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_叶诗安 摄影_董德 设计_孙星
诚信:真正的蓝海思维
特约撰稿_叶诗安 摄影_董德 设计_孙星
留学机构要以诚信为本,经营品牌,才能在重重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
时至当下,人们对于中介机构的想象,多多少少带有老江湖的色彩,似乎觉得花钱买刀挨,纵然让人不快,也在意料之中。中国教育在线与教育优选联合发布的《2015年出国留学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留学生输出国,其中八成自费留学者选择了留学中介,但对服务满意者竟不到一成,而在未选择者中,半数认为留学中介并不可信。留学机构陷入诚信危机,行业亟待规范。
根据调查报告,留学中介遭遇投诉,近八成出现在合同纠纷上。某些留学机构为了将利益最大化,在学生家长掌握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签订霸王条款,或在口头上承诺,书面上却含糊其辞,或在学生遇到签证等问题时,坐视不理,推卸责任。
其次,宣传造假、过分吹嘘的情况,也让消费者望而却步。留学中介广告已经成为继医疗服务类广告、美容类广告之后,又一个“跻身”违法前十名的广告类别。本来,留学中介着重推荐自己公司签署的代理大学无可厚非,关键是咨询人员往往忽略学生情况,做过度推销。许多学生和家长在国内并不了解国外大学的情况,很容易因误导而做出错误决定。等学生到了学校才发现跟机构吹得完全不一样,最后不得不转校,浪费金钱和时间。
一旦出现这些欺瞒行为,学生、家长必有怨恨,若无法在法律上追究责任,那就更会求助各种媒体发声,导致整个行业被抹黑。拿长久信誉换来眼前一笔中介费用,实在得不偿失。
不管是人数井喷式增长,还是急剧低龄化现象,都一定程度反映出当下不少家长,正以一种以小博大或者虚荣驱动的消费观念来看待留学。
文书代写、向院校提交虚假申请材料等现象的,也影响到海外院校对Made in China的信任度。就2014年一年,由于部分考生和某些机构非法操作,SAT成绩连续三次大规模延迟发布,美国检方对15名中国留学生造假行为提起诉讼。而2015年7-9月,南京等多个城市的雅思考生成绩因违规被永久取消,英国方面表示,他们有强有力的证据显示考生成绩与其真实水平不符。
留学中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线上留学机构也正在悄然兴起。
据美国厚仁教育中心《2015留美中国学生现状白皮书:开除学生群体状况分析》报告显示,仅2014年就约有八千名中国学生被开除,其中学业表现差或学术不诚实人数占八成以上。学术不诚信行为,已影响到国外高等教育体系对于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认知,这对于整个中国留学行业讲,都十分不利。留学机构的种种行为无非饮鸩止渴,最终影响的是整个行业的生态系统。
其实,一个健康的行业必须经历合理的成长周期,留学需求发展过快,只会导致机构良莠不齐、从业者鱼龙混杂。
值得反思的是,这种先天不足的状况,本身是由家长带动起来的。不管是人数井喷式增长,还是急剧低龄化现象,都一定程度反映出当下不少家长,正以一种以小博大或者虚荣驱动的消费观念来看待留学。于是,在不少家长眼中,留学机构是节省时间的捷径,一开始就抱着机构能包办一切,或者“交了钱就能去好学校”的观念,间接推动了整个行业各类的欺骗、造假行为。
然而,家长或留学机构如何喧嚣尘上,雇主却不吃这一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2014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显示,海外文凭正在失去光环,四分之三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其中八成海归月薪金均低于一万元,三成以上者低于五千元。海归就业现状的转变,也让家长、学生在留学的选择上趋向理性。
2013年,留学中介审批权由国家教育部下放至地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留学机构忙于互相厮杀之际,线上留学机构却悄然崛起,逐渐成为大型机构的有力竞争对手。不少中小型工作室,依托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为公众提供留学服务。他们生于互联网,也深谙“客户至上,体验为王”的生存之道,以高质量、专业化的服务,建立口碑,抢占市场。此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加强了学生、家长获取留学信息的手段。
所以,眼下对留学机构来说,与其用强力宣传争抢客源,不如改换思路,把精力放在诚信服务上,利用丰富的资源与经验,踏踏实实与学生、家长建立信任的桥梁,延长价值回报时限,打造口碑和品牌,以求持续发展。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可毁掉它却不需要一天。留学,始终是教育的一环。对于那些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一次留学申请,涉及的是他整个求学生涯的规划。不诚信的留学服务,伤害的不仅是学生,而是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