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余年不变的入党追求

2015-12-13 03:47重庆市丰都县委组织部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丰都县丰都栗子

■重庆市丰都县委组织部

五十余年不变的入党追求

■重庆市丰都县委组织部

这是正在召开的丰都县栗子乡双石滚村党支部会议。眼前这位老人叫甘大启。今天丰都县栗子乡双石滚村党支部会议要讨论他的入党申请。这是甘大启第二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1958年,25岁的甘大启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54年后,甘大启老人再次向党组织表达入党心愿。见到他,我们不禁会想,是什么原因让他不改五十余年的夙愿?作为年近八十岁的老人,为何还要执意申请入党呢?

甘大启,1933年出生在位于丰都县偏远山区的栗子乡的一个贫困家庭。他童年生活穷苦,但却坚持上学读书,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一名中学老师。在教书的同时,甘大启走上了一条挖掘、整理丰都红色文化之路。

同期 甘大启:我还在很小的时候,也就才十一二岁的时候,就听我的爹爹讲,二路红军到栗子(乡)来。

1930年,中共四川省委、省军委为贯彻执行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组建了一支革命军队,这就是当时的四川二路红军。当年4月,刚刚组建的二路红军从涪陵向丰都进发,一路激战。沿途中,二路红军唤醒了广大的劳苦大众。据《丰都县志》记载,丰都县栗子乡就是当时二路红军的革命根据地。二路红军在栗子乡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因为从小受到二路红军革命事迹的熏陶,甘大启对当年二路红军的历史异常热爱。为了研究当年四川境内红军的历史,老人用五十多年时间,自己掏钱走乡串户进行采访、调查,足迹遍及川东大地,掌握了丰富的二路红军史料。

黄少文,丰都县委党史办原主任,因常常与甘大启一起探讨、研究二路红军历史,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忘年交。

同期 黄少文(丰都县委党史办原主任):他发现谁家的父亲啊或者爷爷啊参加过二路红军的,或者参加过革命斗争的,或者参加过地下党的,(甘大启)都要去采访人家。

这个木箱不小,里面装的都是甘大启五十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包括二路红军在内的各种党史资料。为收集这些资料,甘大启可算是历尽艰辛,吃尽了苦头。

一次,甘大启打听到龙河镇观音岩有两个二路红军战士还健在,他决定去调查、采访他们。

同期 黄少文(丰都县委党史办原主任):从栗子(乡)到(龙河镇)观音岩这个地方,光单程步行走山路就要大概四个小时,来回就得八个小时。

山路不好走也要走。甘大启还经常给黄少文当向导,陪他一起去调查、采访。为了赶时间,甘大启常常饿着肚子做采访。

同期 黄少文(丰都县委党史办原主任):(甘大启)中间饭都不吃,只早上吃了一顿饭,采访完后饿着肚皮回到栗子寨。

别人留他吃饭,他从来都会婉拒,说采访已经麻烦人家了,哪还能吃人家的饭。

同期 黄少文(丰都县委党史办原主任):别人请他吃晚饭,他不吃,他说他回自己家再吃。

调查、采访别人总会耽误别人的时间,为了补偿他们,甘大启每次都会给采访对象带些东西作为酬谢。

同期 甘希凡(甘大启家人):

(比如)今天要到某个农夫家里去(采访),就给农夫带一包白糖,(意思是)你今天就别去做农活了,陪他采访一天。

如此下来,甘大启的花费不小。而甘大启当教师的工资并不高,为了调查、挖掘丰都县的党史资料,他不惜克扣自己家人的生活费,导致家里生活更加困难。

同期 甘希凡(甘大启家人):他的工资大部分都用于挖掘革命历史了,搞得我们家在生活上非常困难。像我们那个年代,读书的时候吃饭基本上是天天吃羹羹,就是农村说的玉米粥,我们很少能吃大米(米饭)。

自己家人连饭都吃不好,甘大启还花费那么多钱在收集党史资料上。当时,甘大启的家人对此很不理解,经常抱怨。

同期 甘希凡(甘大启家人):当时我们一家人也很不理解,但现在回过头来看,站在他个人的角度,他对党的历史自始至终的追求,(以及)他个人的感人行动,确确实实感染了我们。

甘大启调查整理的很多党史资料都被丰都党史出版物采用,但他却从来不索要任何报酬,他说那是他应该做的。

20122012年77月2525日,甘大启的入党心愿终于达成

述党史,育后人

同期 黄少文(丰都县委党史办原主任):他给我们提供的党史资料,我们单位有规定,还是要给他一点辛劳费,补贴一点,但是他从来都不要。

甘大启搜集的资料对研究丰都党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丰都剿匪纪实》是丰都县党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甘大启在这部著作的成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期 黄少文(丰都县委党史办原主任):《丰都剿匪纪实》这本书四十来万字,为什么我们有那么多可写的内容?就是由于甘大启平时整理了很多资料,我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时再从中提炼。

甘大启不仅用心去收集整理红军历史资料,退休后的他虽然年事已高,但还不辞辛劳地把收集到的历史资料编成故事,到各个学校去巡回宣讲。他想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二路红军的历史,感受革命先烈浴血抗战和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怀,把红色文化传给下一代,使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甘大启在调查采访二路红军历史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当年二路红军斗争环境险恶、条件艰苦,很多牺牲的红军战士被匆匆掩埋,连简陋的坟墓和墓碑都没能留下,因此他决定给他们立碑修坟。但是立碑修坟谈何容易,首先钱的问题就不好解决。甘大启的退休工资本来就不多,再加上收集红军历史资料花费又大,他只能一边自己硬凑,一边从乡里募集。这次修坟立碑耗费了他很多心血。

这个碑并不大气,但是它承载的是二路红军艰苦斗争的精神,它彰显的是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优秀作风。在这当中,甘大启的功劳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甘大启通过立这块碑让二路红军的精神得以传承,让世人永远记住了二路红军。

收集党史资料,让甘大启深深地感受到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他不仅更加努力地挖掘抢救丰都党史的珍贵材料,还自觉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共产党人的奉献精神。当别人有困难时,他总会伸出援助之手。作为一个退休教师,甘大启尤其关心下一代的成长。直到现在,只要乡里有贫困学生考上了好的学校,他都要多少资助他们一些钱。

这个本子上记载的是他资助过的学生,上面的资助金额不是成千上万,更多的只有五块十块,资助对象也多是中小学生。但要知道,在当时甘大启老人每月的退休金仅有六十余元,五块十块对于他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目。甘大启说自己也没什么钱,资助学生更多的是为了激励他们好好读书。在他资助的这些孩子中有的已经考上了大学。

同期 甘希凡(甘大启家人):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在想,虽然他是我的父亲,但是他作为一个党外人士,能一辈子都用自己的心血、用自己仅有的一点工资,来为党做这些事情,我就觉得深受感动。我作为一个普通党员就更应该为党做好工作。

同期 陈舒霞:甘大启老师的事迹在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我们广大党员应该学习的榜样。

同期 黄少文(丰都县委党史办原主任):我说你(甘大启)实际比共产党员还共产党员,你是够意思了。

在二路红军精神的感召下,甘大启早就有了入党的想法,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如愿。现在,年近八十的他又提出了入党申请。这一次,党组织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他终于如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制作人员名单:

总策划胡建川

策划陈明武

责编熊先伟

编导温华勇熊星

监制陈祥发敖荗秋

猜你喜欢
丰都县丰都栗子
“肾之果”——栗子
丰都,不负好春光
丰都县科协推广中医药健康文化
山清水秀 人杰地灵——中国著名鬼城丰都新貌
分栗子
过关
丰都庙会
小小会计
重庆·丰都县梦幻南天湖
重庆·丰都县雾中的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