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记者 韩静
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是由团中央、商务部发起实施的长期重点项目。主要是根据受助国的实际需求,由主办单位与受助国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集中选拔的方式,在约定的时间派遣优秀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赴受助国开展中长期志愿服务,目前已累计派遣650名志愿者深入亚洲、非洲、美洲等22个国家开展志愿服务。
从20世纪80年代志愿服务概念引入中国,到1993年官方文本中首次出现“青年志愿者”这一名词,中国青年志愿者这支有生力量已经在国内公益圈内形成强有力的影响力,而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向国外派遣志愿者的尝试,也逐步实现了与国际志愿服务的接轨。
向国外派遣志愿者是国际上的一个通行做法,到目前为止,做得最有影响的是美国、欧洲、日本、韩国这样一些国家。像1985年注册成立的VSO(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6个联盟成员,8个志愿者招募基地,在非洲、亚洲、44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开展工作的全球最大的非官方、非营利、非宗教性质的志愿者组织。而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虽然与VSO这样的“大佬”足足相差13年光景,但其后起之势受人瞩目。
冯艾,是一名在国内志愿服务有着诸多经验的“志愿者模范”,她的志愿服务经历曾一度成为公益圈颇具影响力的事迹。
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作为国际志愿者的冯艾,担任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援非服务队的队长,在素有东非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她与中国其他青年志愿者从事海外志愿服务工作。在亚的斯亚贝巴大学,冯艾的主要工作是从事中文教学。
这段时间,冯艾还配合中国大使馆,给驻埃塞俄比亚不同国家的官员和大使上中文课。之后,在长达半年服务的期满之际,冯艾主动向团组织要求延长服务期。
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参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的志愿者,服务时间一般为一年,如果有特殊情况可以就志愿者个人意愿向组织提出申请,延长或调整服务时间。
事实上,除了对埃塞俄比亚地区的援助,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从2002年5月开始启动到目前,已累计派遣650名志愿者深入亚洲、非洲、美洲等22个国家开展志愿服务。
国之交在于民之亲,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海外志愿服务相对于国内开展志愿服务面临的考验更为复杂。这就需要海外公益组织以及海外志愿者能借助本国本土资源和现有的技术,对受助国进行经济和技术援助。
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陈晓峰处长向《小康》记者介绍,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项目涉及汉语教学、体育教学、计算机培训、中医诊治、社会发展、国际救援等多个领域,其自身具有投入少、方式灵活、受援国易接受等特点,是区别于政府间项目合作的崭新援外项目,对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与受援国的友谊具有独特的作用。陈晓峰进一步解释,通常情况下,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项目主要是根据受援国的实际需求,由主办单位与受助国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公开招募、自愿报名、集中选拔的方式,在约定的时间派遣优秀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赴受助国开展中长期志愿服务(一般为六个月或一年)。
中国青年志愿者在为外国病人问诊
值得一提的是,在志愿者的招募方面,团中央采取了颇具特色的“一个承办省(市)对应一个“受援国”的方式负责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和培训派遣。目前贵州、上海、重庆等7省(市)都已实现了接力派遣。
当然,对于受援国来说,最根本的需要是改善本国滞后的发展水平。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项目也从受援国的角度出发,十几年来,有针对性开展能解决受援国实际问题的志愿服务。如援埃塞青年志愿者通过改良甜瓜种植法,使得埃塞俄比亚地区当年果农获得了大丰收;在冯艾服务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由中国政府组织和中国公司在埃塞俄比亚帮他们铺设的通讯网络,已经帮助该地区有效地改善了通讯环境。
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向《小康》杂志记者透露,下阶段,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党政为主导、共青团承办、外事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运行模式,推动海外计划良性发展。完善顶层设计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援外志愿者工作的援外国别、部际沟通合作机制等工作内容。
对于第二批援文莱项目派遣工作,援缅甸、老挝、柬埔寨立项工作,第七批援塞舌尔续派工作也将接力逐步完成。此外,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项目管理处回应《小康》记者关于海外志愿者激励政策方面有无新进展时表示,在海外青年志愿者援外项目的激励政策方面将提升综合保障,把提升援外志愿者的补贴标准作为加强项目综合保障的工作重点,同时鼓励项目承办单位推动出台地方性激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