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新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00)
新疆温泉奥尔塔克赛尔河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曹新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查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00)
奥尔塔克赛尔河铜矿位于赛里木地块区,是西天山重要的铜铅锌成矿区,赋矿岩石主要为碎裂次生石英岩、石英脉,属于构造、石英脉型铜矿床。本文通过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等方面入手,分析并总结找矿标志。
铜矿地质特征矿体特征找矿标志
该区地层属塔里木地层大区中天山地层分区之温泉地层小区。区域上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温泉群、上泥盆统托斯库尔它乌组、中石炭统东图津河组、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下二叠统乌朗组和新生界。
本区大地构造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伊犁-伊赛克湖微板块赛里木湖地块,区内褶皱发育,主构造线以北东向为主,主要有巴彦哈尔单斜、沙尔陶勒盖背斜。
区域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形成以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南东东向区域性大断裂为主、次级北西西向断裂和晚期北东-南西向断裂为辅的多序次断裂体系。主要为奥尔塔克赛尔河、赛里木湖断裂。
2.1 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D3t)、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C1a)及第四系冲洪积物沿沟谷及平缓的山脊分布。
(1)下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D3t)
图1 矿区地质特征
出露于工区北部,呈北北东向展布,以碎屑岩、粉砂岩、硅质粉砂岩为主,属浅海-深海相及浊流相沉积,依据岩性组合不同,可划分为两个亚组:
下亚组(D3ta):呈北东向带状展布,岩性以泥质粗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砂砾岩、砾岩为主,厚度1364~3179m。与上亚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上亚组(D3tb):出露面积较大,主要沿巴彦哈尔蛇形山山脊两侧分布,以泥质粉砂岩、硅质粉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砂砾岩为主。出露厚度860~1434m,地层整体向东南倾,倾角50°~60°之间。
(2)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C1a)
主要分布于奥尔塔克赛尔河两侧,为一套陆相-浅海相碎屑岩夹火山岩,含丰富的珊瑚、腕足等化石。不整合于上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之上,局部呈断层接触关系。分为上下两个亚组:
下亚组(C1aa):呈北东向展布,岩性以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钙质粉砂岩为主,次为生物碎屑灰岩夹砂砾岩,厚度1581~3927m,岩层厚度、产状较稳定,地层整体向东南倾,倾角45°~65°,与上亚组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
上亚组(C1ab):以浅黄绿色岩屑砂岩、粉砂岩为主,次为生物灰岩、鲕状灰岩及砂砾岩。
2.2 构造
2.2.1 褶皱
矿区内仅有巴彦哈尔单斜褶皱,位于工区北部,呈北东向延伸,长约15km,宽1.5~5km。单斜由上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组成,产状140°~200°∠40°~70°,其上被上石炭统阿恰勒河下亚组不整合覆盖。形成时代为晚泥盆世末期。
2.2.2 断裂
矿区内区域性断裂仅发育一条奥尔塔克赛尔断裂,该断裂沿奥尔塔克赛尔河发育,位于矿区南部,呈北东向延伸,是沃托格赛尔河断裂的东延部分,出露长度约17km。断裂自西向东切割下二叠统乌郎组、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和中石炭统东图津河组,在地貌上形成低洼开阔的河流性谷地。断层倾角50°~65°,为北盘上升,南盘下降的正断层,形成时期推断为华力西晚期。
区内小型断裂极为发育,断裂以表层断裂为主,具多方向性的特点,早期形成的受后期构造活动叠加改造更加复杂,总体上与区域构造线一致。
3.1 矿体特征
矿区内目前发现大小十余处铜矿体露头,赋矿岩石为碎裂次生石英岩、石英脉,矿体呈透镜状顺层、穿层产出。矿体长40~300m,宽0.5~2m,Cu品位一般在0.2%~0.8%。矿石中以黄铜矿、孔雀石为主,呈团块状、浸染状、细脉状。
3.2 矿石特征
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蓝铜矿、斑铜矿、蓝铜;次生矿物为孔雀石、褐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
黄铜矿:白色,金属光泽,自形、半自形至它形结构(粒径0.05~1.2mm),不均匀浸染状分布于石英间或呈微细脉分布于裂隙中。
黄铁矿:浅黄白色,金属光泽、反射率高,自形至它形,细粒至粗粒(<0.35mm),呈星点分布,多呈五角十二面体。多与黄铜矿伴生,充填于黄铜矿颗粒之间。
(1)铜矿(化)体地表出露处见不均匀孔雀石、蓝铜矿等矿物,是矿区内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2)碎裂次生石英岩、石英脉是矿区内最主要的赋矿岩石,矿化大多集中分布其中。
(3)具有铜矿化的碎裂次生石英岩、石英脉体多分布于构造发育处附近,构造密集分布处也是矿区内间接找矿标志之一。
收稿:2015-01-30
10.16206/j.cnki.65-1136/tg.2015.04.014