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锋
国外研究型教学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刘锋
随着培养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型英语人才目标的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国外高校大力提倡的研究型教学不仅有助于充实英语教学的专业内涵,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辨能力和研究实践能力,为培养高质量的综合素质人才提供启示和帮助。
创新型英语人才 研究型教学 综合素质
研究型教学模式建立在“认知发展学”的基础之上,有着自身的理论根基(谢捷、张瑞民,2012)。第一个理论基础是皮亚杰的构建主义理论。该理论推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起促进作用,学生才应该是教学过程的主体。第二个理论基础是霍华德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因此,在考评体系制订的过程中,应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避免建立统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国外的研究型教学也从两个方面开展(曾小荣、陈泽源、向征,2014):一方面是围绕教师展开的研究,主要探讨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围绕学生展开的研究,讨论教师如何展开研究型教学和学生如何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习提升自己,这方面的专家有Griffiths,Healey等。Griffiths还进一步把研究型教学细化为以研究为引领的教学、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和基于研究的教学。本文在此沿用的即为第三类,基于研究的教学,即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研究发现的过程。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主体,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自身研究实践来学习专业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最终发展成为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型英语人才,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特别倡导“积极推动研究型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见,研究型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独立思考和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本文尝试将研究型教学引入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型英语人才,为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开拓新的领域。该模式如下:
表1 研究型教学模式建构
课前预习:语言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词汇记忆和语法的操练,而应该是学生充分地沉浸在语言使用的情景中来习得语言。因此,课前预习阶段不能只是局限在新词汇的学习和课文语法的理解上。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进入新课之前,为学生设定与课文相关的各项调查研究主题和任务,比如了解作者的写作经历,文章相关的背景信息,现今社会与课文内容之间的相关性,或者欣赏学习作者的写作风格等,然后将学生分组。各组学生可以借用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平台、学校图书馆、网络教学课程和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写出调查研究报告。这些课前活动帮助学生突破了教材的限制,将教学延伸到了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生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浸入了目标语言使用的各种场景,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发展了发现解决问题的综合研究能力,为之后的课堂研讨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课堂研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表现为教师讲解知识点和语言点,学生只需要理解做笔记就可以。而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只会在课堂上听课记笔记的学生显然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研究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中发展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能利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与提高,有利于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
课后总结: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后复习阶段主要采用单词听写或者语法练习的形式进行。这样的考查过于强调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技能,而忽视了学生的语言实践,牺牲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降低了学习的兴趣,也影响了整体教学效果。而研究型教学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杨小华,2007),重视语言实践,能有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因此,课后总结阶段教师也要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比如撰写课文评价,讲述个人经历和感受,针对文中提出的问题给出自己的建议,或者可以作些内容上的延伸,比如编排故事的后续发展或者展望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加强知识技能的灵活运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最终发展成为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型英语人才,适应国际化的需要。
第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孙凤娟、石运章(2013)指出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开放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之前“一言堂”的知识点讲授的方法和理念,不仅要成为学生课前学习活动的设计者,课堂研习过程的组织者以及课后延伸活动的指导者,而且同时还要启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的创新理解和语言实践,并辅之以多元的评价标准,促进学生的各项能力全面发展。
第二,学生学习理念的转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由于中学期间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仍然还停留在知识的接受者的角色里。因此,要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内容和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三,学校评价系统的改进和教学设施的完善。本文开篇就提到了英语专业教育第三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型英语人才。为了实现该目标,除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校的评价系统的改进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龚亚夫(转引自谭业升,2015)认为“应从全人发展的角度”来调整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制订涵盖语言知识、社会文化和认知思维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培养目标。因此,学校在制订学生的考评标准时,应该在强调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对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利用多层次的考评系统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综合发展。其次,学校教学设备和技术的完善也是保证研究型教学的关键。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实验室,并及时更新补充图书馆资源和电子教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保证研究型教学顺利有效地展开。
研究型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性的区别。研究型教学让教师退居幕后,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前、中、后期都参与丰富多彩的研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思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符合全人发展的教学目标,有利于保证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我国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当然,在研究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乃至社会应该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开拓进取,以确保研究型教学的顺利有效开展,从而实现创新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1]谢捷、张瑞民:《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第19期,第152-154页。
[2]曾小荣、陈泽源、向征:《国外研究型教学对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的启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第179-182。
[3]杨小华:《研究型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年第3期。
[4]孙凤娟、石运章:《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模式探析》,《外语研究》2013年第10期,第343-344页。
[5]谭业升:《中国外语教育问题的症结与出路——记“第三届中国外语战略与外语教学改革高层论坛”》,《外国语》2015年第1期,第107-112页。
作者单位:商洛学院语言文化传播学院陕西商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