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福利评价与演进
——基于社会福利函数理论
王帆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2)
文章采用阿玛蒂亚·森社会福利函数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福利状况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福利状况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改善,但这种福利状况的增速却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放缓。建议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整体福利状况;注重差异化发展的现实,提高福利水平增速;增强福利意识,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创新收入分配体制,配套实施财政体制改革。
收入分配体制;基尼系数;社会福利函数;库兹涅茨曲线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过去“大锅饭”、“铁饭碗”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转变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济快速发展、“蛋糕做大”的同时,人们的收入迅速上升,收入差距也在扩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来看,中国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仍然存在着过犹不及的现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由之而来的收入差距的扩大将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对分配制度改革中收入差距的拉大所带来的负面性采取批评和否定态度,但是对收入的提高所带来的福利水平的变化研究却论证不足。美国学者Tam和Zhang应用广义洛伦兹优势准则对中国1981-1988年期间收入分配的社会福利水平进行了两两比较,指出这一期间中国社会福利水平没有明显改善[1];李实等估算了中国1978-1995年收入分配的社会福利指数,指出城镇居民社会福利呈持续上升势态,而农村居民社会福利呈波动上升趋势[2];王祖祥应用洛伦兹曲线法、广义洛伦兹曲线法和社会福利指数比较了1990-1998年期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社会福利的变动[3]。郭平、李恒利用阿特金森指数检验了1998-2004年的居民收入分配福利效应,并指出调节国内居民收入差距的努力方向[4]。
本文基于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差距的角度,采用阿玛蒂亚·森提出的社会福利函数理论,通过计算比较基尼系数、社会福利指数,评价1995-2014年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福利状况,对社会福利水平变化与收入水平和差距程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动态演进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出创新性建议。
1995年的4283元上涨到2014年的28844元,增长了6.73倍,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上涨了6.65倍(见表1),可见人们整体的收入水平是但人们收入分配的福利水平却没有相应的上升。
(一)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现状
为了进一步了解居民收入差距,本文用国际有显著提高的。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拉大,表现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相对差距不断增大,由1995年的2.71倍增加到2014年的2.75倍,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绝对差距也从1995年的2705.2元上升到2014年的18355元。这是因为中国长期以来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因机会不平等带来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但若考虑到通货膨胀、物价指数变动因素影响的话,这一差距可能会稍小。但从整体上来说,整个社会的收入状况是在不断增加的。若单纯以收入增加作为福利衡量指标的话,整个社会的效率是增进的。
表1 中国居民收入状况的演变
长期以来,中国主要关注于通过经济的迅速发展来“做大蛋糕”,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人们收入的增长,会提高社会福利。但实际上是,即使人们的收入有了较大增长,但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也可能造成社会福利的下降。也可以说,即使人们的收入状况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但是通过更加适度合理的收入再分配制度也可以提高社会福利。这是符合帕累托效应的,通过社会资源的配置,在没有人的状况变差的情况下能够改善一部分人的社会状态,就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目前,中国的现状是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上通用的基尼系数来反映中国居民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Gn表示基尼系数,Wi表示按照收入分组后各组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Yi表示按照收入分组后各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占全部收入总额的比重;其中Vi=Y1+Y2+Y3+…+Yi,。基尼系数通常在0-1之间,数值越接近于1,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居民收入差距越大;数值越接近于0,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越接近于均等分配的理想状态。为简化计算,中国1995-2002年居民的基尼系数统计使用程永宏在2007年的测算结果[5],2003-2014年基尼系数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具体结果见表2。
观察表2可知,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而且已远远超出国际0.4的警戒线,表明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且存在很大的改进余地。2008年以来,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连续7年下降,也是近十年以来的最低值,表明中国的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国家已经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尽可能地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使更多的弱势群体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缩小收入差距。根
据有关预测,目前中国很有可能进入收入分配的转折点,未来的基尼系数将按照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逐步下降,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也会随之下降[6][7]。从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基尼系数虽然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很小,也并不预示着未来还会继续呈下降趋势。因为经济发展的成果不会自动惠及到全体居民,由此出现的收入分配差距需要政府采取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制度设计进行调整[8]。
(二)阿玛蒂亚·森社会福利函数
倒不是说梅赛德斯-奔驰举办的体验活动有什么不足,只不过敦煌市郊那片并不算开阔的松软沙地实在不足以展示出全新G级越野车的实力。所以,在清凉的车厢里,我开始回忆两年前在奥地利格拉茨Schöckl山上,和麦格纳斯太尔工厂的专业试驾工程师们一起体验上一代G级越野车的经历。
为了进一步反映居民收入水平、收入差距和居民社会福利状况的变动关系,引入福利经济学中常用的社会福利函数对福利状况的变化做出评价。当涉及用社会福利函数对居民收入分配进行评价时,就需要引入某种价值判断标准。因为对一个社会的收入差距进行社会福利的判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价值标准。根据阿罗不可能定理,将个人偏好推导为社会偏好需要满足一些合理化的条件,但是能够满足这些合理化条件的社会选择机制却是不存在的[9]。福利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函数理论从不同方面进行福利水平的评价:新古典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把社会福利看作是整个社会成员福利水平的简单相加而忽视了收入分配问题;伯格森—萨缪尔森的社会福利函数认为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影响福利的所有可能的变量,避开了价值判断问题;精英者的社会福利函数目标是使社会上最富裕阶层的社会福利状况得到改善,遵循“最大最大”原则,忽视了公平问题,允许极度的两极分化;罗尔斯的社会福利函数目标是使社会上最贫困的人能够享受到福利状况的改善,遵循“最大最小”原则等。这里采用阿玛蒂亚·森提出的社会福利函数进行福利状况的评价。
阿玛蒂亚·森在1977年提出了社会福利水平指数,用于衡量基于收入分配差距和经济增长水平的社会福利变化,公式为:
其中,S为社会福利水平指数,Ry为人均收入,Gn为基尼系数。由公式可以看出,人们的福利水平与人均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与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但是这种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指标是以社会对收入水平具有较高偏好的假设为基础。也就是说,人们都倾向于较高的收入水平,为了提高平均收入水平,可以允许收入差距的暂时扩大。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收入水平与收入差距对福利状况的影响。将公式(2)两边同时取微分,可得:
由公式(3)可以看出,社会福利指数与收入水平和分配差距间的增量关系,即与收入增长成正向关系,而与收入差距成反向关系。蔡增正曾利用64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对福利指数和两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10]。但是这一评价指数也是在静态的基础上,并没有研究收入分配对生产效率的影响[11]。
表2 1995-2014年中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变动概况
(三)居民收入分配社会福利水平评价结果
根据阿玛蒂亚·森的福利水平指数计算公式,利用中国的实际平均收入水平和基尼系数(见表2)数据计算出中国1995-2014年间20年的福利水平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见表3。
为了更加直观地揭示福利水平的变化规律,根据表2、表3中数据绘制成图1。
1.人们的福利水平与人均收入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关系。自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迅速上升,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水平也呈较快增长趋势。表明由于收入水平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福利水平的降低,总体上中国居民的福利水平还处在上升时期。社会福利的增速在1995-2014年间基本为正,表明中国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处于不断提升的较为稳定的状态。可以说,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人均收入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的社会福利指数,从总量上来看,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效率是提高的。在经济发展的初期,伴随收入增长带来的收入差距仍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整个社会的福利状况是有所改善的。
2.随着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社会对其的容忍度呈下降趋势,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不满。目前的收入差距已经越过了“适度”边界,若处理不当将触发一系列社会矛盾。因此政府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平抑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社会福利损失,在分配制度改革中初次分配重视不够的话,再次分配也会事倍功半。因此,要进行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部署,否则将无法体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效平衡,也不利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图1 中国居民福利水平变动趋势
表3 1995-2014年中国城乡居民平均收入和社会福利指数的变动状况
(一)结论
通过采用基尼系数、阿玛蒂亚·森社会福利函数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福利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福利状况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改善,但这种福利状况的增速却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放缓,因此,在立足人民收入增量调整的同时更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尤其是再分配中的差距调整。
(二)政策建议
中国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收入分配改革中提出“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更加表明政府对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视,这就迫切需要对现行的分配体制进行改革,最终使
居民收入分配福利状况稳步提升。
1.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整体福利状况。立国之道,唯在富民。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福利状况是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改善的。因此,仍应当以增加居民收入为立足点,提升居民整体的福利水平,而这也是符合政府工作报告的提出重点。然而,目前中国的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大约在40%左右,其增长速度远低于GDP增速,反映了中国在收入分配制度中存在的偏差。对此政府应该切实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收入分配的目标,同时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中国的收入分配体制向理想的“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转变[12],最终使居民能够享受到收入水平提高带来的福利状况的改善。
2.注重差异化发展的现实,提高福利水平增速。研究表明,中国居民福利状况的增速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放缓。而实践经验也证明,单纯依靠居民收入的增加并不等于居民收入分配福利的改善,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要分好“蛋糕”,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有效统一。要正视城乡差异化发展现实,在改革中针对不同地区采用差异化的分配措施。对低收入弱势群体和一些偏远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初次分配中适度向这些群体和地区倾斜,提高资源的可及性和机会的平等性,按照各个经济主体的收入分配进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调整,最终实现收入分配体制的创新,提高政策优化水平和效力。
3.增强福利意识,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政府在采取各项措施实施改革的同时,还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居民福利状况水平提升不仅是一个整体福利效率的改进,也包括居民个体的福利状况感受。第一,增强福利意识,将福利理念纳入到分配考虑之中,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将低收入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起来,进一步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第二,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尽可能减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过程中的阻力,解决收入再分配中的逆向转移现象。第三,完善社保制度,扩大覆盖范围。
4.创新收入分配体制,配套实施财政体制改革。仅靠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单兵突进是难以奏效的,需要配合其他方面的改革。第一,创新收入分配体制,既包括机制体制的创新,也包括推行方式的创新;第二,推行财政体制改革与之配套,利用税收和转移支付手段进行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效率和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对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模式创新,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可以跨过省级,直接向救助工作比较薄弱的县级进行补贴,以提高收入调节效率和资金利用效率。
[1]M.Tam,R.Zhang.Ranking Income Distributions:The Tradeoff between Efficiency and Equality[J].Economica,1996,(63):239-252.
[2]李实,张平,魏重,仲济垠.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实证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5-103.
[3]王祖祥.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度量方法研究[J].经济评论,2001,(5):71-74.
[4]郭平,李恒.居民收入分配规范函数及其福利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8):17-26.
[5]程永宏.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J].中国社会科学,2007,(4):45-60.
[6]许冰,章上峰.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倒U型多拐点测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2):54-64.
[7]潘哲文,周先波.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发展趋势及转折点——基于非均匀面板数据的非参数设定检验[J].财贸研究,2014,(4):103-113.
[8]李心源.从倒“U”理论看中国收入分配优化拐点的到来[J].财政研究,2013,(12):26-28.
[9]姚明霞.福利经济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102-105.
[10]蔡增正.基尼系数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中的地位[J].经济科学,1999,(3):98-101.
[11]尹恒,龚六堂,邹恒甫.当代收入分配理论的新发展[J].经济研究,2002,(8):83-91.
[12]陈宗胜,高玉伟.论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动及橄榄形格局的实现条件[J].经济学家,2015,(1):30-41.
(责任编辑:管 仲)
王帆(1992-),女,山东临沂人,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