘于哪一门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实验研究内容可以由指导老师提出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与指导老师共同讨论提出研究课题。通过综合创新实验,提高学生对材料专业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利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8]。
三、提高实习的针对性,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在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工厂实践课程。材料专业学生在大一就进行了认知实习。由于学生入学时间不长,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比较肤浅,我们组织学生在一周时间内参观5~10个材料领域的企业,了解产品的实际生产过程,感受企业文化。这种参观式的认知实习针对性不是很强。而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下学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学生已经学习完了大部分专业课程,对材料专业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因此也收到了一定的实践效果。以往我们选择1~2家本地企业组织学生集中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在本地进行实习便于学生管理、节约实习经费。另一方面考虑到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以后在本地就业,有利于我们提前进行入职教育。这样做虽有利但也有弊。仅在少数企业进行集中实习,学生自主选择性不够,即这种实习对学生个体针对性不强,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学生的就业期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考虑了实习的点与面,扩大了实习的专业方向范围,而且调整了实习模式、实习运行形式。在实习的专业方向范围方面,我们尽量选择更多的本地企业与适量的外地企业,包括材料的生产制备、成型加工以及销售等各个领域的企业,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实习模式上,采用“联合训练式”、“委托式”、“顶岗式”等模式;在实习运行形式上,采用“集中式”、“分散式”等形式,学生可自主选择实习模式与实习形式,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管理,感受企业氛围,熟悉产品的生产工工艺和流程,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9],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结合地方企业特点,合理选用或自编专业教材
材料专业课程选用“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学校‘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材、学校规划教材。近几年来,我们还自编了《有机化学实验》、《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实验》、《高分子研究与应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实验》、《应用电化学与工业分析》、《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反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教材。自编的教材充分考虑了本地企业生产特点,并针对性地设置了教学内容与实验内容。如湖南金帛化纤有限公司2013年从德国引进一套己内酰胺聚合装置,公司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每年都要从我校材料专业引进多名毕业生。我们将己内酰胺聚合收录到自编的《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实验》教材中,并且每一届学生都开设了这个实验;又如常德地区电池材料生产厂家较多,我院联合了多家电池材料生产厂家,组织编写了《应用电化学与工业分析》教材,该教材既作学生实习前的培训教材,又可作生产厂家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培训教材。总之,我们联合本地企业,在材料的加工、成型等方面开设了针对性的学生训练实验,增补了相关理论课教学内容。这些实验的开设,使学生体会到企业的产品是如何从实验室里孵育出来的,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产品开发的认识;增补相关理论课教学内容,使学生基础知识更扎实,对其生产技术理解得更深、更透。
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材料工程应用人才的基本依据,作为地方高校,应基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构建合理的材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企业发展实际,调节理论课程;强调知识应用,加大课程设计与创新训练力度;提高实习针对性,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地方企业特点,合理选用或自编专业教材。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材料专业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友田.三年制高职药物分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19-20.
[2]刘纯利,王晴睛,张玉山.优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3,27(3):67-69.
[3]曾伟渊.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J].软件,2012,33(5):113-115.
[4]杨琼.探索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3):29-30.
[5]金靓婕,孙晓伟,郭云超.论新人才培养方案下的化学实验项目调整[J].科教文汇,2013,(255):55-56.
[6]布亚芳,赵玉肖,付淑芳.道桥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3):23-25.
[7]刘学清,刘继延,蔡少君,石红.注重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82-85.
[8]肖安国,周诗彪,申有名.循序渐进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J].广州化工,2011,39(10):152-154.
[9]陈厚,曲荣君,王春华,刘军深,张江,刘冰.浅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J].广州化工,2010,38(11):22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