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代周刊》记者/丁弋弋(发自上海)
北大方正与政泉控股隔空互咬传银行叫停向北大方正发新贷款
《IT时代周刊》记者/丁弋弋(发自上海)
▶随着政泉控股和方正集团及其所属企业的不断发声,纠纷上升至法律层面,引发连环诉讼。同时,由于深交所和证券监管部门的介入,近期这一大资本市场事件,离真相大白将不远
从2014年11月3日持续至今的北大集团与政泉控股之间的双方争斗,有了正式的官方表态。
在12月14日晚间,由北大医药(000788.SZ)发布的有关公告透露了深交所的态度。
“公司于2014年12月11日收到深交所对北京政泉控股有限公司及北大方正资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纪律处分事先告知书》。政泉控股及资源控股存在未及时披露代持协议及权益变动情况、股东大会审议关联议案时未回避表决的违规行为,深交所拟对政泉控股及资源控股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令北大医药(北大方正集团下属子公司)投资者担忧的是,12月12日晚间,北大医药正式发布退市风险警示,称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如公司存在或涉嫌欺诈发行或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公司股票将被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暂停上市。
受上述众多负面消息影响,12月15日早盘,北大医药股价大幅低开,甚至一度接近跌停。
97.76%
4000万股北大医药的持仓成本为9.2元/股,从2013年6月25日的最低点9.4元/股到2014年7月11日的阶段高位18.59元/股,北大医药的区间涨幅高达97.76%。
“这并不意味着整个事件的结束。对于监管机构而言,却恰恰可以理解成是案件调查重要环节的开始。”去年12月14日晚些时间,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深交所的这一决定是按规定程序而做出的,这一处罚的下达,为整个案件的一个关键环节做了定性,即对‘代持’事实进行了认定。”
“若代持的事实成立,其首先将面对的监管层对其有关信息披露的处罚,这一部分的定性则将首先来自于交易所。”早在11月底,证监会正式向北大医药等三方下达立案调查通知书时,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坦言,而证监会方面对于此案的调查则将主要集中在是否涉嫌“内幕交易”方面开展。
对于“代持”事件,北大方正与政泉控股两方面都直言不讳,但是对于“代持”的动机和过程却各有说法。
据早前有媒体引用北大方正集团内部人士称,此次政泉控股“代”北大资源“持”有有关股票,主要原因是政泉“缺钱”,而北大方正方面为了避免国资流失而采用的“形式”。
据媒体援引上述北大方正集团内部人士表示,北大方正和政泉控股在双方洽谈方正证券(601901.SH)与民族证券收购合并的过程中,政泉控股提出希望参与北大医药引入战略投资者事项,而当需要缴纳30%保证金时,政泉控股说没钱。考虑到合作关系,北大方正提出可以暂时借钱,但在最后有关审批流程走完,到了需要缴纳剩余购买股权资金时,政泉控股依然说没钱,考虑到避免国有资产损失,双方协商采取股权代持的形式,签署了相关协议。
而北大方正方面对于之所以私下签署代持协议,方正集团内部人士称,最重要的原因是“面子”问题,“我们对外说政泉控股退出,投资者不会认为他没钱,肯定会想是不是我们上市公司有问题。”
然而,政泉控股讲述的事情经过却完全是另一番情景。
据政泉投资提交的举报函称,2013年5、6月间,北大方正总裁李友找到政泉控股,请求政泉控股代北大资源持有北大医药部分股票。而趁在北大医药有关重大重组事件审批前夕股价冲高之际,北大方正方面更下令提前将本已经质押的有关股票提前解冻,在高位减持,其在收到政泉控股减持的部分资金后更是汇入了有关高管的个人账户。
“目前,监管层正就有关资金的来源和去向进行取证调查,具体调查的进展目前还无法透露。”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强调,该案涉及层面较广,影响巨大,监管层对此案也慎之又慎。
由于来自于监管层的调查正在步步深入,两家机构之间的矛盾所蔓延出来的相关事件也在继续发酵。
继之前双方利用舆论之力相互“喊话”较劲之后,政泉控股于近日先发制人,正式向方正证券发起诉讼,双方将由前期的“隔空交战”正式走上对簿公堂之路。
12月5日,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正式受理政泉控股以股东知情权纠纷为由对北大方正控股的方正证券的起诉,政泉控股要求向有关公司索要股东知情权和赔偿其行权损失125.55万元。
记者获悉,该案件将定于2015年1月21日上午9时开庭审理,而政泉控股方则向法院请求判令方正证券提供自2014年8月11日以来的公司股东
名册、历次股东会会议记录、股东代表会议签字文件及股东会决议、董事会会议记录、董事会议签字文件及董事会决议、全部财务账目、会计凭证,以及财务会计报告;并且,方正证券董事会自12月5日起至董事会、监事会改选完毕前,停止一切董事会会议、停止对外发布任何与改选董事会、监事会无关的决议,并承担本次全部诉讼费用。
据政泉控股方称,自2014年1月,其与方正证券签订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协议及相关补充协议,约定后者以向前者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民族证券股权,换股交易完成后的8月11日,政泉控股以持股21.86%成为方正证券第二大股东。之后,政泉控股多次以口头、书面等方式要求方正证券按照协议以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召开股东大会改选董事会、监事会,同时要求行使股东知情权,查阅股东名册、财务账簿等相关资料。但方正证券始终以各种理由和借口加以推脱和搪塞,导致政泉控股的股东权利无法实现、合法权益被严重侵害,投入的百亿资产面临巨大风险。
据说,北大方正集团首席执行官李友每隔几天就收到政泉控股股东代表、盘古氏投资公司实际控制人郭文贵从香港发来的举报素材短信,并要从对方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叫阵”方式中寻思对策。而政泉控股的日子也不好过:全部家当死死被困、税务部门还向其提出了完税的要求。
600
北大方正集团高达157.33亿元的短期融资、600亿元负债项目的背后,借贷资金究竟流向何方?
近日,银行系统消息传出内部消息:中国人民银行已发布内部指令,要求各大银行不再向北大方正集团发放新增贷款,并加紧回收过往贷款。
联合资信发布的一份短期融资券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底,北大方正集团资产总额1133.41亿元,但以银行借款、各种票据与短期融资券为主的短期债务达到157.33亿元,加上包括信托及结构化融资款为主的长期债务,全部债务已达到惊人的600亿元。为此,方正集团每月需要筹资80亿元用于还债和支付利息。
在面对总额高达600亿元债务的背景下,遭遇银行收紧银根,北大方正集团的资金链有可能将因此断裂。
单从旗下四家主要上市公司(中国高科、北大医药、方正科技、北大资源)来看,长短期借款金额不到50亿元。那么北大方正集团高达157.33亿元的短期融资、600亿元负债项目背后,借贷资金究竟流向何方?
有观点认为,身处方正集团与上市公司中间的众多夹层公司,和部分未见披露的上市公司子公司账户,是方正集团资金流向的灰色地带。
作为上市公司,北大医药在年报中披露,2010年起,向母公司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发放委托贷款6.58亿元。西南合成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即是介于北大医药与方正集团中间的夹层公司。
北大方正集团的夹层公司,与上市公司的资产交易极为频繁,而资金流也较为神秘。
近期被广泛曝光的北大资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资源集团),是介于上市公司北大资源与方正集团中间的2家夹层公司之一。
“代持门”中被举报的细节透露了许多信息:资源集团与李友的关联公司深圳康隆和成都华鼎一起,为代持提供资金进行认购与解押股票。最终,部分套现收益流向了李友的河南系两家关联公司,方正集团的夹层公司资源集团,与李友的关联公司深圳康隆和成都华鼎,以及河南系公司,显然还有一笔未公开的账。
而由北大医药发放过委托贷款的夹层母公司西南合成集团,与李友的另一家关联公司利德科技也发生过资产交易。
近日,有银行系统人士还曝光了方正科技旗下深圳方正信息系统近来存在着巨额资金流转。爆料信息还显示,方正信息在浦发银行杭州武林支行开立以2359为尾数的账户,2012年度及2013年上半年,出现资金流转约2000笔,涉及金额高达410亿元。
仅以该账户2012年全年的流水看,转入转出资金共计270亿元,而上市公司方正科技2012年全年(包括子公司方正信息)在内,合并的总现金流(包括流入与流出)规模才150.55亿元。也就是说,子公司方正信息的单个账户资金流量,超过了方正科技与所有子公司(包括方正信息在内)合并的总现金流。而如此重大的子公司账户,却长期在方正科技的年报中被隐匿。
据李友曾经的助手魏亚峰举报,上述隐匿账户绝非唯一,2004年,上会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中已发现,方正科技子公司东莞市方正科技电脑有限公司在财务报表以外私设有银行账户,并通过银行向该账户融入上千万资金用于炒股。
事情被内部消化后,上会会计师事务所获得了方正科技以及方正集团其它子公司的长期审计合约。
除以上种种灰色地带之外,知情人士还透露,北大方正集团累计向李友等高管的私人公司担保额度达到96亿元。
责编:丁乙乙E-mail:dingyiyi@ittime.com.cn 漫画:程羽 美编:玲玲 校对:媚子
您对本文有任何看法,可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IT时代周刊,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